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宛城区探索垃圾分类新路径: 智能设备进小区 积分兑换添动力
“扔完垃圾用积分换直饮水,我家每天换3升,三个月省下的水费够买袋大米了!”9月10日,在南阳市宛城区仲景街道某小区,居民王先生展示着手机里累计560分的垃圾分类账户,对身旁蓝白相间的智能设备赞不绝口。这座集“垃圾分类投放+直饮水兑换”于一体的智能终端,正是宛城区城管局联合某环保公司,以“设备融合”模式破解垃圾分类资金瓶颈的生动实践。
打造“分类+净水”双循环
面对垃圾分类设备采购的资金压力,宛城区跳出“政府单打独斗”的传统思路,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民生普惠”为原则,探索出“垃圾分类设备+社区净水机”的创新路径。2024年,宛城区城管局与某环保公司达成合作:企业全额投资200万元,在全区40个小区部署智能分类设备,设备附带的净水机运营收益归企业所有。无需政府投入一分钱,便构建起“政府零投入、企业可持续、服务全闭环”的市场化机制。
“过去政府要承担设备采购、运维等长期成本,规模化推进难度大。现在企业通过净水机运营实现合理盈利,既能覆盖设备成本,又能保障服务质量。”宛城区城管局负责人表示,这种模式将公共环保需求与居民日常饮水需求精准对接,让智能分类设备顺利走进居民“家门口”。
居民小区迎来新体验
走进宛城区这些小区,智能分类设备的“智慧属性”随处可见。设备搭载智能称重系统,居民投放垃圾时只需扫码,称重功能便自动将投放量换算成积分,打开手机积分页面在净水机上一扫,即可兑换相应额度的直饮水。“现在孩子抢着扔垃圾攒积分,分类习惯比大人都好!”汉冶街道居民李先生的话,道出了不少家庭的变化。
更值得关注的是设备背后的“智慧中枢”——所有智能设备均接入宛城区城管局大数据管理平台,实时监测投放量、分类准确率、净水机流量等20余项数据。一旦设备检测到垃圾桶满溢、滤芯需更换等情况,系统会自动推送预警信息,运维人员通过后台即可精准调度,使设备维护效率提升70%以上,彻底告别“人工巡查靠走、故障发现靠等”的粗放模式。
积分经济激活分类新生态
“企业盈利、政府减负、居民得实惠,这是三方共赢的好事!”在宛城区的创新模式中,民生红利体现在每一个细节:净水机直饮水售价较市场价低40%,企业通过薄利多销实现盈亏平衡;政府无需财政投入,却推动垃圾分类设施智能化升级;居民则用分类积分兑换实惠,形成“越分类越受益”的正向激励。
为确保服务实效,宛城区城管局建立“双监管”机制:一方面要求企业每日提交设备运行报告,每月开展分类准确率考核,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另一方面组织社区网格员驻点督导,对分类错误的居民现场指导,帮助大家养成良好习惯。数据显示,设备投用一个月后,各小区垃圾分类参与率从30%跃升至75%,可回收物回收率同比增长52%,日均兑换直饮水达1500升。
从“政府主导”到“政企协同”,宛城区以市场化思维为垃圾分类装上“双引擎”——让智能设备成为“分类导师”,让净水服务化作“民生纽带”。(通讯员 史源远)
来源:南阳市宛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