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溪洋‖金刚台破晓

冰溪洋 原创

2025-09-18 09:44

作者:冰溪洋

天还沉在浓黑里时,金刚台裹着墨色的毯子,连风都带着夜的静。山脚下的村落沉在梦里,连狗吠都轻得像化在雾里。只有村口那棵老银杏醒着,枝桠斜斜挑着北斗七星,像谁把碎银子串在灰黑色的枝条上。

风一吹,星子晃悠。影子落于泛着冷光的青石板路,几串脚印沿着山路往上延伸。每一步踩过碎石子,都溅起细碎的咯吱声——不是惊扰,倒像是山在轻声应和,怕走夜路的人孤单。

往上走了一阵,路边的草叶把露水沾在裤脚。凉丝丝地贴在脚踝,抬手拂去时,指腹能触到露水的软润,像碰着了晨的触角。山坳仍浸在昏暗中,只有几束手电光扫出小片亮斑,光柱里浮着细尘,像撒了把金粉。

忽然,光柱落在岩壁上:一片深绿苔藓贴在石面,叶片细得像绣出的纹路。水珠挂在叶尖,被光一照,竟像撒了把碎钻。轻轻碰一下岩壁,水珠滚下来,落在草叶上没了声响。从前山上林木稀疏,风里都带沙,这般水润的苔藓少见得很;如今漫山苍翠拢着潮气,岩壁上、石缝里,随处能寻见这样的绿,连指尖碰过苔藓时,都能沾到一层薄薄的湿意。

歇脚时坐在一块花岗岩上,石头凉得透骨,却裹着松针的清苦气。吸一口,肺里都透着清爽。石面上留着几道浅痕,许是往年山民搁竹篮磨的,摸上去糙得硌指,像摸着岁月留下的纹路。

风从山的另一侧吹来,比山坳里暖些,带着云海的潮气往衣领里钻。正想看看时辰,手边光亮亮起的瞬间,草丛里忽然窜出动静。

一只小松鼠拖着蓬松的尾巴,从石缝里探出头,黑亮的眼睛滴溜溜转。见了人,它又猛地缩回去,只留两只眼睛露在外面,像两颗浸了晨露的黑琉璃,怯生生的,又透着点好奇。指尖刚要往前伸,它“嗖”地缩进石缝,只留蓬松的尾巴尖儿露在外面,晃了晃又藏起来。

老辈人总说金刚台的兽儿通人性,人不扰它,它就敢在人前晃悠。此刻想着那对黑眼睛,倒真应了这话。山路边还搁着半块啃剩的玉米芯,许是前几日山民劳作时落下的,黄澄澄的粒儿沾着点泥土,和松鼠的灵动模样相映,添了几分生活气。

风渐渐暖了些,东方的天幕慢慢褪成淡青色,像墨色宣纸上晕开的浅蓝。不是一下子亮起来,而是一点点往周围渗,连空气里的凉意,都在慢慢化开。

天刚透出些亮色时,最先被点亮的是鹰嘴石。石尖先染了点橘红,光焰缓缓往石身铺展,把“鹰嘴”的弯弧照得愈发锋利,似要振翅腾空,连石缝里的枯草,都被染得有了暖意。

等光影再挪近些,猫儿石也醒了。它形似蹲坐的猫,平日里总隐在昏暗中,此刻被晨光裹着,显出柔和的轮廓。耳尖的弧度镀上金边,连石面上的细小纹路,都成了猫毛般的细腻肌理,仿佛伸手就能摸到那层软绒。

最后被唤醒的是豹子岩。岩面粗糙的纹路被阳光照得分明,连岩缝里扎根的野草都亮起来。叶片上的露水闪着光,透着股不管岩缝贫瘠、只管向上生长的鲜活劲儿,风一吹,草叶晃悠,像在和晨光打招呼。

晨光再浓些时,云海从山坳里漫出来。起初是轻薄的白雾,像刚煮好的米汤,贴着地面飘,碰着树干就绕过去;渐渐聚成厚云团,铺在山间,遮了大半山路,只露松枝尖儿。风里裹着云海的湿意,混着松针的清苦,吸一口都觉得心尖发润,连鼻尖都沾了层细湿。

云海漫到山腰时,林子里的动静也多了起来。不知何时,鸟鸣声渐起。先是画眉的清亮啼鸣,“啾——啾啾——”像泉水叮咚,从云缝里钻出来;接着是白冠长尾雉的粗声叫唤,“咯——咯喔——”憨实里透着活泼,在山坳里打了个转;最后连松鸦也加入进来,“喳喳——喳喳”的声响,把整座山都唤醒了。风把鸟鸣往观景处送,混着野菊的淡香,飘在晨光里。

