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部:以“三件大事”为路径 奋力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
9月17日,四川省南充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全力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主题新闻发布会(南部专场)。南部县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介绍相关情况,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何泉明主持发布会。
作为全市人口大县、经济大县,今年以来,该县聚焦“建设先行区、争创百强县”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兴县”发展战略,以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为总抓手,纵深推进“三件大事”。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2亿元、排全市第二位,同比增长5.7个百分点,纳入全市排位的2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8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一方阵”。入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冲刺县,获评全省强县扩权赋能改革试点县,被纳入全省15个市域副中心培育对象。
筑牢县域经济核心支撑 争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发布会上,南部县委常委、副县长毛果介绍,为实现这一任务,南部县奋力实施“五场大会战”,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实施“工业倍增”大会战。聚焦“3+2”产业体系,实施梯度培育行动,推动永生化工回迁、红电公司上市,推进油气资源就地转化利用,盘活低效土地近400亩、腾退利用标准化厂房5万余平方米。
实施“上争外引”大会战,争取强县扩权事项45项,谋划储备“十五五”重大项目900个以上(总投资5000亿元以上),力争全年新招引制造业项目30个以上。
实施“需求提振”大会战,推进193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206.9亿元,拉动1-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个百分点;提档升级“3+2”服务业产业体系,拉动1-7月社消零总额增长2.3个百分点。
实施“城乡融合”大会战,统筹实施“精修细补十项民生工程”,全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持续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5个以上。
实施“作风提能”大会战,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深化“链长制”推进工业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让“尊重企业家、服务企业”成为全县上下共同的价值追求。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园区
南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罗艳介绍,南部县聚焦“建设全国生态种养循环示范区、打造西部乡村全面振兴新样板”定位,加快完善生猪、柑橘生态种养循环产业链。
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累计投入7.2亿元实施118个项目,建成柑橘种植产业园9.1万亩、规模养殖场113家,引育加工企业13家,2024年产业园总产值达82.6亿元。
科技赋能显著。建成3个专家工作站,开发23项新产品、新技术,智慧养殖场场均人工成本降低35%以上、经济效益提升8%以上,6万亩水肥一体化灌面综合成本降低30%以上。
绿色发展领先。创新“猪—沼—果—饲”循环模式,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90%,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
联农带农创新。通过“五方联盟”“三园共建”等机制带动9.2万人入园增收,2024年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万元,高于全县33.9%。2025年将进一步完善核心区产业路网、生产用水渠系等基础设施,健全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社会化服务等体系,加快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对标赛事名城建设标准 打造“垂钓天堂”特色品牌
升钟湖因水而兴、因湖而美,是南部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南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丽君介绍,市委、市政府赋予南部做响“赛事名城·垂钓天堂”品牌的重大使命,南部县正按照“一年规划、三年建设、一年创建”时序,对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标准,推进创建工作。
基础配套日完善。已投入资金16亿元,建成环湖路、游客服务中心、海螺广场等基础配套设施;今年计划再投资26.1亿元,重点实施“四酒店两营地一基地”等17个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住宿品质,丰富参与性项目。
赛事品牌声名远播。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是全国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奖金最高的野钓赛事,曾创下吉尼斯“野钓竞赛”世界记录。目前还新增中国皮划艇巡回赛、快乐垂钓全国钓鱼公开赛等10余项赛事,形成“月月有赛事、季季有爆点”的活动格局。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阆中天宫院至升钟湖快捷通道建成通车,兰海高速、成巴高速、成万渝高速呈“C”字型环绕升钟湖片区,正在规划建设的南三高速、青剑阆高速将在升钟湖片区核心区域设置落地互通,将阆中古城文化、剑门关蜀道文化、南部山水渔文化串珠成链,形成融汇互补、高效便捷的旅游廊道,为广大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下步,南部县将从解锁特色民宿新体验、构建文旅服务新场景、塑造多元消费新热点三方面着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出圈出彩”。
“第十四届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筹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南部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任江介绍,9月26日,第十四届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将在南部县升钟湖景区海螺广场开幕,比赛包括库钓、池钓、舟钓三个方面,整个赛事历时五天,届时预计将有来自20多个国家约1200名运动员参赛。
本次发布会全面展现了南部县坚持以全力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为总抓手,以“三件大事”为工作路径,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的更大决心、有力措施和扎实成效。(易青海、唐敏)
供稿:南充绸都在线全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