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双肩包闯长沙,收到的第一份offer是“免费住房”?
几乎每一座有抱负的城市都在谈论“人才”。给钱、给户口、给补贴的手段层出不穷,但为何很多年轻人依旧在去或留之间犹豫?
答案,往往藏在最朴素的需求里:安居。
就在9月12日上午,长沙用一个具体的场景,生动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在青年人才创业就业安居政策推介活动上,首批入住青年人才公寓“悦心美寓(悦居新苑站)”的人才代表,拿到了开启新生活的公寓钥匙。
这个名为“悦心美寓(悦居新苑站)”的项目,是天心区首批千套人才公寓梦想起航工作计划的首开力作,也是长沙为青年人才安居提供的系列政策的一角。
该项目共计1048套房源,租金定在每月800至1400元的亲民区间,还配备了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全套家具,真正实现了“拎包入住”,并执行人才租住“满6个月免1个月租金”的优惠。而放眼长沙,全市已经有103个人才公寓项目、34168套房源向青年人才开放。
(图源:阁下天心)
不仅仅是住房,从落地时的“一张床”,到扎根后的“一座城”,再到奋斗时的“一片天”,长沙构建起一套针对人才安居需求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补贴之外,我们也好奇,长沙的安居政策,到底“安”的是什么?它又是如何让无数年轻人从匆匆路过,到心有所归的?
从免费住宿开始解落地的“近渴”
年轻人第一次到陌生城市最怕什么?怕被坑、怕手忙脚乱、怕多花不必要的钱......对于他们来说,落脚的“第一站”,几乎决定了对这座城市的全部初印象。焦虑、迷茫、预算紧张,都是真实写照。
而长沙,选择用一份最直接、最温暖的“礼物”来迎接他们。这份礼物,就是青年人才驿站。当一个背着双肩包的毕业生或求职者,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驿站提供的最长14天免费入住,是长沙递出的第一张名片。
(图源:长沙发布)
驿站的存在,不仅帮忙省下了一两千元的住宿费,还精准地解决了一个年轻人在信息、时间、经济三重压力下的燃眉之急,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缓冲垫”,让找工作、看房子的过程不再仓促和焦虑。
在长沙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的统筹下,长沙组建的20家“青年人才驿站”,已经累计服务了超过4.1万人次的来长青年,助力他们从扎根长沙走向逐梦未来。
今年5月,长沙还正式上线了青年人才“星荷礼包”。所有成功申请并入住人才驿站的年轻人,都能免费领取这份“见面礼”——一份“长沙城市体验指南”,涵盖景区门票、免费交通等福利。
它和青年人才驿站提供的免费住宿、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岗位对接、城市融入等服务,加上长沙人才政策相关指南,共同形成了一种从物质到情感的深度链接,也让初来长沙的年轻人对这座城市有了全方位的了解。
这份方案,也正在将长沙的城市名片——文化名城的底蕴、幸福之城的烟火、梦想之城的可能——具象化为年轻人可以亲身感知的细节。
(图源:长沙发布)
从提供一个安稳的落脚点,到奉上一份精心设计的城市体验礼包,长沙的每一步都透露出一个强烈的信号:这座城市理解年轻人的需求,乃至他们的难处和渴望,并愿意为大家托底。
在最初阶段建立起来的宝贵信任,以及被尊重、被欢迎的感受,是任何单纯的金钱补贴都难以替代的“城市温度”,也是让一个异乡人卸下心防、开始认真考虑“留下”的第一推动力。
从租的保障到心的归属助力年轻人筑“暖巢”
当最初的新鲜感和立足的紧迫感过去,年轻人就会需要一个能够长期稳定生活的根据地。长沙安居政策的第二环,精准地承接了这一需求。
“悦心美寓”并非一个孤立的样本,根据长沙市发布的《长沙市青年人才公寓一览图》,全市共有103个人才公寓项目、总计34168套房源,集中向35周岁(含)以下、具有全日制专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开放。仅天心区一个区,就规划了22个项目、3357套房源。这些公寓执行人才租住期每满6个月(含)免租金1个月,最多可享受租住期满3年免租金6个月的优惠。此外,长沙还提供购房补贴等其他支持措施。
(图源:长沙住建)
这一系列保障,解决了从驿站过渡后的中期居住问题,确保了年轻人在“住得下”的基础上,还能“住得好”。而正是因为打好了这个基础,一场围绕着“生活圈”与“事业线”的双重构建,成为长沙留住人心的核心策略。
一方面,当代年轻人对“家”的定义,早就超越了一个物理空间,它更关乎社交、归属和情感链接。
