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明实控的汇鑫融担被执行1150万 旗下省呗投诉量3.5万

新经济观察团 原创

2025-09-11 10:09

作者 | 团团君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近日,一则关于深圳萨摩耶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萨摩耶数科”)与创始人林建明的消息引起了笔者注意。

据禾金财经报道,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发布的信息,湖南汇鑫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下称汇鑫融担)成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11513345元,执行法院为湘乡市人民法院。

而汇鑫融担成立于2011年8月,注册资本11亿元,股东分别为萨摩耶数科和林建明,分别持股99.55%和0.45%。

萨摩耶公司方面承认了该信息的存在,并向新经济观察团表示,该案件系汇鑫公司与外部供应商之间因结算金额认定差异而产生的商业纠纷,对于诉讼涉及的款项金额,湖南汇鑫公司在诉讼开始前已经在资金上针对所有可能的诉讼结果进行了妥善的安排,诉讼及执行事项不会对公司正常的经营造成影响。萨摩耶集团及旗下企业始终坚守诚信经营、合规运作的理念,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范开展所有业务活动。

新经济观察团今日发现,目前该执行信息已被下架。

撇开这份被执行文件不谈,在助贷领域,萨摩耶数科也一直是个神奇的存在。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早期玩家,2015年萨摩耶数科成立,随后几年凭借拳头产品“省呗”开疆拓土,市场知名度和用户规模双双飙升,又先后拿下融担、小贷等牌照,一度被视为业内头部机构,发展势头强劲。

然而,2018年后现金贷领域监管重拳落下,萨摩耶与省呗多次陷入公众舆论与监管的双重风暴。在2019央视3·15晚会中,深圳萨摩耶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萨摩耶数科曾用名)被点名曝光,其生产的探针盒子涉嫌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

或许是受此消息影响,萨摩耶数科在2018年9月赴美上市的计划“泡汤”,上市申请被撤回;2021年8月,公司又试图转战港股上市,但仍未如愿。随后几年,萨摩耶公司陷入沉寂,2023年高管团队大换血,业内口碑和地位也大不如前。

媒体曝光、上市折戟、高管动荡,只是萨摩耶数科保守诟病现状的冰山一角,市场和用户对其业务合规性的质疑才更严峻。

在2018年递交的招股书里,萨摩耶数科的主营业务包括信用卡代偿、小额现金贷和大额现金贷三个方面,但如今,以萨摩耶数科为中心,林建明还实际控制了汇鑫融担、深圳融合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怀化邦昇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深圳中诚兴业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等金融类公司,在此基础上提供助贷和导流服务。

围绕信用卡分期开展,延伸到助贷、贷超导流,这些业务的开展与创始人林建明的个人履历密切相关。

据报道,林建明曾担任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总工程师,并主导信用卡业务相关技术架构建设工作,2013年参与筹建招联消费金融,行业经验丰富。

但这样一位金融行业“老兵”,在下海创业后所做的业务,却始终处在舆论漩涡当中。

以拳头产品省呗为例,其运营主体为深圳无域科技技术有限公司,由林建明100%控股。目前仅黑猫投诉一个平台的投诉量就达到34596个,大量涉及利率超36%、暴力催收、隐私泄露、乱收费、擅自开通会员卡等问题。

笔者下载“省呗APP”后发现,页面显示年化利率(单利)5%-36%,最高额度20万,提供借款、提额、信用报告、会员等服务,合作伙伴仅列出了湖北消金、长银消金和盈峰普惠。

而根据大量的投诉贴,可以发现省呗的合作方还包括辽宁振兴银行、中关村银行、京东金融、盛银消费金融、唯品富邦消费金融、营口银行等等。

而根据省呗的服务协议,其提供的服务包括小额借贷、担保申请(即金融类信息服务)及生活类信息服务。

其中,金融类信息服务,简单来说就是省呗通过担保公司模式提供的助贷业务。不过,省呗并未披露金融机构合作方的具体名单,称第三方金融机构是省呗及第三方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建立合作关系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或消金公司、信托公司、小贷公等金融机构及其关联公司。

而根据北京商报去年10月的报道,用户在申请贷款时,会被一次性嵌套的信息授权或征信查询授权书数量达数十份之多。

业内人士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潜藏着较高的个人信息安全与催收合规性风险。用户数据在未明确告知具体机构的情况下被多方共享,个人隐私信息易被层层传输采集,违反了“最小必要”原则。一旦逾期,其委外催收易引发骚扰联系人、恐吓威胁等违规行为,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及催收相关监管规定。这也解释了为何大量用户投诉省呗在催收方面的问题。

而省呗所谓的第三方担保公司,如湖南汇鑫、深圳融合,也在上文出现过,实际为萨摩耶关联公司。

根据服务协议,用户在省呗申请贷款时,需要签署《委托担保合同》,“担保费金额根据年化担保费率与借款本金计算”,这也是很多投诉人在投诉中称被收取了担保费的原因所在。在用户违约之后,需要以用户未偿还金额为基数,按照每日0.1%,即年化36.5%的费率标准逐日收取。

这种引入关联担保公司收取高额融资担保费的助贷模式,使导用户的借款综合资金成本逼近36%的法定利率上限,加重了借款人负担。

而在十月一日之后,“助贷新规”即将生效,其中明确规定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增信服务机构不得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形式变相提高增信服务费率,上述模式或将成为历史。

在助贷行业盛行的会员卡业务方面,省呗也是老牌玩家。根据投诉贴,省呗频繁向用户推送会员特权和风险监测服务,用户仅点击“我知道了”,平台便自动扣款149.5元开通“月花卡”,整个过程无需用户确认。省呗的会员服务宣称能提供优先审核、提额等权益,但费用高达199元,风险监测报告则另收39.9元。

而在省呗的服务协议内,“生活类服务”是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娱乐、咨询、交通等生活权益服务,产生的争议由第三方负责处理。根据禾金财经的报道,省呗合作权益服务方超20家,包括上海烈熊、深圳橡树、上海及未、上海砺带等行业知名机构。

在“助贷新规”下发后,业内一度将会员权益视为转型路径,但在今年8月,业内传出的监管文件显示,部分机构通过“24%+会员权益”模式规避监管,将利息转化为会员服务费,文件明确要求禁止通过“会员权益”“增值权益”等方式变相提高综合融资成本。

除了上述业务,省呗还通过API模式为多个产品导流,可能会将用户个人信息共享给一些助贷公司,以及车抵贷业务(包括新疆万鸿信息科技、际晖信息服务、联众融资租赁、恒昌众鼎融资租赁);保险则通过H5页面跳转,合作方有金丰(上海)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等。

对年满十岁的萨摩耶数科和省呗来说,助贷新规正式施行后,将面临较大困境。

首先来说,其暴力催收、高额担保费等问题若持续,合作金融机构可能终止合作,资金来源首先,业务势必萎缩;自身小贷牌照注册资本金不足,若转向利用自有资金放款,需要巨额资金和时间支持。而其依赖的36%高定价、双融担模式,本质是上规避利率监管,在监管趋严及消费者权益意识增强下,这种模式难言明朗。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

End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