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颠亦狷亦温文——臧新义七绝诗《赠一位乡贤書家》摭谈||老雨专栏2
老雨/文
该诗为臧新义先生于2008年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刻画了一位故乡书者,性格奇古,痴迷传统,精擅隶书,书法骨力通达,自成一格。诗作反映了作者的传统文化之思以及对故乡风土人情的热爱与情怀,正是晋人“木有如此,人何以堪?”深情的现代回响。
一、诗歌意象与艺术特色
1. 藏书盈室的书香境界
“四壁图书老眼花”以白描手法勾勒出老书家的生活场景:满室藏书既是学问积淀的象征,亦暗示主人皓首穷经的生涯。“老眼花”的细节平添真实感——岁月虽销蚀目力,却未减其对学问的执着。这种场景与臧新义出身教育世家的背景呼应,其祖父亦是“临去世还在捧着书看”的耕读传家典范。
2.汉隶精髓的艺术成就
“精研汉隶自成家”点明老书家的艺术造诣。臧新义本人深谙汉隶气象,曾研习《礼器碑》《封龙山颂》等名碑,推崇其“古雅气厚的大境之美”。诗中“自成家”三字,既是对老书家独辟蹊径的赞誉,亦暗含对汉隶传统“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王澍评《礼器碑》)的深刻理解。
️ 二、人格风骨与精神境界
1. 狷狂不羁的名士风范
“亦颠亦狷出尘世”以双重人格特质勾勒书家风骨:
“颠”如张旭醉墨的狂放,呼应臧诗笔下“石破东山一米颠”的米芾形象;“狷” 取《论语》“狷者有所不为”的清高,暗合臧诗中“自古幽人多弄世”的孤傲。
二者矛盾统一,塑造出超脱世俗的隐逸者形象。
2. 南窗寄傲的生命姿态
末句“独倚南窗饮酒茶”化用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之境。茶酒相伴的闲适,与“小园燕坐心如水”(臧新义《古院临晋帖有感》)的自我写照相通。这种“林园无俗情”的淡泊,正是臧新义诗书创作的核心精神。
️ 三、汉魏传统与乡土根脉
1. 文脉传承的中原厚土
诗中对汉隶的推崇,与臧新义的书法实践深度契合。他幼从祖父习书,后精研《封龙山颂》等汉碑,曾赋诗赞曰:“封龙山刻真名世,明月天心秋意高”。这位乡贤老书家,实为千年汉隶文脉在当代乡土的具体化身
2. 教育世家的文化使命
早在1992年11月,臧家就曾获《河南日报》以“教育世家”为题进行报道。诗中南窗独饮的老者,恰似其祖父辈“给十里八乡写春联”的缩影——将书法从案头清玩转化为千年儒家之乡土文明滋养。继2019年12月,在全国政协文史馆举办个人书法展后,2023年4月,由中共驻马店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故乡情浓——臧新义书法返乡展”,正是这种文化使命的延续。
四、诗人与乡贤的精神对话
1. 艺术理想的共鸣
老书家“精研汉隶”的坚守,与臧新义“与古为徒,守望经典”的追求如出一辙。其诗论曰:“今诗怎会越前贤,李杜重生也枉然”,恰可注解对传统文化深沉的敬畏。
2. 隐逸情怀的现代映照
“出尘世”的孤高,在臧新义笔下常转化为当代文人的精神栖居:其工作室曾隐于先农坛古院,“阒寂闻秋声”中书写陶渊明诗作;“小园燕坐心如水,一任长风啸碧空。” “寂寂寥寥夜与辰,一書一笔一闲人。”“今犹思小隐,聊作一书生。”等诗句均延续了诗人南窗独倚的超然。
结语:雪泥鸿爪间的永恒乡愁
这位故乡老书家,是臧新义用诗笔凝铸的文化符号——他既是汉魏风骨的守护者,亦是陶渊明式隐逸精神的当代显影。诗中“四壁图书”与“南窗酒茶”的意象,构建出超越时空的文人天地。臧新义先生曾提出新人文书法诗的使命:以诗为楫,以书为舟,将墨迹与诗心熔铸为独特的艺术语言,
在历史长河中锚定生命的永恒价值。此般滋味,实为一场贯通千年的精神修禊。当诗人吟咏“雪泥且得爪鸿痕”(《敬题刘艺先生文集》),或许正是领悟到:所有对传统的追慕,终将化为对生命本真的回归。诗中这位醉心书法与文化的書者,早已在酒茶氤氲中,抵达了艺术与生命的澄明之境。而这,岂不正是臧新义先生人生况味之写照吗?
臧新义行草扇面《赠一位乡贤書家》
附:臧新义七绝诗《赠一位乡贤书家》(2008年4月)
四壁图书老眼花,
精研汉隶自成家。
亦颠亦狷出尘世,
独倚南窗饮酒茶。
老雨 乙巳初秋于北京聼雨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