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进斗金的中邮消金,为何被1.6万条投诉缠身?

九州商业观察 原创

2025-09-18 09:06

                  

在消费金融的赛道上,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消金”)凭借其上半年亮眼的财务数据,成功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营业收入增长,净利润更是大幅飙升,日赚约352万元,看似一片繁荣景象。然而,深入探究便会发现,在这光鲜亮丽的数字背后,隐藏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普惠金融之路布满荆棘。

高盈利背后的合规困境

中邮消金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的大幅增长,的确十分吸睛。然而,在追求利润的道路上,合规问题却频频亮起红灯。近两年,因未充分披露合作类产品信息和违反征信异议处理规定,中邮消金及相关责任人已被监管机构罚款近200万元。就在今年4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对其开出罚单,原因包括未充分披露合作类产品信息、贷后管理不到位以及部分消费贷款被挪用等。

这种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更直接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未充分披露合作类产品信息,使得消费者在贷款时无法全面了解贷款成本和风险,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而贷后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消费贷款被挪用,这不仅增加了贷款的违约风险,也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构成威胁。监管机构的处罚是对其违规行为的警示,也为中邮消金敲响了警钟:在追求利润的不能忽视合规经营的重要性。

第三方助贷的风险隐患

中邮消金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对第三方助贷渠道的依赖程度较高,第三方合作助贷渠道的业务量占比近60%。这种业务模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快速扩大放贷规模,提升盈利能力,但也带来了诸多风险。

在信息披露方面,第三方助贷存在关键信息披露不完全的问题。消费者在贷款时,往往难以全面了解贷款利率、费用等重要信息,这使得他们在贷款过程中可能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额外收取的担保费、服务费等费用,变相抬高了贷款成本,加重了用户的贷款息费负担。有消费者反映,在通过中邮消金合作的助贷平台借款时,发现实际利率远高于预期,原因就在于被收取了高额的担保费等额外费用,而这些费用在借款时并未得到明确告知。

逾期后的暴力催收问题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中邮消金的投诉量高达1.61万条,主要集中在暴力催收与息费率过高等问题。暴力催收不仅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人身权益,也损害了中邮消金的企业形象,给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催收人员在催收过程中,采用威胁、骚扰等手段,给借款人及其家人、朋友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甚至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

不良资产处置与潜在风险

为了降低信用风险,改善资产质量,中邮消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大比例核销不良贷款和多次转让不良贷款。2021 - 2023年,分别核销不良贷款22.59亿元、39.32亿元和43.42亿元;2024年,又多次转让不良贷款,涉及金额巨大。

然而,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贷款率,使资产质量有所改善,但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不良贷款的转让虽然能够帮助中邮消金核销逾期坏账,但对逾期用户的催收并不会因此终止。新债权人在合法的情况下继续催收,却难以完全避免暴力催收等问题的出现。被打包甩卖的不良资产,债务平均逾期时间较长,反映出中邮消金逾期风险较高。这些逾期风险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对中邮消金的长期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中邮消金在追求普惠金融的道路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合规风险、第三方助贷风险以及不良资产处置风险等,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只有正视这些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中邮消金才能在消费金融市场中稳健前行,真正践行普惠金融的初心,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合规的金融服务 。否则,其表面的繁荣可能只是昙花一现,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