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心归处》与敦煌汉简的邂逅
QQ音乐:心归处 赵迎
身为高校书法教师,课后练字是我雷打不动的习惯。于诸般书体中,我独爱秦汉气象,尤钟情于秦汉简牍,而简牍里我最喜欢的便是敦煌汉简,这也许与我生在甘肃,从小被环境所影响罢。晚上查完学生宿舍,我走到书房打开电脑,在酷狗音乐找到刀郎的专辑开始播放。然后翻开敦煌汉简方面的几本字帖开始比较学习,当刀郎的专辑播放完我偶尔听到“一条路,风为衣”让我联想到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突然放下毛笔,好奇的移动鼠标,记住了这首歌的名字叫《心归处》。我开始单曲循环播放这首歌,才发觉笔墨与音律竟能如此契合,我在学习秦汉书法时正需要这样的音乐,为笔下的线条注入新的血液。
循环播放听《心归处》,这次恰好是我临写敦煌汉简中“命”字的时刻。当“一条路,风为衣”的旋律与歌词走进我的脑海,笔下“命”字那道格外修长的竖画,仿佛忽然有了风骨,好像顺着风的方向不断延伸,带着几分天地间的开阔与博大。
继而听到“一粒沙,一笔画”,恍惚间我竟似走出书房,展开双臂,眯上眼睛站在了茫茫戈壁滩上,体会风沙的吼叫。指尖的笔不再只是触碰宣纸,更像在粗粝的沙砾上勾勒,真切体会到古人“屋漏痕,锥画沙”的妙境,笔下的线条也随之生出迟涩的质感,这时我才相信艺术来源于生活,书法与音乐能够让人共鸣,浮想联翩。
“一束光,一瞬间”响起时,心中忽然涌起一阵庆幸。那束光,多像敦煌汉简重见天日时的光芒,无数珍贵简牍破土而出,让我们得以触摸千年前的笔墨温度,生在这个能与先贤笔墨对话的时代,工作与爱好也能统一,每天干着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何其幸运啊。
最是“一窟一梦,一生一信仰”这句,瞬间勾连起我的过往。我自小在甘肃农村长大,土坯房是童年最熟悉的模样。墙上的窟窿眼,存放着妈妈拉鞋底的针线包,庄子后面的窟窿眼存放着祖祖辈辈的农具,而那些冒着炊烟的窟窿眼,便是我魂牵梦萦的家。此刻笔墨、歌声与故土记忆交织,便成了独属于我的“心归处”。
“心归处”,从不是单一的终点。它可以是敦煌汉简上千年未散的墨香,是《心归处》里唱透天地的词句,也藏着笔尖与宣纸的每一次触摸。笔墨与音律在此刻相拥,过往与当下在此刻重叠,让我明白练字不只是技法的打磨,更是一场与文化、与自我、与天地精神的温柔相逢。让我们在墨音相和中,寻找那最踏实的“心归处”吧。
乐评人简介
王进杰,毕业于天津美院。现为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简牍书法院特聘书法家,天津市第四届十佳青年书法家,白银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白银画院书法院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