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边八哥的长篇历史小说《浴火》||梁春云专栏34

河南文苑 原创

2025-09-14 06:48

云南著名作家边八哥的长篇历史小说《浴火》,于 2024 年 12 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小说以 1905 年 11 月出生于云南省石屏县的刘昆府投身革命,历经曲折,逐渐成长为铮铮铁骨的勇士和党的领导者,最后遭武装叛乱头目血腥屠杀的历史经过为蓝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突出每个章节主题内容导引,翔实记录着主人公一生的里程碑。

尊重史实,是边八哥写作的前提和唯一姿态;笔触质朴,目光深邃,他穿越到底层人群,深凿精挖主人公行至人生尽头所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他安静书写,历时五年,以遒劲的笔力再现人们对光明的向往,筑起了如青铜般闪亮的英雄群体纪念碑。

刘昆府在小说里有形有神,有爱有恨,有钢铁般的意志,有改变时势的责任与担当,有凛然不屈的浩气长存。《浴火》文字鲜活,行文生动,大气磅礴,故事感人。所以说,《浴火》是文学园地里缭绕升腾不熄的一团火焰。

一、主人公的心理和精神总在不停地追求

小说叙述了刘昆府从出生、丧父、从医,到跟随地下组织,带领觉醒的民众开展“ 三反”,多次组织那京起义,反对“ 三征”,拉起2000人的“倒唐”武装,在那京大寨成立“车佛南宁澜民主联军”,拥有1300人的武装队伍,因暴露目标和内部人反叛,导致联军元气大伤,被迫辗转于中国、缅甸、老挝边境,长达两个月,行程2000余里,历经大大小小的战斗十多次,成功攻入石屏县城,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并服从组织安排,恢复景谷盐厂生产,却未能识破恶霸、反动县长李希哲的伪装嘴脸,最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惨遭杀害,终年44 岁。

刘昆府曾担任医生、教师、个旧同乡会收账员、个旧锡矿团务委员会秘书、护厂剿匪中队长、澜沧县公安局总局长兼剿匪队长、澜沧县第六常备中队队长、云南人民自卫军第三支队支队长、“攻打石屏县城临时指挥部”前敌总指挥、景谷三个盐场盐管会主任等职。他在复杂环境的历练中更加坚定接近地下组织的目标,地下组织领导人也在暗中考察和保护他,最终吸收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刘昆府的童年遭遇与《了凡四训》中袁了凡的命运相似,童年丧父,却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母亲辛勤培育下,他练武、读书、学医,乐善好施,最终广结善缘,成就大事。刘昆府的父亲早逝,母亲勤劳持家,跟着叔叔习武,练就过硬本领和快速反应能力,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有高超的武艺,精准的枪法,在食不果腹的时期,可以狩猎,为操劳的母亲分忧,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自己强身健体,可以保护家人,可以外出闯荡谋生,为他身体和内心不断强大,塑造健全的人格奠定了生理和心理基础。刘昆府个体人格的形成,逐步带动所有的亲戚、朋友,形成人格的统一,形成共同的目标,并要求他们明白,每个人不是独立的个体,要为百姓谋出路。当时的社会境况是,恶霸、土匪、权贵势力和家族首领欺压百姓,苛捐杂税多,百姓苦不堪言,要齐心协力,共同对付这个不公平的世道,朝恶霸、土匪开刀。刘昆府此时便在身边人群中形成了“大心流”, 成为“正义”“大爱”的化身,成为当地百姓信得过、靠得住的“一哥”。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赵立鲲在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著《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序二”《心流人生:一曲冰与火之歌》中写道:“那些能够整合无比复杂的人生、找到人生意义,整合无比复杂的世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整合无比复杂经常是相对矛盾的价值观、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的人,有最大的‘大心流’”。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也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中写道:“如果一个人决心实现一个困难的目标,所有其他目标都是为这个大目标而存在,他就会投入所有精神能量,培养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技巧,那么所有的行动与感受就会形成蔚为和谐的整体,人生各个不同的部分也会契合无间。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每种活动都深具意义。在这种情形下,一个人的生命就有了意义。”

刘昆府就是这样,带着自身强烈的目标,投入所有精神能量,以正确的“三观”在努力抗争中成长,在习武中收获武德、生存本领与技能,在求学受挫后深思社会弊端而从容面对,在路见不平制服江湖“绿林好汉”时一身正气伸张正义,在自学从医中保持善良和仁爱,在惩治恶霸时惩恶扬善,保护弱者,在人生低谷时拽紧拳头蓄积力量,秉承公心训练专班,在作战时全面统筹与协调分工,游击战术灵活运用,高效完成任务等等。小说以超越小我的智慧,将无数个故事连贯、穿透、叠加,表达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思想理念。一个散发着人性光辉、令世人敬仰的英雄形象,在读者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二、鞭挞土匪、国民党反动派一丘之貉的丑恶嘴脸

