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理工职业学院“双群驱动”赋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河南省教育网 转载

2025-09-18 16:17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持续转型升级、经济增长动能加速转换,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呼应这一现实需求,郑州理工职业学院主动依托“岗位群+技能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有效破解职业教育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不足的难题,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理工方案”。

依托“岗位群”:产教融合构建育人新生态

创新机制,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新平台。学校与比亚迪等多家知名企业合作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成立改革小组,明确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责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负责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组织运行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等事项。

创新内容,推进工学交替课堂教学新变革。学校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帮助学徒在实习中积累上岗的技能和经验。

创新模式,打造全过程多元化评价新体系。学校积极尝试打造全过程多元化评价体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探索第三方参与的评价机制,以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打造全过程多元化评价新体系。

对接 “技能群”:导师引领夯实技能传承链

紧盯市场需求,打造“技能群”。为了让人才培养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更加适配,学校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并依据企业招聘的职业岗位、能力标签等信息,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专业技能说明书》,组建职业教育“技能群”,根据书中梳理的专业所面向的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教育教学内容设计和调整,真正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无缝结合。

师资互聘互派,保障技能传承。学校与企业建立了师资互聘互派机制,推进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教师双向流动,制定了《现代学徒制校企教师互聘共用工作规范》《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标准》等。以标准促规范,共同打造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

创新制度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制定了《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监控标准》等文件。同时完善了实习管理流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建立学校、企业和学生家长经常性的实习信息通报制度,完善实习巡视和跟踪管理制度。形成具有“双群”驱动职教特色的实践教学长效保障机制。

“双群驱动” 显成效:人才培养与师资建设双提升

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以“岗位群+技能群”为依托,明确了“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实训平台、企业实习基地、职业资格证书,培养具有核心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2024年,学校为促进经管类专业特色培养,校企联合成立了“致同会计产业学院”等3个产业学院,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

提升综合职业技能。学校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岗位群+技能群”双群驱动的加持下,学校将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学生的职业素养放在同等重要地位,从实践情况来看,成效明显,2024年学生荣获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奖20余项,省级技能竞赛获奖60余项。

师资素养明显提升。学校不断完善师资培养,丰富师资培训渠道,结合学生岗位实习,安排专业课教师赴企业一线参与指导,参与实际工作,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通过综合培养,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均得到提升。

未来,郑州理工职业学院将继续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进一步深化岗位群+技能群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培养既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又拥有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稳步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