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需要“沉下去”的长期主义
谁能想到?西藏林芝海拔 3000多米的山村里,沈辉对着手机戳了戳,山东的营养土、浙江的育苗盆,竟比翻山越岭托人带的还便宜,一周内就送到家门口。而几年前,他为买个锄头,网购付出的运费比锄头还贵3倍!
更让人意外的是甘肃靖远农村:60 多岁的魏老汉攥着刚拆封的阳澄湖大闸蟹,手都在抖。这是儿子网购的生日礼,一辈子在黄土坡种玉米的他,连县城超市都没见过活蟹,如今儿子网购后,直接送到家门口,比赶集还方便。
内蒙古姑娘小娜分享通过网购实现水果自由的短视频更是刷爆全网,她说“线下 10 块钱 2 个的百香果,网上 10 块钱 20 个还包邮!” 结果评论区攀比上了。 青海网友拍了网购的榴莲,新疆网友晒出刚收到的广东荔枝,连最偏远的阿拉善网友都留言:现在能蹲家里买海南芒果,十年前想都不敢想!
这些都是来自拼多多用户,对网购最真实的使用体感。十年间,他们对网购从陌生到熟悉,再从熟悉变成日常。
这些看得见的日常,是十年来拼多多沉下心把普通人的消费需求做得扎扎实实,把 “不可能” 变成 “随心买”。而不容易被看见的,是背后拼多多“沉下去”对供应侧的持续深耕。
1
十年,拼多多在供应侧做了什么
拼多多2015年从创立初期的“拼好货”模式,以农产品零售为切入点,大幅降低电商运营门槛和成本,为大量商家和源头工厂打开了广阔市场,极短时间内平台活跃买家数和单月GMV实现破亿。
这一“极致性价比”的模式,也是10年来支撑拼多多一直以来高速发展的核心。本质上通过聚合海量分散订单形成规模效应,反向驱动农业户与源头工厂以更低的成本供货,再借助社交裂变快速放大爆款商品的传播与转化。
特别是在降低农产品成本方面,拼多多创新采用“农地云拼+产地直发”模式,实现全国农产品从原产地田间到消费者厨房的高效对接,缩短流通链条,提升流通效率与产品新鲜度。数据显示,2020年,拼多多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农(副)产品上行平台。
之后的“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通过大数据分析、供应链整合与资源重点支持等方式,优化地域特色农畜产品的线上供给结构,拓展产品销售形态,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助力农牧产业实现增产与增收的协同发展。
拼多多的《2025农产品上行半年报》显示,在“多多好特产”的扶持下,全国各地农产品加速出村进城,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时令水果销量同比增长51%,海鲜水产销量同比增长48%,平台农产品00后商家数量增长超三成。
十年间,除在全国农产品原产地与产业带深耕之外,拼多多还在2019年推出“百亿补贴”计划,对热卖正品进行补贴让利,用茅台、苹果手机等大牌商品重塑“正品低价”心智,成为高速发展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此后,大量来自一线城市的消费者,以比全网都要便宜 300-500 元的价格入手了当年新款iPhone。这种真金白银的补贴在一线城市引发热潮,并且大量消费者转化为拼多多的忠实客户。
而全国的女性用户,则通过百亿补贴实现化妆品“大牌自由”,SK-II 神仙水、兰蔻小黑瓶,正品保障、价格便宜三四百,也让大量女性用户成为平台补贴专区的高频常客。
随着平台规模的持续显现,拼多多则不仅只限于直接补贴消费者,其2024年在供应侧首次针对中小商家推出“百亿减免”,减免商家技术服务费、广告费等经营成本,一年内仅推广服务费的退返就超过110亿元。
而2025年在经济大环境承压的背景下,拼多多则快速启动了“千亿扶持”计划,未来三年将投入超1000亿元的资金与流量资源,通过减免平台服务费、提供数字化工具支持、优化流量分配机制、强化供应链服务等方式,真金白银助力商家提质增效。
成立以来这十年间,拼多多为了最大化降低最终由消费者支付的物流包邮成本,还持续对关键基础设施进行持续投入,保持对农业、制造业和物流体系的资源倾斜。这才有了文章开头提到的,消费者即便身处偏远地区,依然可以通过拼多多,享受全国价格实惠的优质商品。
回顾整个时间线,在商家生态的系统性建设上,拼多多从早期降低商家入驻与运营门槛,再到“百亿减免”政策,探索对农业领域和制造业的有效支持路径,进而到2024至2025年进一步升级为“千亿扶持”惠商计划,平台在支持商家方面的资源投入规模显著加码。
