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丰富载体 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
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吴赛
红墙黛瓦、青竹吐翠,几场雨后,中原区三官庙街道芝麻街双创园内清廉标语显得更为清晰。
公园内闲庭信步、温习典故正成为市民活动新风尚,中原区纪委监委坚持“寓教于景、润物无声”的设计理念,创新“景观+文化”模式,充分利用文化街区、口袋公园、社区广场、单位大院等地,通过景观小品、文化长廊等多种载体,构筑市民触手可及的廉洁教育阵地,推动处处见廉、时时学廉,让群众在一步一景间感悟廉洁教育,实现党风廉政建设由室内向公共空间拓展、由党员干部向群众延伸。
近年来,中原区纪委监委把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将廉洁文化建设深度融入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正风肃纪反腐全过程,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智慧、凝聚共识,高标准打造廉洁文化精品工程,纵深推进“清廉中原区”建设,持续营造崇廉拒腐良好风尚。
“二砂曾经全国最大、亚洲第一的砂轮厂,现在看到的圆环叫‘记忆之环’,内侧刻有106个名字,他们都是为二砂发展作出贡献的劳模、专家,其中也涌现了很多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典范。”在此工作的徐立宏老人向纪检监察干部介绍到。
中原区纪委监委认真梳理盘点辖区内的文化资源,摸清文化资源“家底”,理清文化脉络,唤醒“散落民间、沉睡书籍”的“宝贝”,深度挖掘本地特色文化中的廉洁元素。尤其是立足全区丰富的工业遗存优势,十余次实地前往二砂、郑煤机、国棉三厂等企业,通过查阅历史资料、与企业的老纪委书记交流座谈等方式,从大厂大所的峥嵘岁月发展史上,提炼艰苦奋斗、克己奉公等红色廉洁元素,萃取具有时代价值的廉洁理念,构建富有工业特色的廉洁文化体系,让老工业遗存焕发出廉洁文化新韵。
为了让廉洁文化教育更加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中原区纪委监委持续创新表达方式。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以廉洁文化为内涵,积极创作干群喜闻乐见的诗歌、微电影、文创作品,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该区纪检监察干部编创诗歌情景剧《清廉颂》,在全区多次演出,让干群在观剧中感受清廉之风;联合区文旅体局,以郑州本土历史名人刘禹锡为背景,创作古风轻喜剧《大唐监察官》,细腻流畅的镜头语言、清新流畅的艺术风格,生动再现刘禹锡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清廉形象;跨界打造“非遗里的清廉”,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媒,统筹非遗廉洁文化阵地建设,实地走访非遗工坊,拜访多名非遗传承人,将传统香制作技艺、剪纸、刺绣与莲花、翠竹等廉洁意象结合,实现传统“老手艺”融入“廉洁”元素,于方寸之间弘扬清风正气。
此外,中原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地企共建,坚持“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共同提升”原则,打破“条”“块”分割思维,积极扩大廉盟“朋友圈”。先后与国网郑州供电公司纪委、中建七局建装公司纪委等驻郑央企开展联建共建,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别授予两企业“廉情监督示范点”和“清廉中原区建设优秀示范点”称号,围绕清廉企业建设、案件查办、日常监督、宣传工作等相互交流。对国网郑州供电公司等单位跟班学习人员,提供全力支持和帮助,合力探索新时代纪检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形成“1+1>2”的联动效应,共筑清廉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