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大区“数”聚变——郑州传统商业核心区转型升级观察

中原网 原创

2025-09-13 08:23

中原腹地,商都郑州,二七商圈如同镶嵌在城市版图中的商业明珠。9月10日,二七广场上,亚细亚·卓悦城外立面的裸眼3D大屏光影流转,朵朵茉莉花扑面而来,90后郑州姑娘王爽连连感叹:“二七商圈承包了我青春里最美好的假日时光。”

回望30多年前,“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的广告语响彻大江南北,书写一代商业传奇;28年前,“中原商战”的标志性建筑金博大商场开业,曾创造日客流量超10万人次的辉煌;11年前,华润万象城河南首店落户二七,创建郑州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城市综合体。

如今,老商业地标焕发新生机。回归两周年的亚细亚·卓悦城转型为“潮玩食趣新领地”;金博大商场引入比亚迪·迪空间新能源汽车科普馆,实现科技创意与商业地标的文化交融。

在社交媒体上,Z世代年轻人续写二七商业地标的新故事:“到郑州,别忘了来一场亚细亚穿越之旅”“亚细亚是刻在郑州人DNA里的名字”。

“亚细亚开创的‘无理由退货’‘员工委屈奖’等服务和做法,至今影响着河南企业和企业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史璞说。

二七商圈是郑州商业的发源地、主战场和风向标。作为传统商贸强区,二七区曾有专业市场“黄埔军校”的美誉,现有22家大型商超、283家规上商贸企业及42家商贸市场。“批发零售从业人员超14万,个体经营户占比六成。”二七区委有关人员介绍。

近年来,传统商贸面临着转型的巨大挑战。围绕“兴商建区”,二七区委区政府主政者不断思考:二七的核心优势是什么?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在哪里?放眼国内,全国集贸市场的“龙头老大”义乌小商品市场已成功转型为“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超市”。二七区积极探索“义乌模式”与本地商贸结合,叩开数字贸易的大门。

“老商贸人是数字经济链条里的宝藏,尤其是60后、70后、80后群体,具备精准的市场嗅觉与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义贸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义平表示,“他们敢闯敢拼,‘懂货’‘识人’,是互联网时代的‘天选’组货人。”

70后冯金荣是海一云商集团董事长,2005年以80平方米门店起步,如今已建成15万平方米办公园区,从传统家电代理商蝶变为郑州电商领域的标杆企业。在海一云商总部基地,1100多个直播间汇聚电子商务、内容创作、数字营销等领域人才超6000人。“未来5年,我们的目标是将河南好品卖全球,全球尖货卖河南。”该集团海纳电商副总经理聂峰说,公司自2021年起涉足跨境电商,受益于郑州周边的装饰画产业带,家居产品热销海外。

致欧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河南首家跨境电商上市企业,其产品常年位居亚马逊等平台畅销榜前列。公司有关负责人郭志钰介绍,公司深耕跨境领域,联动超200家上游工厂,业务覆盖70余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将同步开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

银基广场从昔日的马路市场发展为供应链服务与品牌孵化一体的生态平台,以“线下10万客流+线上10万粉丝”的双轮驱动模式,成为中部地区服装贸易标杆。

转型之路恰似大象起舞,又难又重;谋划之思犹如抽丝剥茧,且细且明。

郑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新郑国际机场年货邮吞吐量突破80万吨,郑州国际陆港具备年5000列班列开行和500万吨货物吞吐能力,为二七区商贸转型提供坚实后盾。

如何将物流“流量”转化为贸易“留量”?如何让“通道优势”成长为“产业大树”?二七区提出,推动优质电商企业落户二七,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打造更有影响力的“二七品牌电商”IP。

周义平认为,二七区打造数字贸易集聚区优势明显,但需完善供应链体系、服务体系。他建议,5年内培育1万家掌握一手货源的组货商、孵化2000家订单集成商、集聚1000家专业服务机构。

一个高效顺畅的贸易平台,能让更多豫商拿到打开世界市场的钥匙。目前,二七区规划中陆片区启动区、南岗刘片区核心区、覆盖全域联动区,拟建设企业出海展示中心、订单集成选品中心、跨境电商产业带中心,构建高效贸易服务平台,助力豫商打开全球市场。

立足二七,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借助“新型国际贸易+国际多式联运”实现与自贸试验区、陆港、空港联动发展。一盘数字贸易的大棋已然铺开。

二七,这片“中原商战”的热土,不仅是老郑州人的情怀符号,更是新时代商业变革的试验田。今日之二七,一头连着深厚的商业文明,一头通向无限可能的未来。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