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找钱侠
李斌又双叒叕找到钱了。
如果融资的款项用支付宝收款,2025年9月10日蔚来公司的账户定能传出一条悦耳的通知音:支付宝到账71亿元。
加上今年3月蔚来募资筹集了40.3亿港元的资金,以及蔚来收到来自安徽国资的增资、宁德时代的战略合作注资25亿元,光在今年蔚来就吸金约140亿元人民币。
成立十余年间,这家造车公司累计融资金额已经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对比小鹏、理想两家新势力,不管是融资频率还是规模,蔚来的水平都远超两者。哪怕是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相提并论,蔚来也毫不逊色。根据公开资料计算,宁德时代在AH两地的累计融资总额为1418.57亿元,比亚迪为1020亿元。
本次融资公告中蔚来强调,融资机构方多为美国、英国、瑞士、挪威、亚洲等地知名长线投资机构,表明海外资本市场对于蔚来和李斌充满信心。
事实上,对李斌充满信心的不止这些海外资本,他的朋友圈阵容极其强大,大佬们也掏出真金白银对李斌进行投票。从国内的马化腾、雷军、张磊、沈南鹏、刘强东这些顶级资本,到合肥市政府旗下的合肥建投,再到中东土豪,均是过去十年蔚来股东名单上的座上宾。
找钱方面,李斌已经打通任督二脉,强得可怕。
盘点李斌个人经历,早年创业靠“易车网”起家,已经成功带领易车网上市。曾经疯狂的共享单车大战,李斌也曾作为摩拜单车的重要投资人参与其中。随着共享单车落幕,李斌将更多的重心转移到造车上,放眼整个中国资本市场,李斌的找钱能力绝对算得上是最强王者。
更为关键的是,在造车界融资遇冷的大环境下,高合、极越、哪吒等新势力都因资金链断裂纷纷倒下,可李斌总能给蔚来找到续命钱。
A
创立蔚来十余年,李斌从未停过找钱的脚步。即便蔚来已经上市7年,融资的频率也没降低。一方面,外界质疑蔚来究竟何时盈利,一方面也被李斌的人脉所折服。
8年前的一个夜晚,43岁的李斌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2017年12月16日蔚来首款量产车ES8上市,一场发布会将蔚来蛰伏三年的成果充分展示,除了NIO ES8的产品性能,外界也了解蔚来的充换电业务,以及用户服务。
彼时台下坐着腾讯马化腾、小米雷军、高瓴张磊、京东刘强东夫妇、新东方俞敏洪、IDG熊晓鸽、理想汽车李想等大佬,他们都有同一个身份,蔚来汽车的投资人。
这样的豪华阵容并不是李斌的全部人脉圈。更早之前,他透露蔚来汽车有56家投资机构,除了市场上主流投资机构,还包括国开行、招商银行等重要金融机构。李斌自己甚至调侃说,“我一直的痛苦就是拒绝别人,少投点,想投1亿的能不能只投3千万......”
李斌拉投资的能力有多强,章泽天在发布会中接受采访时无意揭露,“他花了15分钟时间讲了蔚来汽车的想法,我老公花了10秒钟的时间说Yes。”
就连雷军也在发布会现场回忆当年的投资经历:“互联网造车特别热,有好几百个团队在做,找到自己的团队就有20多个,后来听到互联网造车就头疼,几乎等同于骗子。”但最终,雷军还是决定做第一个投资蔚来的人。
可以说,李斌的朋友圈,为后续的融资“攒局”打下了基础。
同是投资人出身的李斌,心里非常清楚知道如何能拿到融资、何时启动融资、怎样用信念打动投资者。被信任,是能赢得投资圈信赖的关键。
早在2000年李斌刚创立易车网不久,便遭遇互联网泡沫破灭,面对困境,时年27岁的李斌选择让投资人先走,个人贷款回购所有股份,独自承担了400万元的债务,困难时期甚至替人敲代码维持生计。那一整年,李斌每天坐一小时公共汽车上班,口袋里不超过10块钱上班。
2014年,李斌决心造车。他拿出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3亿元),作为蔚来的启动资金,这笔真金白银的投入,极大地向市场证明了他的决心和信心。
雷军也在事后回忆了自己投资李斌的真实原因,只因斌哥自掏腰包1.5亿美金创业是打动他的关键。
2019年,蔚来因巨额亏损、股价暴跌、自燃事件等陷入危机,蔚来不仅遇到极大的现金流危机,还面临被美股摘牌退市的风险。在此期间,大量投资人抛售离场,市场上负面消息满天飞。原本蔚来与北京亦庄国投约定的100亿元投资款不了了之,广汽、吉利、长城都被传出要低价竞购蔚来。
当时,李斌被称为“2019年最惨的男人”。
在长达一年的奔走下,李斌终于等来了他的白衣骑士。2020年,合肥市政府旗下战略投资者携70亿元投资奇迹般出现,条件是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以及对未来的营收、上市等对赌协议。这笔钱被普遍认为是将蔚来“从ICU抢救了回来”。
之后李斌多次发文感谢合肥和安徽,他写道:“四年前,安徽、合肥把蔚来从重症监护室抢救回来,蔚来销量4年增长5倍,持续引领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第二品牌乐道首款车型成功上市,获得市场高度关注。蔚来已经从一颗小幼苗成长为能抵挡些风雨的小树。”
B
李斌曾否认过自己融资能力很强,2024年底他就在媒体沟通会中表示,成立至今,蔚来在全球共募集了189亿美金(约合1398亿元人民币),融资的资金绝大部分都进入了中国,投入到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进程中。
他更愿意将投资人的行为归结于看好中国市场,以及蔚来本身的产品力。
