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本轮降雨 郑州全市运行平稳有序

中原网 原创

2025-09-12 09:29

积极应对本轮降雨

全市运行平稳有序

自9月10日郑州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以来,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会商研判,紧盯预报预警信息、提前预判天气变化形势、靠前预置防汛物资和救援力量,全力以赴应对本轮降雨过程。各成员单位根据响应要求,分批次调度城区河道闸坝塌坝,提前腾出行洪蓄洪空间。截至9月11日21时,全市河道、明沟排水平稳,道路通行畅通,居民生活秩序正常。全市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照明、泵站等运行正常。

据了解,降雨期间,各成员单位在桥梁涵洞、易积水点、河道堤防、山洪和地质灾害危险区等重点部位、区域预置应急队伍2817支54563人,预置各类抢险装备共计4310台(套),全部保持待命状态。郑州市应急救援保障支队14 辆抽排水、救援车辆及 62 人分成7个小分队提前赶赴花园路、纬二路、正光路、中原路等位置,随时准备抢险救援。

针对危险区域群众,坚决果断实施转移,西部山丘区,落实“县、乡、村、组、户”五级责任,共转移避险群众2694户5690人。

截至9月11日,全市城管系统共出动市政、环卫、河道等各类防汛人员5230人次,巡查车辆160台次,在237处风险点预置值守人员1753名、移动泵车70台次。市市政设施事务中心39座雨水泵站全部自动开机抽升,保障路网排水通畅。市城区河道事务中心对两河一渠辖区所有闸坝实施塌坝运行,行洪平稳。市数字化城市运行中心值班人员依托城市防洪排涝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控隧道、桥涵、河道积水情况,提醒12319接线员及时转派市民反映的积水类相关案件。

为确保雨天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郑州交警启动恶劣天气应急预案,扎实做好路面巡逻执勤值守、交通疏导管控分流、事故快速处置等工作,守护群众交通安全,确保雨天道路畅通有序。从9月11日6时至16时,郑州交警共出动警力1800余人,警车485辆,处置交通事故494起,拖移车辆130辆,救助群众106人。

根据2025年防汛工作部署,郑州水务集团迅速行动、周密部署,全力保障供水安全平稳运行。截至目前,郑州水务集团已备齐水泵97台、防汛车辆39台、汽柴油发电机6套、移动泵车2台,同时组建16支专业防汛队伍,350名防汛工作人员随时待命,为高效应对本轮降雨、快速处置供水突发情况筑牢“硬支撑”。

记者 王战龙 谷长乐 张玉东 张华


上街二七新密等区域注意防范地质灾害

9月11日,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郑州市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三级(黄色)预警。

9月11日20时至12日20时,郑州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达到黄色预警的区域为:上街区大部、二七区南部、惠济区西北部、新密市大部、登封市北部及东南部、荥阳市北部及南部、巩义市西北部及中东部、新郑市西南部。

防范建议:

在关注雨情变化的基础上,要结合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滞后性、隐蔽性特点,对预警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风险区内的受威胁区域持续加强巡查、排查及监测,并将预警信息及时发送到村、到户、到人;需要撤离时要及时报告属地政府,组织群众撤离避让。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区域以外的切坡建房、交通干线、重要管线、旅游景区、学校周边等重点部位排查巡查,如遇紧急情况,立即采取封闭、撤离等措施。预警区域内,户外作业和活动人员要密切关注崩塌、滑坡等不稳定地质体。各地和有关单位要加强值班值守,一旦发现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做好应急救援和险情处置。

记者 孙雪苹


安全度汛在行动

公交志愿者撑起爱心伞

9月11日,郑州迎来新一轮降水。郑州公交第三运营公司党员志愿者们身穿红马甲来到京广路南三环客运南站、火车站西广场等换乘客流较为集中的公交站点,为乘客撑起爱心雨伞、维护乘车秩序、为大家提供帮助,暖心服务得到市民赞扬。

公交志愿者雨中为乘客撑伞拿行李

“阿姨,你到哪去?路滑,小心脚下!”“别着急,你先上车,行李我帮你拿。”党员志愿者夏天增一边提醒乘客安全乘车,一边手持雨伞为乘客遮挡站台与车厢之间洒落的雨滴,用细微之举让乘客在雨天出行感受到暖意满满。10时许,志愿者冒雨提早来到客运南站和火车站西广场公交站牌处,等车的乘客大多是刚下火车和长途车的乘客。由于没有准备雨伞,站台的乘客不断增加,上下车容易出现拥挤。党员志愿者分工协作,举着雨伞站在上车处,在每一辆公交车进站时为乘客撑伞,耐心地提醒乘客有序乘车、注意安全,遇到带行李、行动不方便的乘客上车,主动上去帮扶,让乘客在雨天倍感温暖。

