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硬核技术留在中原 让“生命奇迹”成为常态

郑州日报正观健康 原创

2025-09-17 18:10

当生命遭遇心血管疾病 “绝境”,是放弃还是挑战“不可能”?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以下简称“郑州市七院”)的专家团队,凭借顶尖技术和仁心仁术,一次次突破医学极限,将“不可能”变为“重生奇迹”。这背后,是医院“强强联合”的战略布局,更是对中原百姓生命健康的庄严承诺。

作为中原心血管领域的“领跑者”,郑州市七院始终致力于打造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的诊疗体系。近年来,医院全面升级“首席专家会诊协作机制”,为高危、疑难、复杂心脏病患者构建起一条高效的生命救治“快车道”。

其中的代表之一,郑州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及冠脉介入首席专家胡涛,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在复杂冠脉介入手术领域造诣颇深,年完成CTO手术超300例。其在国际国内心血管会议上多次进行手术演示,主刀完成多台世界首例复杂手术,国际首创 Double-Kissing Culotte 分叉处理术式,首次提出并完善中国的 CTO(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评分系统等。胡涛教授加入郑州市七院,不仅是技术的强力加持,更是“扎根中原、传技带徒”的生动实践。

近日,胡涛教授带领团队如约来到郑州市七院,为多位危重症患者进行了手术。这种合作已是常态,6年来,胡涛教授每月都会来郑州市七院开展会诊、手术和带教工作,将近20年积累的“硬技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他说:“专家的价值不是‘独当一面’,而是‘带出一群能独当一面的人’。”

在合作过程中,胡涛教授与郑州市七院专家团队携手,成功攻克多例危重症病例。每次的手术录像都被整理成教学案例,供院内医生学习,助力大家成长为“敢接重症,善接重症”的骨干,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

其中,李女士就是众多患者中的代表。李女士患极为罕见的 “镜面右位心” 合并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因反复心绞痛辗转多家知名医院求治无果。心脏解剖结构完全反转,常规手术器械和操作路径全失效,加之 CTO 病变血管钙化、扭曲,手术风险极高。

了解李女士的病情后,郑州市七院副院长赵育洁立即申请首席专家会诊协作,联合郑州市七院首席专家胡涛组建攻坚团队。凭借超过3000 例CTO 手术经验,胡涛教授创新性提出并主导实施“逆向导丝技术”:放弃常规正向路径,从侧支血管逆向突破闭塞段。术前,为应对解剖变异,胡涛教授带领团队通过三维建模精准还原解剖结构,反复模拟手术流程,并将手术器械操作方向“反向标注”,确保每一步精准无误。术中,当正向介入受阻时,胡涛教授当机立断启用逆向方案,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精准引导下,导丝如“逆行微光”穿过扭曲钙化的血管,成功开通闭塞段。历时 3 小时,这场凝结团队智慧的手术圆满成功。

术后,3个月复查显示,李女士血管通畅无再狭窄,心绞痛症状消失。该手术经科技查新证实为“全球首例”,相关成果被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Heart Journal》收录。

紧密合作6年来,在胡涛教授的指导下,郑州市七院心血管团队技术能力显著提升:CTO 手术成功率从 85% 提升至 96%,复杂钙化病变治疗例数同比增长 150%,ECMO 联合 PCI 技术跻身省内前列。

更重要的是,“首席专家会诊协助机制”已成为常态 —— 从远程会诊到现场手术,从病例讨论到技术培训,专家资源与中原地区需求实现了 “无缝对接”。

“引进一位专家,带动一个学科,造福一方患者。”郑州市七院党委书记、院长尹磊说,医院将持续深化与顶尖专家的合作,建立“专家工作室”、“技术培训基地”,为中原地区培养更多“能啃硬骨头”的骨干。下一步,医院计划针对复杂心血管病建立“一站式诊疗中心”,将尖端技术经验转化为标准化流程,让“疑难重症不出省”成为现实,真正实现对复杂高危冠脉介入病变的全兜底。

(汪俊杰)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