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公路车到AI机器人:康迪科技的“摆渡人”野望与传统制造业的突围之道

全球财说 原创

2025-09-15 18:37

2025年9月13日, GOSIM HANGZHOU 2025 具身智能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此次大会是一场全球AI开源领袖的盛会,全球顶尖技术领袖、前沿企业与开源社区齐聚一堂,其中不乏有重量级项目集中亮相,更是有前沿思想碰撞迸发,技术与实践成果深度分享。

其中,康迪科技成为本次大会中的独特案例,从合作宁德时代到牵手具身智能机器人佼佼者云深处,最后跨越重洋将具身智能机器人嵌入东南亚科技巨头GoTo的商业版图。曾经的传统制造企业康迪科技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实现了快速的突破,站到了具身智能科技浪潮的最前沿。

作为一家在交通工具领域深耕40余年的传统制造企业,康迪的出现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有趣的行业注脚。此次康迪科技董事长董学勤的演讲主题《从非公路车到机器人,康迪科技的“三海”突围之路》,不仅揭示了一家老牌企业的转型雄心,更为身处AI浪潮中的传统制造业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康迪样本”。

“新兵”的跨界宣言:为何是具身智能?

董学勤在演讲开篇便坦诚康迪在具身智能领域是“一个新兵”。这种谦逊姿态的背后,是一种清醒的战略认知。他引用汽车行业的历史经验——“最后颠覆中国汽车行业的并不是我们这些老的汽车人,而是其他行业”——来阐释康迪跨界入局的底层逻辑。康迪并不试图在核心算法或底层技术上与AI巨头一较高下,而是选择了一条更聪明的路径:利用自身深厚的行业积累,为前沿技术寻找最合适的应用场景。

“我们涉足具身智能行业,可能在技术层面上会略显初级。但是并不妨碍我们结合自己领域,在产品应用方面,给行业给大家带来新的想法。”

这一定位精准地回答了“传统企业如何拥抱AI”这一时代命题。康迪的答案是:不追求成为技术的创造者,而是成为技术与市场之间的“连接器”和“转化器”。其在北美市场近20年的深耕,积累的不仅是销售渠道,更是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这正是AI技术公司所稀缺的宝贵财富。

解构“三海”战略:一部制造业的转型蓝图

董学勤演讲的核心,是康迪的“三海”突围之路。这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套层层递进、逻辑清晰的转型蓝图,标志着康迪正从一家传统制造商向平台型科技企业进化。

如果说早期的出口贸易解决了生存问题,那么本土化品牌建设则是构建护城河。康迪与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的合作堪称点睛之笔。通过推出32支球队的联名限量版高尔夫球车,康迪不仅实现了产品溢价,更重要的是,它快速完成了品牌本土化,将“Kandi”这个名字与美国主流文化深度绑定。

面对地缘政治和贸易壁垒的挑战,康迪的策略是推动全产业链的全球化。在美国建立工厂,实现从零部件到整车的本土化生产,不仅是为了规避关税,更是为了构建一条“风险较低,成本可控”的全球化供应链。这是从简单的产品组装到全链条智能制造的质变。

从“出口贸易”到“生态出海”,这是“三海”战略的最高层级,也是康迪最具想象力的部分。康迪不再满足于单打独斗,而是选择与合作伙伴“协同出海”。通过开放自身在全球的生产、渠道和市场资源,赋能中国的技术伙伴。

“摆渡人”的雄心:为中国技术出海铺路

“康迪科技可以成为中国技术出海的摆渡人。”这是董学勤在演讲结尾处提出的宏大愿景,也是其战略的核心价值所在。如果说中国的AI技术公司是“造船者”,那么康迪则立志成为那个熟悉全球航道、能将这些船只安全送达彼岸的“摆渡人”。

这一角色的底气,源于康迪近十年建立的海外“基础设施”:遍布北美、东南亚等地的销售网络、与lowe's,Costco等大型连锁卖场的合作关系、以及在美国、中国台湾、浙江的生产基地。这些对于一家初创AI公司而言,是难以在短期内建立的壁垒。

康迪与云深处科技合作开发高尔夫球童机器狗和仓库巡检机器狗,与印尼GoTo集团合作探索“最后一公里”配送,正是“摆渡人”角色的生动实践。康迪提供场景(高尔夫球场、美国仓库)、渠道和本地化资源,技术伙伴提供核心AI能力,共同开拓“AI+体育”、“AI+工业”等蓝海市场。这种模式,为中国高科技企业“借船出海”提供了一条高效且低风险的路径。

务实的场景落地:“蓝海”中的“AI+”实践

在AI概念满天飞的时代,康迪的战略显得尤为务实和聚焦。董学勤明确指出,相较于乘用车电动化的“红海”,非公路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是“刚刚才起步的蓝海市场”。康迪所有的AI布局,都紧密围绕其核心优势领域展开。

高尔夫球童机器狗, 直接嫁接在康迪成熟的电动高尔夫球车业务上,目标客户明确,应用场景清晰,从携带球杆、定位捡球到分析挥杆动作,直击用户痛点。

仓库巡检机器狗: 瞄准北美巨大的仓储市场和高昂的人工成本。康迪自身在美国就有工厂和租赁仓库,可以作为第一个“样板客户”,这使得产品从研发到验证的闭环异常顺畅。

这种“AI+场景”的打法,避开了在通用技术上的正面竞争,而是将AI作为一种赋能工具,去提升现有业务的价值和想象空间。这对于广大传统企业而言,无疑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传统企业的“康迪样本”

董学勤的演讲,为我们描绘了一家传统制造企业在AI时代的生存与发展之道。康迪的转型路径并非激进的颠覆,而是一场基于自身优势的智慧进化。它告诉我们,传统企业最大的财富,可能不是厂房和设备,而是数十年积累的行业认知、市场渠道和供应链能力。

通过“三海”战略,康迪正在从一个产品制造商,转变为一个品牌运营商、一个全球化智能制造商,乃至一个技术出海的生态平台。成为“摆渡人”的雄心,不仅定义了康迪的未来,也为中国庞大的制造业集群如何在全球化和智能化浪潮中找到新坐标,提供了一份深刻而务实的答卷。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