记者 张倩 文/图


铁路多措并举

确保运输安全有序

9月11日,记者从国铁集团郑州局了解到,为防范本轮降雨给铁路带来的影响,国铁集团郑州局严格落实“防、避、抢”防洪工作要求,加强与地方各级政府防汛、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联动,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运输安全有序。

为防范降雨次生灾害影响,国铁集团郑州局实施防洪网格化管理,加强管内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普速铁路值班值守,利用铁路雨量监测监看系统和报警系统,24小时对雨量数据进行监测,实时掌握管内铁路沿线降雨、洪水以及次生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国铁集团郑州局工务系统各单位超前防范,加大路基溜坍、边坡滑塌、排水堵塞等隐患排查力度,提前对桥梁支座、墩台基础及隧道排水系统等重点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设备状态达标,最大限度降低天气对运输秩序的影响。

记者 张倩 通讯员 牛朕


金水区:人防+技防+物防应对雨情

为有效应对此次降雨天气,9月10日至11日,金水区迅速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坚持“人防+技防+物防”并举,“人机物”提前到岗到位,落实巡查防守措施,密切监测雨情汛情变化,把各项防汛工作做到实处,牢牢守住“金标准”。

金水区城管局全面部署,组织防汛应急车辆、移动泵车、抽水泵等应急机械设备提前布防至人行下穿隧道、桥涵、易积水路段,对物资及设备进行检查和梳理,切实做到备足够用,预置防汛沙袋约4500个、硬质隔离设施约200个。

全区各单位落实24小时应急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防汛值班“在岗、在位、在职、在责”,重点针对降雨天气造成的树木立杆倾倒、电线断落、围挡倒伏、路面破损、路面塌陷等问题加大协调处置力度,并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同时,金水区城管局组织单位市政设施抢险队伍、绿化抢险队伍、重点防患区域排涝队伍、应急救援队共4支抢险突击队120人进入备战状态,第一时间进行险情处置。

记者 王翠 鲁慧 通讯员 耿爽 范骐麟


郑州公用集团:加强巡查快速响应 守护市民出行路

9月10日夜间至11日,郑州市迎来持续降雨天气,郑州公用集团城市环卫、市政等板块闻“汛”而动,快速响应预警信号,全面开展道路巡查、积水清理、设施防护等工作,筑牢城市环境卫生和市民出行安全双防线。

降雨期间,公用环卫人员加强对重点路段、低洼区域的巡查,及时清理雨水冲积的落叶、垃圾杂物,全力守护辖区市容整洁与交通顺畅。针对大风降雨导致的个别树木倒伏、断枝等情况,环卫抢险队伍及时响应处置。在部分积水较深区域,应急抽排设备迅速投入运行,有效加速路面积水消退。为保障公共卫生场所安全使用,公厕管理人员及时在入口处铺设防滑地垫、放置沙袋,防止雨水倒灌,并加强厕内保洁频次,确保地面清洁。

郑州公用集团城市环卫板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9月11日17时,郑州公用集团共计出动各类环卫车辆147台、环卫人员2845人次,为市民营造安全、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

在市政板块,郑州公用集团各项目公司亦成为防汛一线的先锋力量。其中,南四环项目公司分组对辖区内泵站、隧道、易积水路段、河道护坡及雨水排放口等重点部位开展防汛专项检查,逐一核查排水泵运行状态、防汛物资储备情况及防汛人员在岗情况,对部分积水点设警戒线并调设备全力抽排,筑牢风雨中的道路安全底线。

记者 李莉 龙雨晴


登封:继续发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在此轮降雨中,登封市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登封市气象台9月11日15时02分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在此次降雨过程中,登封各部门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紧急情况,为居民生命安全保驾护航。针对登封市特殊的地形地貌。气象部门发布防御指南:全市进入暴雨防御状态,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及预案做好暴雨应对工作。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行驶车辆绕开积水路段及下沉式立交桥,避免将车辆停放在低洼易涝等危险区域。地下商城、地下车库、地下通道等地下设施管理单位或者业主以及低洼易涝等危险区域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损失。

记者 袁建龙


新密:全力应对降雨过程

9月10日16时至11日9时,新密市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天气过程。面对本轮降雨,新密市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截至发稿时,新密全市共转移安置227户497人,涉及16个镇办81个村,其中集中安置8户15人,其余采取投亲靠友方式安置。

目前新密全市暂未接到险情灾情报告,34座中小型水库运行平稳,其中3座小型水库略超汛限水位,主要河道水位均在警戒以下,20处地质灾害点安全可控,城区易积水点无明显积水。

