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业承压、竞争升级,周黑鸭怎么了?
在竞争白热化的卤味赛道,周黑鸭的增长焦虑正具象为创始人周富裕的战略压力。自去年回归以来,这位掌舵人便锚定品牌年轻化主线,试图通过精准触达新一代消费群体,为品牌注入新动能。
最具代表性的动作是:今年7月暑期,周黑鸭面向全国大学生送出30万份免费产品;9月1日开学季,又投入超400万元举办“请全国大学生免费吃鸭”活动,旨在通过“线上+线下”多重福利精准覆盖高校消费人群,进一步强化品牌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与好感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一代消费者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力军,她们的消费观念、审美情趣与消费习惯与以往大不相同,正倒逼所有品牌重新思考“年轻化”的深层逻辑。对周黑鸭而言,这场与青春的双向奔赴,或许才刚开跑。
主业增长乏力
在需求疲软与理性消费浪潮的双重冲击下,卤味行业整体承压。
当前,年轻消费者不再盲目为品牌溢价买单,对性价比欠缺的卤味品类更是敏感。这种消费理性在社交平台上尤为明显,有网友调侃道:“现在周黑鸭该改名叫周大福了吧?”。“为什么卤味三巨头卖不动了”的话题更是频频登上微博热搜。
截至9月5日,超过42万人参与了“为什么卤味三巨头卖不动了”话题的投票,有77%的网友认为卤味产品价格越来越贵,12%的人认为吃腻了,9%的网友认为新的卤味零食可替代选择多。
年轻人消费意愿、消费能力下探,对卤味品牌挑战非常大,今年上半年几家头部企业的表现皆不尽如人意。
据网络公开数据,绝味食品以28.2亿元营收领跑四家企业,但同时其营收降幅也最高,达15.57%;紫燕食品营收为14.73亿元,同比下降11.46%;周黑鸭营收12.23亿元,同比略降2.9%;煌上煌营收9.84亿元,同比下降7.19%。
面对此困境,周黑鸭选择了缩减门店、控制成本的策略,以此稳住利润。
周黑鸭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228%。此外,2024年,净关门店785家,年末门店总量为3031家;今年上半年再关店167家,期末门店总数降至2864家。
然而,缩减门店本质上只是一种被动的防御策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周黑鸭主业增长乏力的核心问题,并非长久之计。
2025上半年,周黑鸭的总销量为14383吨,相比去年同期的14618吨有所下滑。其中,鸭及鸭副产品的销售,收入约为9.88亿元,同比微降0.70%;其他产品(包括卤制红肉、蔬菜等)收入2.22亿元,同比下降10.48%。
不难发现,主业增长乏力已成为行业共性问题,周黑鸭同样未能独善其身。
竞争早已升级
中国卤味赛道的竞争已悄然进入深水区。
这场较量不再局限于口味之争,而是演变为渠道、产品和品牌心智的全面博弈。曾经以“休闲零食”定位成功上市的周黑鸭,亟需应对来自跨界玩家的市场渗透与同行的低价挤压,正面迎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在渠道方面,卤味品牌早已不是多开几家店的简单博弈,而是线上线下全域渗透的立体战争,而周黑鸭的渠道护城河正在被逐步瓦解。
在线下,绝味食品凭借“万店计划”构建的密集网络形成压制。截至 2024 年底,绝味门店数量超1.3万家,是周黑鸭的4倍之多,其通过社区店、商圈店、交通枢纽店,实现了对消费者生活场景的全覆盖。
在线上,新兴跨界玩家如煌上煌,正通过搭建抖音、美团双平台直播矩阵破局,联动美食达人、网红主播打造场景化直播带货,以高频次的内容输出持续撬动线上流量转化;紫燕食品则入驻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通过美团、饿了么实现即时配送,抢占应急解馋场景。
在产品方面,年轻消费者对口味的需求愈发多元,卤味产品正朝着“健康化、场景化、细分化”三大方向发展,而周黑鸭过度依赖单一口味体系,研发投入有限创新乏力。
比如:绝味鸭脖引入了即食卤味套餐、低脂卤味、冷链小包装等多元化选择,满足上班族、健身人群以及家庭消费的不同场景需求;餐饮巨头海底捞推出“便携卤味小食”,切入火锅等位、居家追剧等碎片化场景。
据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绝味食品研发投入金额为4353.9万元,同比增长4.23%;紫燕食品研发投入1564万,同比大增91.78%,推出属地化爆品(如小胖桶、麻辣兔腿);煌上煌研发投入6232.07万元,较2023年同比增10.24%。
在品牌方面,卤味品牌的竞争已经进入抢占用户心智的高阶较量,而周黑鸭的品牌定位正逐渐模糊。
曾经的周黑鸭,凭借“休闲零食”的精准定位,成功与分别以“餐桌佐餐”为核心标签的紫燕食品、“社区便民”为特色定位的绝味食品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然而,随着消费场景的边界逐渐模糊,这一曾引以为傲的定位优势正加速消解。
更严峻的是,频发的质量问题已引发市场对其口碑的信任危机。据澎湃新闻透露,8月16日,深圳的李女士撕开一包“周黑鸭手撕鸡脖(香辣味)”时,发现鸡脖已变质长满“白毛”,购于休闲零食连锁店铺深圳“零食很忙”上木古店。
总之,卤味行业的竞争本质正在发生变化,从单纯的口味竞争,升级为综合实力的较量。周黑鸭面临的不仅是市场份额的争夺,更是行业重新洗牌过程中的定位之战。
不断探索与突破
在卤味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的新周期里,周黑鸭若想在激烈的卤味市场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还需不断探索与突破。
一方面,在国内市场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出海”开辟蓝海市场成为不少品牌寻求破局的新选择。
对于周黑鸭来说,出海也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喊出“走向世界”的口号,以东南亚为起点,逐步通过贸易经销、资本合作、供应链布局等方式开启全球化征程。2025年一季度,周黑鸭长保产品通过经销商网络进入马来西亚MIX超市,渗透东南亚华人社区。
另一方面,多元化发展是卤味品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策略,通过多元化,周黑鸭可以突破卤味品类天花板,构建更加稳健的业务结构。
一是,持续开发休闲零食、预制菜、调味料等多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场景;二是,从休闲零食向正餐菜肴、礼品市场拓展,扩大消费触点;三是,加大保鲜技术、生产工艺研发投入,延长产品保质期同时保持口感;四是,建设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实现精准产销协同。
当然,巨大的增长空间背后是重重挑战,出海与多元化之路并非坦途。在出海过程中,周黑鸭需要面对不同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文化差异、供应链建设等挑战;在多元化拓展中,周黑鸭则需要平衡品牌专注度与产品延伸度,避免品牌稀释。
站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周黑鸭的探索不仅关乎自身的二次增长,更可能为传统卤味品牌的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样本。当中国卤味走向世界,当休闲零食融入日常,这场关于突破的战役,或许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