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安全屏障 新龙公安以会促防护航牧民 “牛经济”​

巴蜀采风 原创

2025-09-18 13:15

牦牛,是雪域高原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 “移动财富”,更是支撑地方畜牧业发展的核心支柱。时下,正值辖区牦牛肉及其制品买卖黄金旺季,为严厉打击盗窃牲畜犯罪、规范畜牧收购市场秩序、守护牧民群众 “钱袋子”,近日,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公安局主动作为、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全县屠宰场负责人、畜牧经营业主及九个派出所,聚焦牲畜交易、屠宰、运输全链条关键环节,召开畜牧收购行业规范联席会,为牧民发展壮大 “牛经济” 保驾护航。

             

源头管控,实名登记斩断销赃链条。“购买牲畜时,必须严格做好卖家实名登记,对拒不配合登记或牲畜来源不明的,一律不准收购、宰杀!” 会议现场,新龙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明确提出刚性要求,剑指盗窃牲畜犯罪的 “销赃痛点”。严格的实名登记制度,不仅让每一头进入交易环节的牦牛都 “身份可查”,更从根本上切断了不法分子的销赃渠道。屠宰场负责人和经营业主纷纷表示,将坚守行业底线,严格落实实名登记,绝不成为盗窃牲畜犯罪的 “帮凶”,共同守护畜牧市场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全程溯源,台账记录夯实监管基础。“每一笔交易都要详细记录牲畜数量、品种、来源地、卖家信息、交易时间,台账必须清晰完整、留存备查!” 会议强调,交易台账是实现牲畜 “来源可溯、去向可查” 的重要依据,也是后续打击犯罪、解决纠纷的关键支撑。针对过去部分交易 “口头约定、无据可查” 的问题,新龙公安要求所有畜牧经营主体建立标准化交易台账,对每一笔牲畜交易进行全要素记录。一旦发生牲畜失窃案件,公安机关可通过台账迅速锁定交易轨迹,追踪牲畜流向;若出现交易纠纷,完整的台账也能为化解矛盾提供客观依据。这一举措不仅让畜牧交易更加规范透明,更夯实了监管基础,为 “牛经济” 健康发展装上 “安全锁”。

            

闭环监管:派出所核验守住运输关口。“买卖、运送牲畜前,必须到辖区派出所开具证明,经民警查证核实无误后,方可开展后续环节!” 为强化对牲畜流通环节的监管,新龙公安前置派出所核验机制,将监管触角延伸至运输环节。据了解,买卖双方在完成交易后,需携带交易台账、卖家身份证明等材料前往派出所申请开具运输证明。派出所民警会对交易的真实性、牲畜来源的合法性进行严格核查,确认无异常后再出具证明。同时,对于过往运送牲畜的车辆,各派出所将设立临时检查点,重点查验运输证明、交易手续,对手续不齐的车辆一律暂扣调查,彻底杜绝 “问题牦牛” 流入市场。

“以前拉牦牛上路总担心遇到麻烦,现在有了派出所的证明,既合规又安心,也不怕买到偷来的牛了。” 一位常年从事牲畜买卖的老板对这一举措赞不绝口。

                  

科技赋能:监控覆盖织密安全网络。除了 “人防” 措施,新龙公安还以“科技赋能”为抓手,要求辖区所有屠宰场必须安装高清监控系统,并安排专人定期维护,确保监控设备 24 小时正常运行、画面清晰可辨。

监控系统的全覆盖,不仅能实时抓拍屠宰场内的违规操作、异常人员进出等情况,为发现、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提供直观证据,更能对潜在的不法分子形成强大威慑,有效减少 “暗箱操作”“偷换牲畜” 等问题。

“有了监控,我们屠宰场的管理更规范了,牧民也更放心把牛交给我们处理。” 屠宰场负责人表示,将定期检查监控设备,确保其发挥最大效用。

护航牧民“牛经济”,未雨绸缪重防范。畜牧收购行业规范联席会的召开,是新龙公安践行 “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 “预防盗窃牲畜、促进牧民增收、助力地方经济” 的重要举措。

下一步,新龙县公安局将持续加大对盗窃牲畜犯罪的打击力度,定期开展畜牧收购市场巡查,督促各项规范要求落地见效,让高原牦牛真正成为牧民的 “幸福牛”,让富民兴县的 “牛经济” 在安全、规范的环境中持续壮大,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任文波)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