在防范应对方面,新密市防指组织11个重点成员单位集中办公,动态研判安全形势,已督促33家煤矿企业、25个在建工地和7个A级景区落实停工停产措施。全市685名专业抢险队员和5004名基层应急人员严阵以待,1869名应急人员携带379套装备已在重点部位投入值守。

记者 郭涛 通讯员 程艺涵


郑东新区:全力以赴应汛 保障市民出行

10日夜至11日郑州市有大范围降水过程。面对雨情,郑东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按照区防汛抗旱办公室工作要求,组织党员干部、应急抢险队伍投身一线,切实保障道路通行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郑东新区城管部门共组建3支防汛队伍、1支机动队伍和1支专职巡查队伍,通过“人车联动、定点巡查”的方式,对辖区内易涝点、泵站、桥隧、低洼地段展开全覆盖、无死角排查,并严格执行重点区域每小时报告制度,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依照防汛预案,大型排涝车、抽水泵等应急设备在关键点位时刻待命,累计安排抢险人员124人次、各类抢险车辆34台、抽排设备18台,全面夯实物资和人员基础。同时,进一步强化与交警、属地的协同联动,畅通信息共享渠道,落实24小时应急值守,确保指挥高效、响应迅速、处置有力,全力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上下联动”的防汛应急体系,切实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转。

记者 覃岩峰 通讯员 李珮


中牟新区:多部门协同落实应对措施

为有效应对此次雨情,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与城市正常运转,中牟新区迅速行动,多部门协同合作,全方位落实各项防范应对措施。

在气象部门发布降雨预警后,中牟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于9月10日18时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要求各部门、各乡镇(街道、中心)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响应迅速高效。

为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中牟新区对城区易涝区域、点、桥涵、地下空间、河道等重点部位进行排查,提前在关键点位预置充足的防汛物资和设备,保证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投入使用,有效应对突发状况。在降雨应对工作中,各部门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城管增加对城市道路、排水管网的巡查频次,及时清理雨水口杂物,保障排水系统畅通无阻;交通部门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控,全力确保道路通行安全;教育部门迅速发布通知,新区所有非寄宿制中小学和幼儿园9月11日停课一天 ;水利部门密切监测河道水位变化,按照要求将所有河道闸坝塌坝运行,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在中牟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本轮降雨期间,城市运行保持总体平稳。

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吕玲


上街区:闻“汛”而动 筑牢防汛“安全堤”

9月10日17时至11日18时,我市出现降雨。上街区平均降水量83.3毫米,防汛工作面临严峻考验。面对此次降雨,上街区城管、公安、应急、市政、纪委监委等部门迅速行动,齐心协力筑牢防汛“安全堤”。

针对此次降雨天气,上街区城管局提前备战,强化值班值守,加强对重点区域的隐患排查,积极开展城区防汛,防汛人员、物资、车辆、设备提前预置,重要积水点预置排水泵值守;强化值班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值守制度,做到信息畅通,做好物资保障、力量调配等工作;时刻关注汛情、雨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发布多期积水点通报;加强易积水点位巡查值守,对19个易产生积水点位实行定人定责,确保市民安全出行。上街公安全警动员,组织民警、辅警奔赴全区19个易产生积水点位,与城管、住建、市政等部门紧密协作,全力做好交通疏导与应急处置工作。针对城市内涝这一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该区纪委监委督促区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对全区19处易积水点位、3处地质灾害点、2处下穿涵洞等防汛重点部位,明确责任到岗到人。截至目前,全区共预置公安、城管、属地(网格)值守人员共计220余人,经督查组逐一检查,各重点部位全部落实管控措施。

记者 武建玲 通讯员 苏颖浩 王雪芃 韦耀星


惠济区:暖心守护千万家

快速处置道路积水点、仔细排查社区隐患、贴心帮扶重点人群……9月11日,惠济区城管局、各街道与社区的防汛力量迅速集结,应急机制应声启动,在雨幕中织就一张安全网。

“大家加快速度,把警示标志再往积水区外挪一点,提醒车辆提前绕行。”11日凌晨,天河路格力广场旁,惠济区城管局的防汛队员们身披橙色雨衣,在雨中来回奔波。作为防汛“主力军”,区城管局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分片负责,责任到人。科级领导干部带队,150余名防汛人员、50辆大型冲洗车、3台抽水泵和1辆移动泵车奔赴各易积水点。三全路京广铁路涵洞入口处,区城管局工作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不断监测水位。与此同时,市政设施动态巡查队穿梭在街头,环卫部门的20组应急小组、51辆应急车辆同步行动,清掏雨水井里的杂物,确保水流畅通。

记者 王军方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