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可蓝多军令状有点悬,市盈率虚高、蒙牛40亿押注陷泥潭?
在乳业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妙可蓝多一度凭借奶酪赛道的先发优势成为行业焦点。然而,自蒙牛以超40亿元代价拿下其超36%股权、成为控股股东后,这家被寄予厚望的企业却逐渐陷入“口号大于行动”的增长困局。掌舵者柴琇喊出的2025-2027年累计营收超199亿元目标,看似描绘了宏伟蓝图,实则暴露了企业在业绩增长、市值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深层矛盾,而蒙牛的资本押注,也正随着行业变局逐渐显现出风险。
千亿市场画饼难掩消费刚需短板
柴琇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奶酪行业的“千亿规模前景”,其论据多源于欧美日韩市场的高渗透率——在英美,奶酪占乳制品产值超五成,日韩也达三分之一,而中国仅为个位数。这种横向对比看似凸显了市场潜力,却刻意回避了中国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差异。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奶酪从未成为刚需品类。尽管妙可蓝多曾通过“奶酪棒”等产品掀起两波行业热度,但这种热度始终局限在零食消费场景,未能像牛奶、酸奶那样嵌入日常饮食结构。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奶酪市场规模增速始终未能突破个位数,且主要增长集中在儿童零食细分领域,成人消费市场仍处于培育期。更关键的是,消费者对奶酪的认知仍停留在“高价格、非必需”层面,2024年上半年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奶酪类产品复购率不足15%,远低于乳制品整体30%的平均水平。
柴琇口中的“千亿市场”,更像是为了提振资本市场信心而绘制的空中楼阁。所谓的行业爆发,不过是企业通过密集营销制造的短期热度,并未真正撬动消费刚需。当营销力度稍有减弱,市场便迅速回归冷静,这也为妙可蓝多的业绩增长埋下了隐患。
199亿营收目标与现实增速严重脱节
与千亿市场愿景配套的,是柴琇立下的“三年199亿营收”军令状,这意味着企业每年需保持不低于16%的营收增速。但从实际经营数据来看,这一目标几乎难以落地。
2024年上半年,妙可蓝多实现营收25.67亿元,同比仅增长7.98%,不足目标增速的一半。更值得警惕的是,营收增长疲软并非短期现象。回溯2023年,企业全年营收增速也仅为9.2%,连续两年未能达到两位数增长。对比2017-2022年近4倍的营收涨幅,如今的妙可蓝多已明显陷入增长瓶颈。
从业务结构来看,企业增长乏力的根源在于产品矩阵单一。目前,妙可蓝多近70%的营收依赖奶酪棒产品,而该品类已进入同质化竞争红海——伊利、蒙牛、光明等乳业巨头纷纷加码,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2024年上半年奶酪棒均价同比下降12%,直接挤压了妙可蓝多的利润空间。尽管企业推出了“奶酪小三角”“奶酪小粒”等新品,但这些产品仍未突破零食场景,且市场反响平平,上半年新品营收占比不足5%,未能成为增长新引擎。
利润暴增背后是成本红利与费用收缩的短期博弈
相较于营收增速的疲软,妙可蓝多的利润表现似乎亮眼——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9.16%,2024年上半年再增86.27%。但深入分析便会发现,这种利润增长并非源于核心竞争力提升,而是依赖成本红利与费用收缩的短期效应,不具备可持续性。
从成本端来看,2024年上半年国际奶制品价格因供给过剩持续下行,妙可蓝多作为上游原料依赖型企业,直接受益于成本下降。数据显示,上半年企业奶酪原料采购成本同比降低18%,仅此一项便贡献了近60%的利润增量。但国际奶价波动具有不确定性,随着全球乳制品供需关系逐渐平衡,2024年下半年奶价已出现回升迹象,这一成本红利或将快速消失。
从费用端来看,妙可蓝多的利润增长更像是“节流”的结果,而非“开源”的成效。2017-2022年,企业为抢占市场,销售费用率从12.47%飙升至25.24%,销售费用涨幅达9倍,远超营收增速。但2023年起,受盈利压力影响,企业开始大幅缩减营销开支,2024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5%,广告投放金额减少近20亿元。这种“以牺牲长期品牌建设换取短期利润”的做法,已开始影响市场份额——上半年企业奶酪品类市占率从28%降至24%,被竞争对手逐步蚕食。
高市盈率难掩资本信任危机
作为上市公司,妙可蓝多的市值表现直接关系到控股股东蒙牛的投资回报。但目前企业约140亿元的市值,与蒙牛超40亿元的投入相比,并未实现超额收益,而高达80.66倍的动态市盈率,更凸显了资本市场的信任危机。
通常情况下,食品饮料行业平均市盈率约为40倍,妙可蓝多的高市盈率,一方面源于柴琇对千亿市场的概念炒作,另一方面则是投资者对奶酪赛道的短期乐观预期。但随着企业营收增速放缓、利润增长依赖短期因素,这种高估值已难以为继。2024年上半年,妙可蓝多股价累计下跌22%,远超食品饮料行业平均5%的跌幅,资金出逃迹象明显。
更关键的是,蒙牛对妙可蓝多的掌控仍面临挑战。尽管蒙牛是控股股东,但柴琇作为行业“老兵”,仍掌握实际经营决策权,且其过往存在违规减持、挪用资金等监管争议,这为企业治理埋下隐患。参考伊利入主澳优后对管理层的调整,若妙可蓝多业绩持续不达预期,蒙牛与柴琇之间的经营分歧可能加剧,进一步影响企业稳定。
摒弃口号回归经营本质
妙可蓝多若想走出困局,首先需摒弃“画饼式”的目标设定,回归乳业经营的本质。奶酪赛道虽有潜力,但需尊重中国消费市场规律,从产品创新、场景拓展、消费者教育等方面稳步推进,而非依赖短期营销和概念炒作。例如,可尝试开发适合中国家庭烹饪的奶酪产品,将奶酪从零食场景拓展至餐饮、烘焙等领域,逐步培养消费习惯。
其次,企业需平衡营收增长与利润质量的关系。在成本红利消退后,应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生产效率等方式降低成本,而非单纯缩减营销开支。同时,需丰富产品矩阵,减少对单一品类的依赖,培育新的增长曲线。
对于蒙牛而言,需重新评估对妙可蓝多的资本押注,加强对企业经营的把控,避免因管理层决策失误导致投资损失。若妙可蓝多无法在短期内实现业绩突破,蒙牛或需考虑调整战略,通过资源整合、业务协同等方式,帮助企业回归稳健发展轨道。
总而言之,妙可蓝多当前的困局,本质上是“激进目标”与“现实能力”不匹配的结果。199亿营收军令状若不能转化为实际的经营行动,终将沦为资本市场的笑谈。唯有脚踏实地深耕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才能真正突破增长瓶颈,而蒙牛的资本押注,也才能真正实现价值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