但从“百亿”到“千亿”,究竟只是资金规模的扩大,还是有更深层的意图,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2
投入千亿,拼多多未来想要的是什么
从去年开始,拼多多推出“千亿扶持”等一篮子计划,2025上半年公司营销费用达到创纪录的606亿元,主要流向了商家佣金减免、消费者补贴和产业带扶持三个方向,投入力度空前。
以农产品为例,拼多多依托大数据赋能、供应链优化以及资源倾斜等多项举措,进一步丰富了全国各地特色农牧产品的供给形式,助力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农牧业实现增产与增收。
广西一位水果商表示,拿到平台“黑标”授权后,平台现金和流量补贴力度明显增加,对当地新推出的脆蜜金桔品种补贴比例高达售价的三成,原本四斤装售价一百三四十元的金桔,百亿补贴后能便宜近四十元,很快就打成全网大爆款。
她透露,店内脆蜜金桔的订单中,接近六成都来自补贴引流,补贴商品已成为带动店铺增长的核心动力。
除了农产品领域商家外,大量产业带商家也是受益的另一大群体。
位于河北青县北侧二十里屯村村口的一栋普通楼房里,藏着拼多多平台上销量排名第一的化妆刷品牌“魅女郎”的生产工厂。
工厂的流水线上,几乎全是来自本村村民的工人。据当地居民介绍,过去大家主要依靠种地维持生计,收入来源单一。而随着这类化妆刷工厂的落地,村民们多了一份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也成为了他们增收的重要渠道。
还有很多像“魅女郎”这样的优质工厂,拼多多都鼓励它们申请加入“工厂直营店”,一旦获得官方的蓝标认证,都能享受到官方补贴的推荐扶持机会、流量资源和特殊权益等。
农产品、产业带商家的除了上述扶持政策外,他们还有一项特殊的扶持便是“电商西进”。
这一计划聚焦中西部地区及县域以下市场,通过降低入驻门槛、提供物流基础设施支持和定向流量扶持,推动中小商家向低线市场拓展,带动区域产业带与本地消费的双向循环。
特别是推出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减免政策,商家仅需承担商品从工厂发往中转仓的运费,更进一步降低了西部地区消费者拼购门槛。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该计划已覆盖全国超200个地级市,带动西部地区商家数量同比增长37%,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0%,部分偏远地区农产品通过平台实现产销对接。
因而从整体机制上看,拼多多为了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与需求,在品控升级的前提下,通过平台资源的多维度倾斜,助力新质商家和新质品牌触达更广泛用户群体,让用户来投出货币选票,以助力有潜力的商家拓展订单实现增收。
这背后拼多多想要的是,推动电商生态从按商家付费分配流量向用户价值分配流量的底层逻辑演进,以激发商家基于真实消费需求的供给创新,加速平台上的优质中小商家加速成长。
同时这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进一步打破了传统品牌与渠道主导的价值分配格局,通过提升产业效率、拓展市场边界和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优质优价”的良性循环,持续挖掘与激活更大增量市场与新兴群体的消费潜力,以谋求消费者、商家与平台的三方共赢。
3
写在最后
从2015年扎根农业,到专注高质量发展,拼多多自我革新的十年,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战略定力:既有坚守,也有突破。
坚守的是自始至终锚定的主航线,坚持深耕电商本业,持续加码生态建设,将“普惠、利他、共生”的长期目标一以贯之;突破的是“千亿扶持”计划的持续推进,深入产业带供给侧的技术驱动和供应链优化,都彰显出平台主动求变、向上突破的决心。
拼多多拼的是对消费本质的回归,是对产业链的穿透力,是在用户价值与平台效益之间建立可持续的平衡,这不仅是电商模式迭代的必然,也是拼多多长期主义的具象化。
正如拼多多联席CEO赵佳臻一直所强调的:“创造高质量、差异化发展的窗口期,我们认为这是平台应该做的,也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