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修”出的美图,“靠脸吃饭”还能持续多久?

鳌头财经 原创

2025-09-18 14:42

记者丨王杰仁

实习生丨石磊

出品丨鳌头财经

“贴睫毛、画睫毛、夹睫毛,都不如美图秀秀粉钻特效的漫画睫毛!” 近日,南溪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着自己的 “懒人变美心得”,语气满是惊喜。

对她而言,每次按下快门后立刻点开美图秀秀,已成为习惯性动作—— 一键启动“AI美颜”,肤色瞬间变得匀净透亮,不到1分钟,一张透着原生感却更显精致的照片便轻松出炉。

正是为了这份信手拈来的“自然美”,作为忠实用户的南溪,早早加入了美图秀秀的VIP会员之列。

南溪的行为并非孤例,当“电子美容”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用户愿意为更精致的修图体验买单,纷纷开通美图秀秀VIP解锁漫画睫毛、AI高清美颜等专属功能,庞大的付费需求不仅显著提升了平台用户粘性,直接推动了美图秀秀母公司——美图公司(01357.HK)的业绩增长。

前不久,美图公司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8.21亿元,同比增长12.3%;归母净利润达3.9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0.8%;经调整净利润大幅增长71.3%至4.67亿元。

更引人注目的是,截至今年6月底,美图公司月活跃用户数(MAU)达2.8亿,其付费用户数已突破1540万。

然而在增长的另一面,挑战也悄然浮现。

在热门功能拉动会员规模快速扩张之后,如何持续提升产品吸引力、优化会员续费意愿,已成为美图必须面对的关键命题。

更重要的是,在AI修图技术日趋普及、同类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仅靠“变美”工具能否支撑长期增长,仍然需要更多答案。

毛利率超过微软

美图公司成立于2008年,由吴欣鸿(又名吴泽源)在福建厦门创立,公司早期推出的个人电脑端图像处理软件“美图秀秀”,凭借其一键美化的便捷功能,迅速赢得了大量用户的喜爱。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美图秀秀于2011年推出移动端应用,并快速占领市场。

如今,美图公司已构建起多元化的影像产品矩阵,除核心产品美图秀秀外,还涵盖了美颜相机、AI视频编辑应用Wink等多款产品。

2016年12月,美图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当时继腾讯之后在香港上市的第二大互联网企业。

然而,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美图却屡被外界贴上“不务正业”的标签——先后推出主打自拍功能的智能手机、涉足贷款服务,甚至进入加密货币领域,炒作比特币和以太币。

因盲目多元化深陷亏损泥潭,2016年至2021年间,美图公司累计亏损超过80亿元。

转折发生在2023年,这一年6月,同为美图创始人的蔡文胜(素有“草根天使”“域名之王”之称)离任,吴欣鸿出任董事长。

此后,美图发展路径出现明显转变,开始将战略重心调整至AIGC领域,这一动作被外界解读为美图“撕掉”蔡文胜和“炒币”的标签。

“说到这6年,我们有点‘重生’的感觉。因为美图在2018年、2019年遭遇了非常大的挑战,那时候股价狂掉,公司人心涣散。”今年3月,在财报后的业绩会上,吴欣鸿曾表示,AI让美图迎来转机,“特别是最近3年,生成式AI的发展让我们整个产品的AI渗透率将近90%。”

2025年上半年,美图实现营收18.21亿元,其中影像与设计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5.2%达到13.5亿元,贡献超七成总收入。

该板块主要包括美图秀秀、美颜相机、Wink、美图设计室等面向个人用户的软件产品,通过订阅与部分内购项目变现。

根据公告数据,截至2025年6月30日,美图付费订阅用户数达约1540万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超42%,付费订阅渗透率达5.5%。

其中,约1360万付费订阅用户来自包括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等在内的生活场景应用。

AI功能不仅刺激用户复购,也因较低生产成本推高了美图公司的毛利率。

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64.9%提升至73.6%,同比提升了8.7个百分点,甚至高于以订阅服务著称的微软(同期毛利率为68.82%)。

美图公司在财报中表示,影像与设计产品业务具有高毛利率,且在整体收入的占比持续扩大,带动整体毛利和毛利率相应增长。

尽管付费订阅模式有力推动了美图公司的业绩增长,但其也因消费争议频频遭到用户投诉。

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上,大量用户反映如美图秀秀APP存在“自动续费未提醒”“诱导充值”以及“退款申请失败”等问题。

一位用户8月13日发文称:“早上发现微信余额突然少了108元,查看账单才发现是被美图公司自动续费扣款,升级成了钻石VIP。但事实上,我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卸载该APP,期间从未使用过任何服务。在我完全不知情、且早已不再使用的情况下,竟依然被自动扣费——甚至在我删除应用后,续费行为仍未终止。”

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美图公司将战略重心聚焦于核心影像与设计产品业务,其早期的主要收入来源——广告业务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正持续下降。

今年上半年,其广告收入为4.3亿元,同比仅小幅增长5%,总收入的比重已从去年同期的约28%降至23.8%。

相比之下,2019年,美图公司在线广告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一度超过7成。

与此同时,美图的美业解决方案业务(包括美得得等SaaS服务)的营收也在进一步收缩,上半年营收收入仅为0.3亿元,同比大幅下跌88.9%。

该业务原本致力于为美容化妆品行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但因公司战略调整已大幅收缩——美图出售了美得得的大部分股权,仅保留少数股权投资,导致该板块明显边缘化,目前收入占比仅为1.7%。

全面押注影像与设计产品业务也伴随着可见的隐忧,一个大的行业背景是:当前,影像处理与设计软件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在国内市场,尽管美图凭借先发优势和完善的产品矩阵仍在用户规模上保持领先,但新兴竞争者不断涌现。

例如,字节跳动旗下的“醒图”依托短视频平台的流量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

此外,如小红书、抖音等内容平台内置的图片及视频编辑功能,也在持续抢占用户使用时长,对美图的用户留存构成现实挑战。

而在海外市场,美图同样面临Adobe、Canva、VSCO、Google Snapseed等国际知名产品的激烈竞争。

其中,Adobe凭借Photoshop、Lightroom等专业工具占据高端市场;Canva以轻量化的设计平台模式在全球收获数亿用户;VSCO和Snapseed则深耕摄影爱好者群体,用户黏性较高。

从战略布局来看,美图也在积极拓展如电商类的B端市场。

今年5月,美图曾宣布与阿里达成战略合作,阿里将通过可转债形式向美图投资2.5亿美元。

双方将在多领域展开合作,阿里会在其电商平台优先推广美图AI电商工具,协助开发新工具与功能,二者还将共同开发基础及垂直领域模型,美图承诺3年内向阿里采购不少于5.6亿元云服务。

对于进军电商领域,吴欣鸿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电商用户对增收的需求更为迫切,付费意愿也更高。

美图计划聚焦于电商等特定行业,构建完整的AI工作流,以帮助行业实现收入增长,“我们不太去卷一些常规的能力。比如说常规的文生图能力,太多公司在提供了。我们基于像电商这样的一个垂直场景,去打造生成式AI的应用。我们主动地寻找差异化,避免内卷。”

他强调,这注定是一个需长期投入的过程,“当下的美图需要在一些过去并不擅长的领域探索、寻找增量的空间,而不是停留在过去十几年擅长的(领域),比如说单点的爆款。”

能否真正从“流量玩家”转型为“价值平台”,将是美图未来发展的关键考验,而这一问题的答案,仍需时间与实践的验证。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