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帅姜宗祥首份答卷藏雷:青啤“双增”背后,现金流与华南市场双重亮红灯

九州商业观察 原创

2025-09-12 09:28

在啤酒行业需求逐步复苏的大环境中,青岛啤酒新帅姜宗祥交出首份半年报,表面上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双增”,可仔细分析便能发现,其发展隐忧重重,现金流的恶化、核心市场拓展遇阻,这些都在给青岛啤酒的未来发展拉响警报。

数据显示,青岛啤酒上半年营收约204.91亿元,同比增长2.11%;归母净利润约39.04亿元,同比增长7.21% 。乍看之下,这份成绩单似乎说得过去,可相较于过往业绩以及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增长态势,青岛啤酒的这份“双增”显得成色不足。过去青岛啤酒营收增长较为稳健,如今却陷入“慢增长”泥沼,在市场需求扩容的当下,这样的增速显然难以满足市场预期。

资本市场对青岛啤酒的业绩表现也并不买账。自8月27日起,青岛啤酒A股连续两天下跌,28日收盘报68.41元/股,跌幅1.13%;港股从26日就开启下跌模式,截至28日午间收盘报50.3港元/股,跌幅1.18%。投资者的“用脚投票”,直接反映出市场对其未来发展前景的担忧。

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大幅下滑,成为青岛啤酒半年报中最刺眼的数据。上半年,青岛啤酒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48亿元,同比下降达16%,与营收增长形成强烈反差。公司将原因归结于支付税费增加以及预收货款变动导致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减少。但广州某券商分析师指出,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渠道压货、经销商回款放缓等运营效率问题。

从经销商回款数据来看,该公司上半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02.9亿元,同比下降2.04%,且这一数据延续了去年同比下降的趋势。回款速度放慢,意味着青岛啤酒在渠道端的掌控力正在减弱,产品在市场上的动销情况或许并不理想,可能存在依靠向渠道压货来维持业绩增长的情况。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渠道库存积压,一旦渠道不堪重负,青岛啤酒的业绩增长将难以为继。

存货数据同样暗藏玄机。上半年青岛啤酒存货为20.73亿元,同比去年同期下降6.33%,环比报告期初减少42.05%。公司解释是进入销售旺季部分子公司库存商品减少。但库存商品从报告期初的15.23亿元减少至6月30日的4.26亿元,如此大幅度的下降,除了旺季销售因素外,也可能是前期生产计划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库存积压后集中出货。若后续市场需求未能持续支撑,库存问题可能随时反弹。

在市场拓展方面,青岛啤酒在华南地区遭遇重大挫折。华南市场一直是啤酒企业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可青岛啤酒上半年在华南地区销售收入(对外交易)为14.58亿元,对比去年的14.64亿元同比下降0.4%。尽管降幅不大,但在行业整体增长的背景下,这种下滑格外显眼。

华南市场拓展受阻并非青岛啤酒一家的问题,重庆啤酒南区营收同比下跌1.47%,燕京啤酒在华南地区营收同比仅增加0.3% 。不过,作为行业头部企业,青岛啤酒本应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却在华南市场表现不佳,凸显出其市场策略的缺陷。

外部因素上,华南地区消费者追求性价比,今年6月连续暴雨天气影响了啤酒的消费场景。内部因素则是华南本土企业珠江啤酒的强势崛起。珠江啤酒上半年营收为31.97亿元,同比增加7.09%,其8元价格带产品持续放量,成功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相比之下,青岛啤酒在华南市场的产品布局未能精准匹配当地消费者需求,中高端产品难以突破,低端市场又被挤压,陷入两难境地。

此外,青岛啤酒引以为傲的产品结构优化策略,也面临着挑战。上半年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达199.2万千升,同比增长5.1%,销量占整体销量比例提升至约42%,还推出了多款中高端特色产品。然而,这些产品的增长是否可持续存疑,从华南市场的表现来看,中高端产品并没有在核心市场形成强大的拉动效应,更多是依靠铺货而非真实的消费需求增长。

在啤酒高端化进程中,华南地区8元价格带持续放量,反映出高端化似乎进入了发展的“停滞期”。尽管有券商机构乐观预计高端啤酒仍具备成长性,但就目前青岛啤酒的市场表现而言,其高端化战略在短期内难以实现重大突破。

青岛啤酒这份半年报虽然看似实现了业绩“双增”,但现金流下滑、华南市场增长受阻等问题,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给企业未来发展蒙上阴影。新帅姜宗祥若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青岛啤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恐将面临更大挑战,曾经的啤酒巨头能否守住市场地位,仍有待时间检验 。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