《浴火》对“黑吃黑”的土匪进行了无情地鞭挞。如郑营村郑月秋嫁给宝秀马帮头领“马锅头”一年有余,“马锅头”在澜沧贩卖烟土回来的半道上,被拦路抢劫的山匪枪杀,“马锅头”的亲表弟朱鸿兴冒死上山跪求山匪,将血肉模糊的表哥尸体背下山。郑月秋怀着感恩之心,日久天长便爱上了侠义相助的单身小伙朱鸿兴,这可是“族规”所不允许的“亲表嫂与小叔子”伤风败俗的事情,村里的大姓族长要将朱鸿兴乱棍重打,逐出吴营村,对郑月秋游街沉湖。刘昆府得知这一情况后,以吴营村女婿的身份迅速赶过去,一边给遗老族人讲理说情,一边帮助代写诉状,将此事告到宝秀镇公所,在调节宴席上据理力争,向封建陋习宣战,为这两位有情人讨回了公道。小说情节在此跌宕起伏,又峰回路转,一槌棒喝恶贯满盈的土匪,一槌重打“族规私刑”不人道的陋习,一槌警醒了愚昧无知的乡民,更是在刘昆府身上奏响了侠肝义胆、正气凛然的壮歌。对于制裁烟帮、马帮“黑心商家”“黑心赌场”,制服抢劫锡产品的“飞车大盗”路霸,保境安民,他也是当仁不让。

《浴火》对国民党反动派贪腐、爱财、狡猾,威逼利诱残忍迫害地下党员,软硬兼施、手段毒辣、令人深恶痛绝的行径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鞭挞。在面临当时的组织力量薄弱,农民武装斗争异常艰难的时刻,要彻底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抨击社会黑暗,平叛暴乱,一个个思想进步人士历经革命斗争的洗礼,生命意志得到锤炼,慢慢成长为秘密开展地下工作的刚强战士,一部分同志因被叛徒告密,遭到了敌人的残酷杀害。如个旧锡矿发起并组织的要求“加薪、改善工作条件”持续五天的罢工,矿长受到震慑,被迫答应了矿工的要求,就在第一次斗争取得胜利时,准备组织第二次工人武装暴动,夺取矿区武装的消息却被泄密,导致多名组织领导者被捕后惨遭杀害。斗争的复杂性、曲折性、残酷性、艰巨性、长期性,在此略见一斑。

又比如,在云南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解放后,云南边地的双江、缅宁、镇沅、思普、景谷、车佛南等多地的反动地霸、惯匪头目,耿马反动土司及大大小小的国民党反动官僚沆瀣一气,人数之多,手段凶残,对革命政权和人民群众反攻倒算,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叛乱,因当时未能建立较为完善的情报网,加之交通闭塞,未有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时落入敌手的中共党员、人民政权的工作人员、民工团、武工队队员,均受到了非人的折磨,最后是上级党委、滇桂黔边纵队等多地以军事进剿平定叛乱,多个罪大恶极的头目得到了应有的制裁,才一时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小说中被国民党委以重任的李希哲,是国民党中罄竹难书、十恶不赦的代表人物,他对共产党表面迎合,声称“归政于民”,蒙骗麻痹思普地区党和群众,却暗中与几大土匪势力勾结,大肆囤积武器枪支弹药,重金收买杀手。在中共景谷县工委发现李欲发动叛乱的迹象后,研究的应对措施又被泄密,这让李将发动叛乱时间提前。李梦想发动叛乱以达到自己狼子野心的最大障碍,便是文武双全的刘昆府和他刚刚组建起来的管理三个盐场达一百多人的盐矿警卫队武装。他马上对刘昆府“软硬兼施”,待刘与警卫到达李希哲的住处后,狡猾的狐狸将刘的警卫调开,未有任何防备的刘,被李先后以邀约参加暴动、以金条收买利诱“商谈盐务”均未果时,随之便在晚宴上以放入“消力散”的酒和茶招待刘,刘先是拒酒,只喝茶水,在李说出要将30根金条捐赠给新政府时,刘放松戒备了,也端起了酒杯……身体的软绵无力,让一位中医高手马上意识到自己被麻醉了。在他被敌人锋利的刺刀砍了48刀,在看清李希哲叛变的真实面目的生命最后时刻,他竭尽全力喊出了:“同志们,快醒来,李希哲叛变了……”的仰天呐喊!一时间,这穿破沉睡夜空的呐喊声,久久回荡着在云南边地寂静的上空……刽子手杀害刘昆府后,就进攻盐管会,进行疯狂杀戮,28名民工团团员被集体杀害,盐管会组织和盐业经济蒙受了巨大损失,李随之纠集周边多地叛匪五百余人,围攻景谷县、钟山区政府及中学。还有几个区的官兵和群众也遭到了李希哲之流的杀戮,最后是共产党成立联合指挥部,调集主力,对李匪部采取“政治瓦解与武装包围相结合的策略”,实行“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等一系列瓦解叛匪内部的政策,阻止叛匪出逃的积极措施:拔据点,惩顽匪,全围歼,缴武器;采取游击战、大伙攻、退顽敌、追残余等战略战术,彻底摧毁了蒋介石“反攻大陆”“东山再起”的黄粱美梦。狡猾的李希哲逃到边境几个国家“漂泊”近10年,蒋介石招他回台湾授予“中将参议”的闲职,6 年后病逝。

