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网上售价创新低?茅台不受欢迎了?

江瀚视野 原创

2025-09-17 11:35

作者:江瀚

说起贵州茅台,相信大多数人都不陌生,由于其一路高涨的售价,曾经市场上把茅台戏称为酱香科技,甚至于囤积茅台赚钱都是常态,然而就在最近茅台网上售价创新低的消息传来,让人不禁想问这茅台是不受欢迎了吗?

一、茅台网上售价创新低?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酒类行情监测平台“今日酒价”数据显示,2025年53度500ml飞天茅台散瓶批发参考价报1770元,较前一日下跌10元,再创上市以来的新低;原箱报1790元,与前一日持平,但价格同样创出新低。数据显示,与平台上线时的2220元、2255元相比,两者累计跌幅均已超过20%。

与此同时,拼多多平台上,有店铺飞天茅台(53度500ml)双瓶售价3400元,折合每瓶1700元。

9月12日,在贵州茅台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提问“中秋节前,飞天茅台价格跌破了1800元,公司对这个走势能接受吗?按照目前的市场走势,今年会下调9%的业绩目标吗?”

贵州茅台董事王莉回应称,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将秉持长期主义。今年以来,面临行业周期调整和消费趋势变化等多重压力,公司优化市场策略,精准产品投放,主动维护渠道,保持了市场的总体平稳和渠道的良性协同。

2025年以来,随着高端白酒市场需求持续走弱,飞天茅台零售价格呈单边下行态势。数据显示,6月11日茅台散瓶批发价首次跌破2000元关口。6月22日即跌破1900元;6月25日再破1800元;6月27日短暂回稳至1800元,7月7日一度反弹至1880元,但8月29日再度失守1800元关口。

       

二、茅台不受欢迎了吗?

近期,茅台网上售价创新低的消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不少人发出疑问:茅台是否不再受市场欢迎?这件事我们该怎么看?

首先,茅台售价此前之所以长期居高不下,根本原因在于其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一哥”,茅台酒长期以来不仅是宴请、送礼的硬通货,更是高端社交场合中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尤其是在政商接待、企业年会、婚庆宴席等场景中,飞天茅台几乎是标配。这种强劲的市场需求,叠加茅台酒独特的生产工艺和地理标志保护,导致其产能增长极为有限。

同时,茅台酒的基酒年产量受制于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窖池数量以及五年陈酿周期,即便近年来通过技改扩产,年出货量也难以实现爆发式增长。这意味着市场上流通的每一瓶茅台酒,本质上都是“喝一瓶少一瓶”的稀缺资源。

当一种商品的需求持续旺盛而供给刚性受限时,价格自然形成向上的压力。这正是过去十年间茅台终端售价屡创新高的底层逻辑——从出厂价几百元到市场零售价一度突破3000元,其溢价并非源于成本推动,而是由市场对稀缺性的集体共识所驱动。

        

其次,收藏市场崛起赋予的金融属性强化了价格支撑。伴随近年来资本市场对另类资产配置需求的增长,茅台酒逐步被赋予了超越消费品范畴的金融属性,收藏市场的崛起进一步强化了其价格支撑力。在不少投资者眼中,囤积茅台酒被视为一种低门槛、高流动性的投资行为。相较于黄金、股票等传统资产,茅台酒具有实物保值、易于储存、品牌认知度高等特点,尤其在通胀预期上升或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其“硬通货”属性愈发凸显。

二级市场中,专业酒商、炒家乃至个人投资者大量购入原箱茅台进行囤积,期待未来升值变现。这种由投机需求构成的“金融化消费”,显著推高了茅台的价格曲线。此时的茅台已不仅仅是餐桌上的饮品,更成为了一种具备储值功能的“液体黄金”。这种金融属性的叠加,使得茅台价格脱离了单纯的供需平衡点,进入了由预期主导的非理性繁荣阶段。

第三,消费端的理性觉醒正在重塑行业格局。今年以来市场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茅台消费尤其是高端餐饮消费呈现下降态势。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消费市场的整体调整,使得高端消费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企业在商务宴请等方面的预算有所缩减,对高端白酒的需求相应减少。

同时,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日益理性。过去,部分消费者在社交场合中追求茅台所代表的面子和身份象征,盲目跟风消费。但如今,大家更加注重消费的性价比和实际体验,对白酒的消费更加回归本质。光瓶酒等消费型白酒以其亲民的价格和不错的品质,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对茅台的需求下降,市场上的茅台库存相对增加,根据供需关系,价格自然出现下滑。

第四,对于茅台神话的祛魅将是必然的结果。长期来看,无论茅台在过去被如何神化,它本质上仍是一款大众消费品,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奢侈品的核心在于不可复制的品牌叙事、极致工艺与排他性体验,如爱马仕、劳力士等,其定价权掌握在品牌方手中,并能通过限量策略持续维持高溢价。

而茅台虽然具备强品牌力,但其定价机制始终受到政策干预与市场力量的双重制约。更重要的是,白酒行业整体面临代际更替的挑战,年轻一代消费者对高度烈酒的兴趣减弱,更偏好低度、健康、多元化的饮品选择。在这种趋势下,任何试图将白酒“奢侈品化”的努力都可能遭遇天花板。

当前茅台价格的回落,不应被简单解读为“不受欢迎”,而应视为一场迟来的价值回归。它标志着市场正在摆脱非理性炒作,重新回到以真实消费为基础的定价逻辑。对于茅台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唯有放下“金融符号”的包袱,回归产品本质,才是茅台真正该走的道路。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