崖边的观景处,晨光爬上山坡的速度快了些。冰凉的花岗岩渐渐焐出暖意,指尖碰过松树皮,粗糙的纹路里还沾着露水。那触感轻轻的,像是山的脉搏,在石木间跳动,连掌心都能感受到那点微弱的震颤。

几位同来观日出的山民,正蹲在石边整理竹篮。指尖捏着野菊花,把沾泥的残叶往石缝里塞。黄灿灿的花瓣沾着晨露,和手边的干松针相映,风一吹,菊香混着松气,漫在鼻尖,抬手捏起一片松针,能摸到针尖的软刺。

等朝阳完全跃出云海时,金色的光洒下来,把云海染成橘红。空气里飘着暖融融的气息,裹着松针的清苦、野菊的淡香,还有远处飘来的泥土腥气——是晨光晒透了山土的味道,吸一口都觉得身子暖了半截。

山脚下传来隐约的鸡鸣。河南腔脆生生的,“喔——喔!”短而亮,尾音利落得像短笛吹破晨雾;湖北腔拖得长,“喔喔——喔——”绵而厚,调子绕着山坳打个弯才散。混在一起,像是山下人家在互相打招呼,又像是在应和山上的鸟鸣,连风里都裹着这热闹的暖意。

石台上搁着个旧竹篮,藤条泛着浅褐色的旧光,里面躺着几片刚捡的干松针。山民说这松针泡水能清解火气,从前农忙时,山民总揣着装满松针的竹篮上山,渴了就舀山泉水冲泡。竹篮沿的浅痕,就是那时被松枝划出来的,摸上去糙糙的,像摸着老辈人的生活。

如今竹篮还在,松针依旧带着清苦,只是那双手留下的温度,早被晨露浸得淡了。触摸竹篮藤条时便会明白,这破晓的金刚台,醒的不只是草木山石——是山民竹篮里攒着的岁月,是孩童追跑时撒下的笑声,更是人心里对寻常烟火的珍视。原来自然的苏醒从不是独角戏,是山与风、人与物,在晨光里一同续写着温柔的故事,连指尖触到的藤条糙感,都是这故事里的细节。

下山时,露水已被晨光晒干。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路面洒出斑驳亮斑,踩上去忽明忽暗,鞋底能触到路面的碎石子,硌得脚底板发痒。路过那片长着苔藓的岩壁,几只小虫趴在叶片上晒太阳,绿影随微风轻轻晃动,连影子都透着懒意,指尖凑过去,小虫“嗡”地飞起来,又落在不远处的叶片上。

山脚下的院落里,妇人正掀开蒸笼。白汽裹着麦香飘出来,混着面的甜气,在晨风中漫开。妇人抬手擦了擦额角的汗,把刚蒸好的馍馍往竹筐里捡,指尖沾着面屑,也沾着晨光的暖——有人凑过去时,妇人递来一个热馍馍,掌心触到馍馍的温软,连心里都暖了。

不远处,孩童举着狗尾巴草追跑。草穗上的白绒被风吹得飘起来,落在肩头,软乎乎的。风里传来孩童的笑声,脆生生的,和山上的鸟鸣、山下的鸡鸣缠在一起,绕着院落打了个转,又飘向山间。

新的一天,在金刚台的晨光里,慢慢醒透了。风掠过松枝时,还带着晨露的软,也带着这人间烟火的暖。那暖缠在衣角,绕在心头,走了老远,都还留着余温——那是金刚台的晨光,是竹篮的糙、馍馍的软、鸟鸣的亮,是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能摸到的温柔印记。

作者简介:冰溪洋(系笔名),原名杨锡冰,男,河南信阳商城人,娱评人、知名散文创作者、资深博主,河南省微电影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其大量作品覆盖中国作家网、央视网、人民网、凤凰网、中国知网、大河网、顶端新闻、大象新闻、今日头条、百度新闻、网易新闻、搜狐新闻、简书等众多主流网络平台。曾荣获责任中国——人民网2011年度、2012年度十大社会责任博客,人民网2014年度十大微博网友;央视网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精英博主奖、2012年度十大人气草根博主奖、2013年度十大草根名博;河南日报社顶端新闻2024年度顶端文学十佳散文创作者、2024顶端人气创作者TOP100;入围“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评选”200名单 。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