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错了,改!”贾国龙认怂,西贝能靠学胖东来翻身吗?

高见科技论 原创

2025-09-14 21:43

从“回怼罗永浩”到“向胖东来学习”,贾国龙的转身来得不算晚,但问题的本质并不只是“应对方式”在“预制菜”舆论漩涡的中心,西贝终于做出回应。

9月14日,一张行业群聊截图开始流传,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群中表示:“我应对方式有错,改。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他还表示,未来要“打明牌”,做一个“透明的西贝”,并“彻底向胖东来学习”。红星资本局确认了这张截图的真实性。

这一回应看似真诚,语气平和,甚至有点“自降身段”的味道。但也正因如此,更值得细细咂摸。

不是“态度”问题,是“结构性认知”问题

贾国龙的“认错”主要集中在自己“回应方式”不妥——从一开始在群内称“罗永浩们是流量收割机”到这次群聊的“主动示弱”,呈现出强烈的反差。但这反而暴露了更深的问题:他可能仍未意识到,此次舆情的核心不是谁说话激烈,而是消费者对“预制菜不透明”的普遍不信任。

这不是一次公关风波,而是一次品牌价值观层面的地震。

当大众发现西贝也在使用“预制菜”时,他们失望的不是菜,而是“被隐瞒”。当你一边在店里宣传“手工现做”,一边后台用着预处理食材,那消费者的信任,终究会有一天塌方。

胖东来不是“透明”两个字那么简单

“向胖东来学习”这句表态,很容易说出口。但胖东来为什么被尊敬,不只是因为“明码标价”,而是它在经营中真正做到了用户信任至上、员工关怀到底、企业利润让位于长期主义。

西贝愿意打明牌,当然值得鼓励。但如果只是标签写清楚、菜谱标一下、服务员培训讲几句,那只能算是合格餐饮的底线。而真正的挑战,是愿不愿意做产品升级,愿不愿意放弃成本控制中对效率的极限压榨,愿不愿意在利润面前,优先站在消费者的知情权一边。

胖东来的成功,是价值观系统化地落地,不是“抄一句口号”就能复制的。

透明只是开始,信任才是终局

罗永浩已表态“事件告一段落”,舆论热度或许正在降温。但这场“预制菜信任危机”留给西贝的功课才刚开始。

因为不止是西贝,每一个主打“高品质”“纯手工”的餐饮品牌,此刻都该反思:你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是“讲故事”的关系,还是“讲实话”的关系?

一旦讲故事的泡沫破了,再高的品牌溢价,也架不住用户的逃离。哪怕贾国龙真心悔过,真刀真枪地改革,也需要时间来重建信任。 

结尾送给西贝一句话:危机也是转机,透明只是起点,只有当你开始“向消费者认错,而不是向罗永浩道歉”,才算真正理解了问题的根本。否则,道歉只是一次“姿态管理”,不会是信任重建的钥匙。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