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非遗扎染 学习网络安全 上街区中心路街道金苑社区这场特色活动有趣极了
正观新闻记者 谢鹏飞 通讯员 陈琦杰
“把布料扎成锁的形状,就像给网络安全加道‘防护门’,这个比喻太形象了!”近日,上街区中心路街道金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社区工会驿站开展了一场将非遗扎染与网络安全知识巧妙结合的特色活动,让户外劳动者在体验非遗技艺的同时,掌握网络安全防护要点,在忙碌的工作间隙收获别样的文化温度与安全指引。
活动现场,驿站工作人员备好白布、靛蓝染料、橡皮筋、等扎染材料,以及提前扎染好的带有网络安全标识的“盾牌”的样品,营造出“文化+安全”的温馨氛围。“大家平时跑单、作业时,会不会收到陌生链接?会不会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活动伊始,社区邀请的律师以贴近户外劳动者工作生活的问题切入,引出网络安全主题,随后话锋一转,将话题与扎染技艺相连,“今天咱们做扎染,‘防染’的原理和‘防范网络风险’其实很像,接下来咱们边做边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纷纷动手实践。拿起橡皮筋和木棒,按照讲解将白布捆扎成“锁”“盾牌”等“防护图案”。“捆扎的时候要用力扎紧,这样染料才渗不进去,就像咱们设置复杂密码、开启双重认证,能有效阻挡网络风险。”律师在旁同步讲解,用扎染的“防染”过程类比网络安全防护的核心逻辑。环卫阿姨一边小心翼翼地调整捆扎角度,一边感慨:“以前总觉得网络安全离自己远,现在扎着布就懂了,原来保护个人信息和扎染防染是一个道理!”
待大家完成捆扎,老师带领众人将布料浸入靛蓝染料中。看着染料逐渐渗透布料,老师又顺势引导:“大家看染料扩散的过程,就像信息在网络中传播,有的信息是有用的‘清水’,有的却是带风险的‘杂色染料’,咱们得学会过滤虚假信息,就像扎紧的布料挡住多余染料一样。”众人围在染缸旁,认真观察布料颜色变化,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经过静置、晾晒,大家逐一解开布料上的橡皮筋和木棒。当蓝白相间的“安全图案”展现在眼前时,现场响起阵阵赞叹。在随后的讨论环节,大家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感悟:“以后收到陌生短信里的链接,我肯定不点了,就像布料没扎紧会渗色,放松警惕就会有风险。”“取餐时顾客让扫的码,我也得多留意,不能随便扫。”
“把非遗文化和实用知识结合,既让劳动者感受了传统技艺的魅力,又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金苑社区工会驿站负责人表示,未来驿站将继续创新服务形式,推出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活动,让户外劳动者在服务中得关怀、长本领,切实提升他们的获得感与归属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