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发布】| 《砚种卷》序

意门国际 转载

2025-09-13 15:26

《砚种卷》序

关键

《砚种卷》是《中华砚文化汇典》的第2卷,共9册。基本内容是两部分:一是文字。主要介绍各砚种的发展史、材料特性、地质构造、资源分布、雕刻风格、制作工艺等。二是图片。主要展示产地风光、材料坑口、开采作业、坑口示例、石品示例与鉴别等。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且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生产落后,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砚这类书写工具,往往是就地取材,就地制作,呈遍地开花之势。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的广袤大地上,有32个省、市、自治区历史上和现在均有砚的产出,先后出现的砚种有300余个,仅石砚可以查到名字的就有270余个,蔚为大观,实属罕见。它们石色多样,纹理丰富,姿态万千,变化无穷,让人赏心悦目;它们石质细密,温润如玉,软硬适中,发墨益毫,叫人赞不绝口;它们因材施艺,各具风格,技艺精湛,巧夺天工,使人叹为观止。除石质砚外,还有砖瓦砚、玉石砚、竹木砚、漆砂砚、陶瓷砚、金属砚、象牙砚,甚至是橡胶砚、水泥砚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出于历史的原因,这些瑰宝,有的已经被岁月湮没,我们对其产地、石质、纹色、雕刻等一无所知,甚至连名字也不能确定;有的虽然“幸存”下来,也有文字记载,甚至被录入“砚谱”“砚录”,但文字大多很简单,所谓图像也是手绘或拓片,远不能表现出砚的形制、质地、纹色、图案、雕刻风格。至于砚石的性质、结构、成分更无从谈起。及至近现代,随着摄影和印刷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出版业的发展和繁荣,有关砚台的书籍不断涌现,但多是内容简单,真正客观、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砚台的图书并不多。一些书中还存在着谬误和讹传,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砚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在《砚种卷》编撰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尽最大努力将历史上曾经出现的砚和现在有产出的砚收集起来,将其品种、历史、产地、坑口、石质、纹色、雕刻风格、代表人物和精品砚作等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使本系列图书成为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可读性的典籍。

其中《众砚争辉》集中收录介绍了200余种砚台,为纲领性分册;《鲁砚》为山东的综合册,当地其他砚种作为其附属部分;其余均以一册一砚的形式详细介绍了端、歙、洮、澄泥“四大名砚”及苴却、松花等较有名气的地方砚。这些分册史料翔实,内容丰富,文字严谨,图片精美,比较完整准确地反映了这些砚种的历史和现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新的考古发现会让部分砚种的历史被改写,一些历史文献的发现会使我们的认识更加丰富,一些新的砚作会为我国的砚雕艺术增光添彩,但这些不会让《汇典》过时,不会让《汇典》失色,《汇典》的出版作为前无古人的壮举将永载史册。

《砚种卷》各册均由各砚种的砚雕名家、学者严格按《汇典》编写大纲撰稿,他们长年工作在砚雕和研究的第一线,最有发言权。他们为书稿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努力,因此,其著述颇具公信力。尽管如此,受各种条件的制约,编写中也会存在缺点甚至谬误,敬希砚界专家、学者、同人,砚台的收藏者、爱好者,以及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研究分会专家 关 键

2017年10月于京华冷砚斋

来源:聚砚斋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eMnIExf6fQcvl2TJ9nLRSw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