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书法创作与展览重要现象的反思与批判】
看到这两张在网上传播很广的图,想到了现在风行一时的被批判的“展览体”,或国展省展被讥为“全国仿书展”。想到了每有重要出展时的点画精妙但背后却没有“人”(书法家)的身影。
许多展览投稿,都是取类似的路径:①先从古帖或字典里提取作集字拼装,②据此打底稿,形成基本格式,③再照猫画虎、描影随形地写出作品,④多写几百遍,无非是技术上反复书写熟练些而已。而在今后,还可以预测过程手段会更先进更简单,不用思索,都可以是人工Al大数据自动生成?
每个人不同的审美思考选择,如果都由数据算法算力代替完成,你觉得这还是书法“创作”吗?
只凭技术指标,像今天从国展省展市展县展,投稿、评审都“唯技术论”;那它被取代被颠覆或更被抄袭作弊,是眼下常常在发生的事。就像大中小学学生要完成课程作业,用ChatGPT、用DeepSeek 一键而成。这样的作业只需输入关键词而完全不需要思考学习。把这一语境置换成书法投稿评审,可谓异曲同工。姑不论优劣好坏,只是若再振振有辞地奢谈书法的“创作”、创造、创新,则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唯技术主义”,是今天书法创作、评审、展览及事后的评论,所面对的最大瓶颈和陷阱。如果不自觉意识到以及不主动改变这一点,如果既没有思想主题的引领、也没有视觉形式丰富追求,还没有对技术技巧本身的突破、颠覆、拓展与扩大,我们的未来不会有希望。书法也将永远无法与时代同频共振,只能原地踏步,被人工智能AI迅速取代,而永无出头之日。
【创作与办展】
古帖集字式创作、古法模仿式创作,皆为初学者而设。
今各展评审,皆取其类,而无对“创意”“原创”之评骘,岂非皆成“新人展“或“仿书展”乎?
当代事办展、创作研究者,不可不慎也。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