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醮新宅非遗传承人常新国收徒仪式在春秋曲艺社举行
九月金秋,文脉赓续。9月14日上午,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醮新宅习俗”代表性传承人常新国收徒仪式在春秋曲艺社温情启幕。
八位弟子身着传统道服,与常新国先生一道,在“醮新宅非遗传承人常新国收徒典礼”的醒目横幅下,会同郑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赵立涛、原洛阳市市直工委书记兼社科联主席李新社、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常姓委员会副会长常飞航、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历史学博士金容洲等嘉宾及《法治中国》频道副总编辑刘建辉、郑州日报记者李居等新闻媒体代表,共同见证这场承载中原民俗文化传承使命的庄重仪式,为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注入新生力量。
一、醮新宅:一部镌刻中原文脉的民俗宝典
何为“醮新宅”?作为扎根中原大地的民俗瑰宝,这一习俗源于道教斋醮科仪,是新宅落成后祈福迎祥的传统仪式,亦称作“醮新殿”“吉房醮喜”,其名称随服务对象灵活界定。从修宅建房的筹备到落成,它始终贯穿其中,将祭祀信仰、民间音乐、传统舞蹈、书画楹联、戏曲曲艺等多元文化形态熔于一炉,恰似一幅立体的“中原民间文化长卷”。
正如鲁迅所言,中华民族的歌舞多源自道教打醮之形——醮新宅的仪轨,既是一场原始质朴的歌舞展演,一首意境悠远的诗篇,更是一次连接人之心灵与天地自然的精神对话。近百年来,虽有道士游离四方带来地域民俗的融入,但其以“五行”为框架的祥瑞内核始终未变,成为展现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承载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独特载体。
二、常新国:七旬匠者的非遗坚守与传承担当
作为此次收徒仪式的核心,常新国先生是非遗传承路上的“深耕者”。他不仅是郑州市市级非遗“醮新宅习俗”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更肩负着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演艺类)项目2015《中原民居营造习俗》的传承使命。数十年来,他深耕民俗技艺,从仪轨细节的打磨到文化内涵的挖掘,始终以“守正创新”的初心守护着这份文化遗产。
如今已至七旬高龄,常新国先生仍心怀“传艺育人”的热忱。当八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传统文化爱好者主动求教,他欣然开启收徒之仪,以“薪火相传”的行动,为醮新宅习俗的代际传承搭建起坚实桥梁,更彰显出老一辈非遗传承人“不让技艺失传”的责任与担当。
三、庄重仪轨:以传统之礼承非遗之魂
仪式现场,每一个环节都浸润着对传统的敬畏。主持人常宏立向在场嘉宾阐释醮新宅习俗的非遗价值,细数常新国先生多年来的艺术成就,为仪式奠定厚重的文化基调。
随后,拜师礼正式开启:常新国先生端坐舞台中央,八位弟子(常龙、常霞、常胜、常凤、常斌、常笑、常羽、常云)分列两侧,神情肃穆。大弟子常龙代表众人诵读《拜师帖》,字字铿锵间满是对技艺传承的渴望;他同时发言谢师,承诺将以赤诚之心研学技艺。常新国先生则郑重宣读门规,以“尊师重道、潜心技艺、德艺双修”为核心准则,授予弟子戒尺,寄寓“警钟长鸣、精进不怠”的期许。
弟子们依次跪敬拜师茶,茶汤温热间,是师徒情谊的缔结;常新国先生饮下茶后,亲手为每位弟子颁发《收徒证书》与传承信物,将非遗传承的“接力棒”郑重交付。在见证人致辞环节后,郑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代表为师徒颁发“传承关系认证证书”,为这一传承脉络赋予认可;师徒共同签署《传承承诺书》,落笔处是对文化传承的庄严承诺。仪式尾声,常新国先生现场演示醮新宅核心技艺,一招一式尽显匠心;八位弟子异口同声,表达“传承民俗、弘扬文化”的坚定决心,令在场者无不感受到非遗传承的蓬勃生机。
四、嘉宾寄语:以文化自信绘就传承新篇
仪式现场,原洛阳市市直工委书记、社科联主席李新社坦言:“中国文化从习俗而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文、中医、中哲,乃至醮新宅这样的民俗,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文化。”他坚信,在常新国先生的引领下,八位弟子定能学好、继承好、传承好这一非遗项目,让民俗文化焕发新活力。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常姓委员会副会长常飞航亦为师徒送上祝福:“常氏弟子能追随常新国先生研学非遗,既是家族的荣光,更是文化传承的责任。期待大家以‘高山流水’的志向,让醮新宅习俗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五、薪火永续:以民俗之力助民族复兴
“民俗的根源来自民族生活的自然演绎,是刻有祖先符号的原始歌舞,是汇聚民族心灵与自然相通的家国情怀。”仪式上,常新国先生的发言掷地有声。他阐释“醮”的内涵——是庆典,是祝福,是期盼,更是道教文化中照耀心灵的烛光;他提及,中华民族五千年文脉永续,正是因这份情怀融入血脉,正是对这份“家国情怀”的延续。
如今,随着国家对民间民俗文化的大力扶持,非遗传承迎来了“最好的时代”。此次常新国先生收徒,不仅是一次技艺的传递,更是一场文化自信的唤醒。未来,八位弟子将在师父的指导下,深入研学醮新宅习俗的仪轨与内涵,让这一承载中原智慧的民俗瑰宝,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而更多像常新国先生这样的非遗传承人,也将继续以“匠心”守“初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薪火相传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深厚的文化力量。
文脉不辍,薪火绵长。醮新宅习俗的传承故事,正书写着中原文化“生生不息”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