长沙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在5月底发布的《长沙市青年人才创业“双肩包”行动计划(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示范性青年人才社区与人才街区。
怎么体现“示范性”?必须要能真正理解青年人才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以悦心美寓(悦居新苑站)为例,项目不仅提供住房,还规划了300平方米的共享活动空间,用于共享办公、休闲娱乐和人才交流。这种设计的目的非常明确:将一个个孤立的“租客”,连接成一个充满活力的青年社群。在奋斗之余能迅速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它才真正成了让人心安的“家”。
另一方面,安居的最终指向必然是乐业。此前“双肩包行动计划十条”“湘江科学城人才十条”“马栏山人才十条”等人才政策中,都有为青年人才的个人发展“扶上马,送一程”的计划。
没有办公场地?长沙不仅租房有福利,“租工位”也可以3年免租,在125家创业孵化基地里提供水电物业全免等优惠;没有创业经验?长沙组建了由知名企业家组成的200多人“导师天团”,为青年人才全流程陪跑;从大学生创业基金到“小荷”青年人才创业项目的资助,长沙给予了青年人才从项目启动到扩张的深度支持。
(图源:长沙发布)
这些,就是长沙人才政策从安居到安心的全景图:从一张床到一间拎包入住的公寓,从一个人的奋斗到一个社群的狂欢,从一个创业的点子,到一间能享受政策广泛支持的公司。
长沙通过“生活圈”与“事业线”的同步构建,既带来了让人心安的归属感,也塑造了施展抱负的确定性。从“留下”到“扎根”的转变,从此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此心安处是吾乡 安居是一种“双向奔赴”
回过头看,长沙全链条的人才政策,本质是一项着眼于未来的长远战略投资。
通过系统性地为年轻人减负,将他们从高昂的生活成本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更无后顾之忧地将精力、才华和热情投入到创新创业之中。安居的意义,远超居住本身。
(图源:湖南日报全媒体)
当经济总量迈过万亿、常住人口突破千万,长沙深知,要在更高的基数上实现跨越,唯一的关键变量就是“人才”。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宏大愿景,抓住创新红利的长期机会,必须由无数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来共同实现。这便是长沙将青年人才摆在战略位置,争当他们最好的就业创业“搭子”的底层逻辑。
而这场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长沙实力硬核,但心态柔软。
从“工程机械之都”到“智能制造之城”,长沙17条优势产业链构成了年轻人施展抱负的广阔舞台。这里有从本土成长起来的世界级企业,也有AI时代瞄准前沿的创业公司,它们本身就是对“在长沙能成功”的最佳证明。
(图源:汇视威智能科技)
在“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等目标的指引下,长沙“科技圈”还不断扩容,全市各类研发机构总数已达3823家,就业、创业的承载力不断提高。“产业链—人才链—创业链”,始终同频共振。
而与此同时,长沙的生活魅力也堪称“清流”,从“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独特标签,到“奋斗之外,还有生活”的日常,长沙留给青年人才的是WLB(Work Life Balance,工作生活平衡)的惬意生活。连续17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橘子洲的风,茶颜悦色的茶,扬帆夜市的串……松弛感与奋斗欲也可以折叠在一起。
这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强烈归属感,正是长沙最核心、最持久的竞争力。所谓安居,正是如此。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长沙14至35岁青年人口占比达31.4%,是全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当全球的青年背着双肩包来到长沙,他们将从落地开始,逐渐看到长沙的全貌,确定未来的可能性。
善意和远见是不会随时间被削减的,在长沙,一场关于梦想、奋斗与归属的“双向奔赴”,仍在每天真实地上演。
来源:松果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