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是沉痛的,必须汲取。《浴火》以沉痛的笔调加以阐述,告诫新中国的一代又一代后辈子孙,革命先辈的鲜血不能白流,我们应向无数革命先烈表达敬意,要向祖国表达我们的赤诚,《浴火》更是为智慧英明的中国共产党除暴安良,逐步强盛,一起走上复兴的伟大道路写下更多、更奇的注脚。

三、中华民族传统习俗文化的集中再现

唐朝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序谓:“画者,圣也……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这是“心思造化”的具体体现。

边八哥创作《浴火》的主观观点和态度,也是“由心”而“造化”也,他较为准确、深刻、全面地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态度是中肯的,表现手法上对读者富有极大的启发性。《浴火》清晰顺畅地展示了革命斗争的历史脉络,将历史传统文化根植于石屏等云南边地深厚的土壤中,接地气,富氧气,读者能立马与小说中的人物共情。如第三章中,“按照母亲遗嘱,加之因为收税与县长陈家骥产生矛盾,1942年7月刘昆府辞去澜沧县常备中队长一职,随经商骡马大队还乡。回乡后,刘昆府有感于母亲一生‘正大光明之天性’,‘以期不负吾母劬劳之苦心,以报吾母于泉下’。主持各界人士筹集善款两万银圆,重修宝山阁、白马庙,以供后人观光留念。” 筹款重修宝山阁、白马庙,突出了一个大孝子的形象,也给民众以慰藉之所。《浴火》中也有当地民风民俗的汇集,诸如对出生、婚俗、长桌宴、孔雀宴饮食文化等礼仪的弘扬,一些乡村俗语信手拈来;主人公在奉献博爱医者仁心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中医诊疗方法、部分中药性能功效、治疗顽症药方的渊源进行了挖掘;突出了主人公的才学智慧,体现在信函、日记、祭文、碑文、楹联、诗词绝句、歌谣、入党申请书、大篇幅的人物对话、对军事作战情况的分析叙述、总结失败经验教训的诚恳态度及他撰写的奋起反抗斗争的书籍上,也体现在教育的思想和言辞、主办教育刊物上,在与“在乡军人”统战搞“三反”,共同对付国民党地方政权上,在遇事与人商议的谋略上,在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上,在服从组织顾全大局上;还有云南锡矿、盐产资源丰富,特产普洱茶、烟酒等系列描摹,将一个美丽富饶的云南边地呈现给了读者;更是浓墨讴歌了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对敌斗争经验丰富的同志,实证了党的工作必须依靠群众,群众是党的坚强后盾的真理:刘昆府的大弟、二弟、大弟媳、大妹,都在他的引领下,以化名投身革命,只是不想让他们享受到任何特殊;他的家,他的母亲,就是革命低谷时期的“大后方”,他倾尽所有,为转移回乡的武装队员全力提供食宿,还教他们文化、医学知识和武功,建立农民武装,配备装备的资金及生活物资,大多也是刘昆府筹集;他办学校,建校舍,帮助边疆兄弟提高文化水平,招收各村适龄儿童入学等,他疾恶好善,明德惟馨,成为一个时代的榜样。

纵观《浴火》全篇,边八哥通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对刘昆府所处时代涌现的一系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分析、评价和把握,以及小说对于历史脉络清晰地还原,塑造了云南边陲地区党组织创始人、早期的优秀领导者,以及大批共产党员的群体形象,讴歌了地下党员秘密开展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刘昆府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惜牺牲一切的壮举,将永垂青史。

主人公刘昆府的肉身已逝,但《浴火》将他的奋斗足迹,将他坚韧不屈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将他经历烈火煎熬和痛苦的考验,全部包藏到一种生命的潜力和活力中,在云南边地永存……

作家边八哥简介

作者简介

梁春云,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作协、四川省散文诗学会会员,担任《东栏弄雪》主编、《百姓作家》杂志副主编和多部书籍副主编以及《中国乡村》中乡美驻河南基地副主编。已出版散文集、评论集、诗词集七部,另有文集《春季的云野》已付梓,在全国各类文学大赛中获多种奖项。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