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飞乱象丛生:利率超红线、资质存漏洞
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当下,助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众多急需资金的借款人提供了便利。然而,在这片繁荣景象背后,却隐藏着不少暗流涌动。信飞科技旗下的“信用飞”平台,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其涉嫌利率超标、资质存疑、诱导借款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质疑。
《助贷新规》明确规定,借款人单笔贷款支付的综合融资成本上限不得超过年化24%,而信用飞平台却公然挑战这一法律红线。据投诉案例显示,有消费者借款2400元,按信用飞平台显示的还款计划,以等额本息方式还款,综合年化利率竟高达35.98%,不仅远超24%的司法保护上限,更逼近最高人民法院对借贷利率划定的无效区(>36%)。这种高利贷行为,无疑是对借款人权益的极大侵害。
为了规避法律监管,信用飞平台采取了多种变相收费的手段。通过强制或诱导借款人购买“会员权益”、“个人风险报告”、“公证服务”或“保险”等附加服务,额外收取费用,使得实际借款成本远超法定上限。更有甚者,消费者在使用平台过程中,还需先付费提升额度方能借款,预付款约占最终获批额度的18%。这种做法,实质上减少了借款人的可支配金额,与法律明令禁止的“砍头息”无异。
根据《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应立足当地,不得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业务。上述2400元的借款中,信用飞平台的合作放款机构——广东明珠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简称“明珠小贷”),在借款人常驻地为湖南省的情况下,仍发放了贷款。尽管明珠小贷官网宣称其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唯一一家可全国开展业务的互联网小贷公司,但在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网站上,并未提及这一跨区域经营信息。这种异地经营的行为,无疑是在打法律的擦边球。
除了异地经营问题外,信用飞平台还被质疑诱导在校大学生借款。有消费者投诉称,其被信用飞平台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引诱借款。更令人震惊的是,合作资方中竟包括江西裕民银行等金融机构。校园贷的危害不言而喻,它不仅会让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陷入债务泥潭,更可能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信用飞平台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对社会责任的漠视和道德底线的践踏。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信用飞平台的投诉量居高不下。截至8月27日,包含“信用飞”的投诉共有14778条,投诉关键词集中在“催收轰炸”、“变相提高贷款利率”、“收取额外费用”等。这些投诉不仅反映了借款人对平台高利贷和违规操作的不满,更暴露了信用飞平台在风险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的严重缺失。
随着投诉量的激增,负面舆情也在网络上迅速蔓延。众多借款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声,揭露信用飞平台的种种劣迹。这些负面舆情不仅损害了信用飞平台的品牌形象,更对其业务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在监管机构和公众的双重压力下,信用飞平台不得不面对更加严峻的合规挑战。
面对助贷行业的乱象,监管机构终于出手。《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简称《助贷新规》)的出台,标志着行业将步入合规、收费透明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新规明确要求平台运营机构不得以商业银行必须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并明确综合融资成本区间。同时,要求商业银行对合作平台和增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并披露合作名单。
随着《助贷新规》的施行,助贷行业将迎来一场深刻的洗牌。那些违规操作、高利贷盛行的平台将面临严厉的处罚和淘汰。而像信用飞这样存在诸多问题的平台,更是首当其冲。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助贷市场中,只有那些合规经营、服务优质的平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信用飞平台的一系列违规操作和高利贷行为,不仅损害了借款人的权益,更破坏了助贷行业的健康发展。在监管机构和公众的双重压力下,信用飞平台必须深刻反思、积极整改,否则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同时,我们也期待监管机构能够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助贷行业的合规化和高质量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互联网金融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