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业务遇瓶颈,招商银行“泪如雨下”

贝多财经 原创

2025-09-16 16:52

撰稿|多客

来源|贝多商业&贝多财经

近日,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0036.SH、03968.HK,下称“招商银行”)发布了2025年中报,对外交出了一份净利润增幅转正微增,但营业收入依旧同比下滑的答卷,整体业绩表现称得上一句“喜忧参半”。

其中,拖累招商银行总收入的主因是其同比下滑6.73%的非利息净收入。该行在财报中透露,由于信用卡交易量下降,且与信用卡业务有关的核心指标都出现了回落,其银行卡手续费收入、结算与清算手续费收入均有所减少。

而在不久前,招商银行还曾因经典版白金信用卡的年费规则变化,在业内引发不小的争议。这场新用户望而却步、老用户直呼“被套路”的风波背后,暗藏着传统信用卡业务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崛起冲击下的转型阵痛。

正如招商银行行长王良所言,办银行是马拉松比赛,不是百米冲刺,不能用跑百米冲刺的速度来跑马拉松,必须坚持长期主义。在宏观经济与市场转型的诸多变局下,这家头部股份行该如何守住“牌桌”地位、重塑增长曲线?

一、利润逆势增长,息差压力犹存

截至2025年6月末,招商银行的资产总额为12.67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4.16%;贷款与垫款总额、存款总额分别为7.12万亿元和9.42万亿元,亦较上年末稳定增长,继续以规模优势在上市股份行中扛起“领跑者”大旗。

2025年上半年,招商银行的归母净利润为749.30亿元,同比微增0.25%,不仅高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同期商业银行-1.2%的净利润增速,还在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08%的基础上,实现了由承压到向好的转身。

在净利润同比增速转正的好消息下,招商银行首度开启了中期分红,计划2025年度中期利润分配现金分红金额占半年度占归母净利润的35%,即约262.26亿元,分配现金分红时间为2026年1月至2月之间。

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2025年中期业绩说明会上称,该行二季度经营情况已明显好于一季度,并在分析三季度和下半年整体情况后表示,相信该行会实现稳中求进,逐季向好的发展态势,力争实现年初确定的预算目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招商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已实现“翻身”,但贷款重定价带来的息差压力依旧不小。截至6月末,该行的净利息收益率为1.88%,同比下滑0.12个百分点;净利差为1.79%,亦下滑0.09个百分点。

同时,招商银行的计息负债年化平均成本率1.35%,同比下滑0.37个百分点;生息资产年化平均收益率为3.14%,下滑0.46个百分点,直接导致该行2025年上半年的利息收入降至1770.14亿元,降幅约为5.84%。

在业绩会上,招商银行副行长、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彭家文用“绝对水平领先、相对变化承压”来描述息差现状,他表示该行的净利息收益率较全行业平均1.42%高出0.46个百分点,领先优势明显;但相对变化上仍面临不少个性化压力。

二、营收指标不振,信用卡遇瓶颈

不同于逆势回暖的盈利表现,2025年上半年招商银行的营业收入依旧处于承压状态,收入由2024年上半年的1729.45亿元下滑1.72%至1699.69亿元,且这已是该行连续第三年出现中期收入下降。

细究招商银行的收入结构可知,招商银行上半年的净利息收入为1060.85亿元,同比增长1.57%,依旧维持着稳健增长;非利息净收入则同比下滑6.73%至638.38亿元,成为拖累其总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在招商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构成中,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实际在上半年实现了增速同比转正,增幅约为11.89%。但与此同时,该行的银行卡手续费收入、结算与清算手续费收入均出现了下滑,降幅分别为16.37%和3.27%。

招商银行在财报解释称,上述两项指标的下滑主要是受信用卡交易量下降影响。具体来看,该行上半年信用卡流通卡9692.67万张,流通户6963.32万户,均较2024年末有所增长,但信用卡交易额却同比下滑8.54%至2.02万亿元。

2025年上半年,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利息收入306.12亿元,信用卡非利息收入为104.71亿元,分别同比下滑4.96%、16.23%;该行信用卡类App“掌上生活”的月活跃用户也由2024年末的4044.46万户降至3708.52万户。

事实上,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衰败早有征兆。该公司截至2022年末信用卡流通卡达到了1.03亿张,流通户7000.16万户,但这一数字在此后两年均出现减少,截至2024年末该行信用卡流通卡仅剩9685.90万张,流通户6944.09万户。

不仅如此,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交易额也由2022年的4.84万亿元降至2024年的4.42万亿元,两年内减少约8.64%。截至2024年末该行实现信用卡利息收入643.56亿元;信用卡非利息收入241.52亿元,同比下滑11.30%。

更不容乐观的是,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截至2025年6月末的不良贷款率虽然与2024年末持平,仍保持在1.75%,但实际远高于该行0.93%的不良贷款水平,在信贷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方面存在不少隐忧。

三、经典产品退场,锚定高端用户

面对信用卡增长遇阻的困局,招商银行并非没有采取行动,不过其权益调整策略却在市场上引来了不小争议。

招商银行于7月1日发布公告称,将自9月起对已发行的Visa双标高端磁条卡产品进行更换,更换后产品为芯片版,并同步调整精致版白金信用卡(芯片版)产品礼遇,以及经典版白金信用卡(芯片版)年费优惠活动规则。

具体来看,精致版白金信用卡新增了每年2次300精选酒店贵宾价入住等礼遇;经典版白金信用卡则在10000永久积分兑换主卡年费、5000永久积分兑换附属卡年费的基础上,增加了主卡需消费满18万元、附属卡消费满10万元的门槛。

18万元的消费门槛让大量经典版白金信用卡用户措手不及,不少老用户控诉招商银行在未经沟通的情况下采取硬性措施“劝退”现有用户,直呼“被银行背刺”,一度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经典白注销潮”。

这不禁令人疑惑,在各大银行争相加大信用卡开卡福利的当下,为何招商银行会反其道而行之,以提高门槛的方式强制“赶客”?权益体系调整和分级制度实行背后,隐藏着该行的信用卡经营与维护压力。

一方面,原有“经典白”凭借其1万积分抵扣的低门槛,以及丰富多元的权益组合吸引了不少并不透支消费、开卡仅是为了享受服务的用户。业内人士透露,这张卡的实际运营成本已经超出预期,成为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中的一块“心病”。

另一方面,移动支付普及下互联网消费金融体系正以其门槛低、分期灵活、开通便捷等优势,挤压着传统信用卡的生存空间。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开立7.27亿张,已连续四年下降。

在全行业共同面对的成本压力下,招商银行选择提高年费门槛,重新筛选那批消费能力强、有透支需求的高价值用户,以控制经营成本、提高收益质量的方式开展精细化运营,确保自己能够“屯粮过冬”。

不过,在银行筛选优质用户的同时,用户们也在挑选性价比与服务质量相得益彰的银行。“经典白”时代落下帷幕后,招商银行又该如何破解业绩表现与用户规模难点?

当然,作为银行业当之无愧的典范,招商银行定能寻找更优的解决方案。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