无论李斌是否承认自己的融资能力,总有天量资金进场救蔚来已是不争的事实。没有李斌这号关键人物,按照蔚来的烧钱大法,可能早已经跟高合、极越、哪吒面临相同的处境。
盘点蔚来的业绩表现,单单研发投入导致的巨额亏损,一直是蔚来被质疑的焦点。
自2014年成立以来,蔚来已经在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600亿元,2025年,蔚来保持每个季度30亿左右的研发投入,今年一季度研发投入为31.8亿元,二季度的投入为30.1亿元。
产品能打、品牌出圈、服务出色......除了不盈利之外,蔚来似乎没有特别大的短板。即便长期面临亏损的质疑,蔚来从未在研发投入上动摇过,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智驾水平始终保持在第一梯队,
今年7月1日,李斌发微博称,蔚来自研的全球首颗车规级 5 纳米智驾芯片神玑NX9031流片成功,是全球首个成功流片、量产上车的车规级高阶智能驾驶芯片,且实现多车型同步切换与功能推送,蔚来初步实现自研芯片的战略目标。
李斌表示,神玑NX9031的性能相当于四颗英伟达Orin-X,算力超1000TOPS,超强算力与超高带宽能支持蔚来世界模型的持续升级。目前,英伟达Orin-X是车规级算力芯片的主流产品,排除掉产能限制,神玑NX9031已经突破外资芯片的卡脖子技术。
李斌自己算过一笔账,神玑NX9031量产后可降低单车硬件成本超1万元。以年交付20万辆来计算,一年可以节省成本达20亿元。
除了内部供应外,神玑NX9031将正式向全行业开放合作。也就是说,无论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还是科技公司,只要在智能驾驶领域有需求,都可以成为蔚来的客户。
目前主流的车规级芯片品牌被国外的英伟达、高通、安森美占据市场,放眼国内能打的也仅有华为、地平线等公司。万亿蓝海市场,挤进一家蔚来,这也意味着资本市场要对蔚来进行重估。
抛开英伟达这种万亿规模市值的企业不谈,即便是地平线这样的车企零部件供应商,其港股市值仍然高达1400亿,比蔚来千亿出头的港股市值,还要高出将近三分之一。从市场对地平线的目标评级来看,股价仍然有不小的上行空间。
更何况,蔚来还有换电业务这项重资产。按照蔚来公布,早期建设一个蔚来换电站的主体成本大约300万元,现在是150万。蔚来宣布,2025年7月 19日 ,蔚来换电站累计布局3405座,日均服务60-70次是换电业务的盈亏平衡点。长三角等成熟市场站点日均服务量已达80次以上,已经实现部分区域的盈利。未来随着更多销量的增长,进一步提升蔚来整体换电业务的盈利能力。
换电是蔚来与其他造车新势力拉出差距的核心壁垒,这种庞大的换电基础设施不仅换来了极高的用户忠诚度,也能让蔚来进一步获得资本市场的重新定价。
对于投资人来说,投钱除了信任李斌及其团队的执行力外,也认可蔚来的技术路径和品牌生态的长期价值,愿意为此支付溢价并陪伴成长。
C
一直以来,蔚来的融资节奏与规模,始终是高频次、大额度,服务于蔚来构建长期竞争力的宏大战略,如技术研发、换电网络和用户体验。尽管执行过程中有波折,但其战略方向清晰且一以贯之。
即便如此,市场对蔚来的宽容仍然是有限度的,李斌必须拿出诚意。
毫无争议,现金流紧张,是蔚来眼下无法回避的问题。今年上半年业绩财报显示,蔚来已经面临短期偿债压力。现金储备272亿元,低于短期应付贸易款与票据349.51亿元,这意味着公司的现金无法完全覆盖短期应付的债务。
尤其是在整车业务和换电站还不能正向盈利的情况下,蔚来的现金流无法回正,仍然需要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进来输血。
可能钱烧的太多,李斌自己也着急。光是今年内,李斌在内部多次定调,蔚来必须要在今年第四季度盈利,要求每一份经营报表都要有人负责,并直言“如果公司不盈利,不能持续健康经营,那我作为CEO是不称职的”。
事实上,李斌口中的盈利,并非指全年盈利,而是指“四季度实现经营性现金流转正,单季实现盈利”。具体目标是,蔚来第三季度交付量将首次突破9万辆大关,月交付目标维持在5万辆,全年毛利率冲击20%。
只有达到这一目标,蔚来才更容易在接下来的汽车大战中,持续获得更多的资金注入。
根本的原因在于,市场环境已经转变,中国汽车行业,特别是造车新势力,目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融资挑战。高合、哪吒、极越等车企,都在面临融资难的困境,账面负债普遍超百亿,没有资金敢轻易进场接手。整个资本市场对车企的评估,正在变得极度理性与挑剔。
为了获得壮大蔚来的资本,李斌不得不通过稀释股权的行为拿到中东土豪的百亿资金。2023年,李斌引进的阿布扎比CYVN Holdings通过其子公司投资蔚来22亿美元,共获得蔚来20.1%的股权,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
在此次之前,李斌是蔚来最大的个人股东,占比9.3%。好在李斌通过同股不同权的股权架构,依旧保持对于蔚来汽车的绝对掌控权。
资本市场是现实且残酷的。一旦增长故事无法持续,业务数据下滑,即使对于李斌而言,融资也会极其困难。哪吒汽车用实际行动证明,即便曾是新势力“销冠”,一旦陷入“卖一辆亏一辆”的困境且现金流枯竭,最终也会被资本抛弃。
目前来看,蔚来通过技术投入、业务数据改善和清晰的盈利目标,仍在努力维系并扩大着自己的想象空间。但蔚来未来的融资能力,将完全取决于2025年第四季度能否实现盈利这个关键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