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战痘 科学愈肤” 第八届“中国痤疮周”公益活动在郑州启动

郑州日报正观健康 原创

2025-09-13 19:24

9月13日上午,“第八届中国痤疮周”公益活动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启动。会上,《痤疮后遗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寻常痤疮临床严重度分级及及疗效评价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同步发布。

本次公益活动主题是“全程战痘,科学愈肤——聚焦痤疮后遗症防治”,旨在通过公益科普行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痤疮及其后遗症防治,共同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实。

大咖云集 共赴科学愈肤之约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影响青少年群体,但其意义远超“青春期烦恼”,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痤疮全球发病率约9.4%,位列第八大常见疾病。

本次痤疮周公益活动大咖云集、影响深远。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皮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郑志忠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顾军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顾问、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黎教授,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皮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项蕾红教授等业内众多专家前来参会。

郑志忠教授充分肯定了“痤疮周”公益活动开展多年来取得的成果,在提升公众认知、推动规范诊疗方面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李斌教授表示,“痤疮周”公益活动的发起源于行业使命和社会需求,其宗旨在于依托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凝聚专业力量,推动正确认知,纠正大众偏差。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兴华教授介绍,自“痤疮周”公益活动发起以来,目前已惠及数十万痤疮患者。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会长、空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王刚教授强调,中国痤疮周公益活将在普及防治知识、提升公众认知,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与复发,推动身心全面健康发挥更大作用。

“共识”发布  提供科学实用诊疗参考

本届“中国痤疮周”健康中国公益活动亮点纷呈,由多位专家共同制订完成的《痤疮后遗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和《寻常痤疮临床严重度分级及及疗效评价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同步发布。

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涌现出针对痤疮后遗症的新技术与方法。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鞠强教授在解读《痤疮后遗症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时表示,本次共识立足循证医学,对多种治疗手段提出了推荐意见,并对痤疮后遗症的定义、风险因素、发病机制、评估及预防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为各级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实用的诊疗参考。

在“寻常痤疮临床严重度分级及疗效评价中国专家共识“解读报告中,鞠强教授表示,寻常痤疮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损容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尽管目前已有多种严重程度分级方法,但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痤疮的病情严重度并指导个体化治疗,以及如何统一疗效评价标准,仍是临床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医生们高度关注的焦点。”

痤疮后遗症是目前皮肤科临床治疗的重要挑战之一。在痤疮后遗症治疗新进展主题发言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乐艳博士表示,痤疮后遗症的治疗需要针对不同类型选择相应方法,强调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硕果累累  7年惠及11万痤疮患者

中国痤疮周公益活动发起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黎教授介绍,自2018年启动以来,中国痤疮周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七届,其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已覆盖全国30个省份,汇聚了1600余家医院的12000多名皮肤科医生,累计为超过11万人次的痤疮患者提供了专业服务。

本次痤疮周公益活动将延续以往的多元化形式,包括义诊、科普短视频评选环节,并重点聚焦痤疮后遗症(红斑、色素沉着、瘢痕)的防治,从9月开始计划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流行病学调研,深入了解痤疮后遗皮损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何黎强调,未来中国痤疮周将继续秉承“健康中国,从皮肤开始,从痤疮防治起步”的理念,不断探索我国痤疮诊疗的新思路,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

活动现场还特设了圆桌互动环节,邀请医生与媒体共同探讨痤疮防治问题,并对痤疮周优秀科普短视频展播及获奖选手名单给与公布。    

同时,9月19日至26日痤疮周期间,全国皮肤科领域的义诊、科普宣传等活动将同步开展。

记者 王红 通讯员 田柯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