预制菜风波下的危机与反思:袁记云饺“现包”神话遭质疑

野豹财观 原创

2025-09-18 17:27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一份热气腾腾、现包现煮的饺子,承载着人们对家的温暖记忆。

袁记云饺,这个曾以“广式手制,现包现煮”为鲜明特色的餐饮品牌,一度成为都市人心中温馨的就餐之选。然而,2024年的一场预制菜风波,如同一记重锤,无情击碎这份美好想象,将这颗餐饮界的明星瞬间推向风口浪尖。

2025年9月13日,新华社微信公号发布评论指出,预制菜争议的本质是工业化生产与传统饮食文化的碰撞,当“锅气”成为评价菜肴好坏的重要标准,餐饮从业者必须思考:如何在效率与品质间找到平衡?如何建立消费者信任的纽带?

从现包到预制:信任崩塌的开端

袁记云饺的故事,曾是餐饮行业“小而美”走向“大而强”的范本。

2012年,它从广州荔湾老西关茶滘的一家5平米小店起步,凭借“现包现煮”的场景化营销——透明玻璃后,大妈们娴熟擀皮、包馅的画面,精准击中都市人对“家的味道”“新鲜安全”的心理需求。短短数年,袁记云饺搭建起中央工厂与供应链体系,门店数量突破4000家,覆盖161个大中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饺子大王”。

然而,一场关于预制菜的质疑风暴毫无征兆地袭来。2024年,在袁记云饺一家门店中,有消费者敏锐发现,那些看似新鲜出炉、现场包制的饺子,背后隐藏着惊人秘密——饺子皮保质期长达2个月,猪肉馅保质期更是达到180天。消息曝光后,消费者们难以相信,自己长久以来信赖并钟情的“现包现煮”美食,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这种被欺骗的感觉如针般刺痛消费者,让他们对袁记云饺的信任大厦开始摇摇欲坠。

面对汹涌的质疑声浪,袁记云饺官方迅速回应,称采用中央厨房配送制度是为保证产品口味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肉馅和面皮由工厂统一配送,蔬菜由门店自行采购,以此确保菜品新鲜度。然而,这一解释在愤怒且失望的消费者眼中苍白无力。在消费者固有认知里,“现包”意味着从揉面到包制的每个环节都应在门店现场完成,而非使用冷冻食材进行简单后期加工。这种认知偏差使消费者对袁记云饺的信任裂痕进一步加深,品牌形象遭受严重损害。

食品安全频发:信任的彻底破碎

如果说预制菜的质疑只是轻轻撼动消费者对袁记云饺品牌形象的信任根基,那么接踵而至、频繁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则彻底将消费者心中的信任大厦夷为平地。

2024年11月19日,北京的焦先生在袁记云饺六道口店用餐时发现,在那碗原本应该美味可口的云吞面中,竟然赫然出现一条长约3厘米的黑紫色蚯蚓。这一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与强烈谴责。几乎在同一时期,另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发帖称,在袁记云饺另一家门店用餐时也吃出蚯蚓。一时间,袁记云饺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众矢之的。

更为严峻的是,回顾过往,这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并非偶然发生的孤立事件,而是长期积累问题的集中爆发。在此之前,就不断有网友爆料称在袁记云饺的餐食中吃出过蜗牛、石子等异物。这些接二连三的问题,如同沉重的铁锤,一次次无情地敲击着消费者的信任底线,也让人们对袁记云饺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态度产生深深质疑。

加盟扩张隐患:失控的“潘多拉魔盒”

袁记云饺遭遇的预制菜风波和食品安全问题,与其长期以来推行的急速扩张战略密切相关。

自成立之初,袁记云饺便果断选择以加盟为主的扩张模式。这种轻资产运营方式虽带来诸多优势,但也隐藏着巨大风险。

一方面,加盟模式使得袁记云饺能够借助加盟商的资金、资源和地域优势,在短时间内实现门店数量的爆发式增长,迅速占领市场份额,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

另一方面,随着门店数量急剧增加,一系列管理失控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给品牌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

在加盟模式下,每个加盟商的个人素质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如何确保每家门店都能够严格遵守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品牌运营规范,成为摆在袁记云饺面前的巨大难题。在追求规模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袁记云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的坚守与维护,最终导致一系列问题的集中爆发,让品牌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在利益驱使下,一些加盟店为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不惜采取偷工减料等不当手段。这种短视且自私的行为,不仅严重违背袁记云饺“好肉做好馅”的品牌口号,损害消费者切身利益,也对整个品牌的声誉造成无法挽回的负面影响,使得袁记云饺多年来努力塑造的良好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大打折扣。

预制菜时代考题:效率与安全的平衡之道

袁记云饺的预制菜风波,不仅是对其自身品牌的一次重大打击,也是对整个餐饮行业的一次深刻反思。在预制菜日益普及的今天,餐饮企业如何平衡效率与品质,如何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探讨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明确预制菜的官方定义。根据《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预制菜被定义为“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这一标准清晰划定预制菜的定义和范畴,也为后续餐饮企业的生产与监管提供明确指导。

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预制菜具有显著的两面性。

一方面,它能为餐饮企业带来效率与成本上的双重优势:通过集中化、标准化的生产加工流程,企业可实现食材的统一采购、处理与制作,既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又能借助规模化生产优化整体成本,进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高性价比餐饮产品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预制菜在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等环节涉及多个复杂的流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或失误,都有可能对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此外,一些预制菜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添加较多的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以延长保质期和提升口感,这也引发消费者对于食品营养性和健康性的担忧。

因此,餐饮企业在使用预制菜时,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而即将出台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不仅能够为行业设定统一要求,更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减少乱象,最终推动整个预制菜行业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破局与重生:袁记云饺的整改之路

尽管袁记云饺深陷“预制菜”危机,但只要深刻反思自身问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积极整改,仍有可能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

首先,袁记云饺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科学、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从原材料采购到食品加工制作,再到储存运输和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细致入微的规范与监控,确保每个环节都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标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

其次,在产品宣传与推广中,袁记云饺要摒弃以往可能存在的夸大其词或模糊不清的宣传方式,以真诚、负责的态度,明确向消费者告知产品中是否使用预制菜以及预制菜的相关信息,让消费者在充分了解产品的基础上做出自主选择。

最后,袁记云饺还应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推出更多新颖、美味、符合消费者口味需求的新产品。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市场领域,如开拓线上销售渠道、涉足团餐业务等,实现品牌多元化发展,增强品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未来的餐饮江湖,能走得远的,一定不是把“现包”挂在嘴边的品牌,而是把“安心”做进细节里的行者。只有这样,餐饮行业才能在效率与品质的平衡中,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长久信赖。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