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林兴仗笔为剑,书墨绘尽太极、万象,更抒满腔情肠狂歌
当薛林兴站立在墙前,如仗剑的侠客般扬起毛笔,那笔锋便成了泛着墨光的利剑——在雪白的宣纸上,在阔大的墙面上,他开始了一场关于书法四境的“剑术”表演。
一境:神游太极,笔剑叩问天地玄机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幻中”,薛林兴持笔如握剑,在墙前游走,汲取了武术家李景林所传武当剑的核心技法,太极剑十三势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压、劈、截、洗的技法,让人眼前一亮。笔锋的提按是剑招的虚实相生,墨色的浓淡是剑意的阴阳流转。他时而凝神静立,笔锋轻触纸面如剑探虚实;时而旋身挥毫,线条飞动如剑影流光。在“见日月同辉相互映”的意境里,墙间的每一笔都是他与天地对剑的痕迹——仿佛他蘸的不是墨,是太极剑谱里的黑白奥义,写着写着,就让人忘了是看书法,还是看一位剑仙在墙间演绎天地大道。
二境:思接万象,笔剑吞纳山海气魄
"天地正气,浩然长存,不求诛仙,但斩鬼神。"。"剑气纵横三万里,一点光寒十九州"。“狮子搏象,壮士拔山”,薛林兴挥笔如舞剑,天剑一出,谁与争锋;无法至法,任我驰骋”在墙前开阖。写“云归大海龙千丈”时,笔锋纵贯墙面如剑龙入海,腾挪间带起墨色“惊涛”;写“大漠孤烟”时,笔锋一顿一挑如剑刺戈壁,苍茫与劲挺在墙间骤然成型。这哪里是写字,分明是把山河湖海都当成了剑靶——“长风出谷”是剑风呼啸,“雪满长空鹤一群”是剑影蹁跹。他的笔剑是万象的鞘,任你是滔天巨浪还是呢喃细风,都能被他在墙间“一剑封喉”,凝成震撼人心的笔墨山河。
三境:动之以情,笔剑泣诉衷肠百转
书法到了薛林兴手里,笔剑也成了性情的知己。吸取了颜真卿写的《祭侄稿》,笔锋如剑刃带火,在墙间激荡着义愤岩浆;王羲之写的《兰亭序》,笔锋如剑穗轻摇,在墙间漾开闲逸清欢。“豪情万丈昆仑飞雪漫天舞”,是他笔剑划破纸面时的山河炽热;“黛玉葬花手把花锄偷洒泪”,是他笔锋轻顿处的人情柔肠。就连林冲发配的激愤问天,也被他化作墙间笔剑的凌厉叩问——字里有哭有笑,笔剑有刚有柔,在墙面的天地里,活成了最懂人心的“剑中知己”。
四境:旋律节奏,笔剑奏响狂歌绝响
薛林兴的墙间书法,是笔剑编排的狂想曲。“大小错落,粗细相间”,如剑招的高低攻防;“干湿浓淡,左顾右盼”,似剑舞的腾挪辗转。他持笔在墙间跌宕起伏,如剑走激流险滩,让观字者心随笔剑悬起;他的布局“奇正相生,若危若安”,如剑在悬崖边跳绝舞,每一处险绝都藏着惊世美感。墙面上的每一幅字,都是他以笔为剑谱就的乐章——墨色是音符,线条是节拍,在雪白的“舞台”上,奏响了独属于书法的剑舞狂歌。
薛林兴最忌“状如算子”、“串糖糊辘”、“一道汤”,无生动变化之感。
薛林兴以墙为纸、以笔为剑,在书法四境里演绎了一场江湖传奇:太极是剑的哲思,万象是剑的胸怀,性情是剑的魂魄,节奏是剑的狂歌。当他收笔伫立,墙间的墨色江湖仍在激荡——原来书法可以这般热血,这般动人,这般让人心甘情愿,醉倒在他笔剑挥就的黑白天地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