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上善”文化浸润师生成长
让“上善”文化浸润师生成长
作者 樊书琴
著名校长李希贵说:“课程,是学校的唯一产品。”“学校处处可以是课程。”新学期伊始,唯有以浓厚的课程意识规划各项工作、提炼育人成果,才能让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成为滋养生命的养分。而我校(中牟新区轩顺街中学)以“向上向善,知行合一”为核心的“上善”文化,正需要依托课程这一重要载体,从墙上的理念转化为师生的日常言行,最终融入气质、成为稳定的生命状态。
一、以“上善”课程筑基,涵养学生成长底色
1. “上善·养正”习惯养成课程:聚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将“向上向善”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习惯目标。从课堂上的专注倾听、课后的文明交往,到校园里的垃圾分类、归家后的自主规划,通过“习惯之星”评选、家校共督记录表等形式,让习惯养成从“被动要求”变为“主动践行”,让“知行合一”在点滴中落地。
2. “上善·法行”德法共育课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将道德教育与法治知识有机融合。低年级通过绘本故事解读“友善”“诚信”,中高年级通过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探讨“责任”“规则”,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又教会他们用法律思维守护自身权益、尊重他人边界,让“向善”有底线、“向上”有方向。
二、以“上善”课程聚力,构建家校共育生态
“上善·家校和”家长课堂:打破家校沟通壁垒,将家长从“教育旁观者”变为“共育参与者”。课程围绕“亲子沟通技巧”“青春期心理疏导”“家庭劳动教育设计”等主题,邀请专家讲座、优秀家长分享经验,同时开设“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课堂观察“上善”文化的课堂实践,形成“学校教方法、家庭练实践”的共育闭环,让“上善”文化延伸至家庭生活的每一处。
三、以“上善”课程赋能,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1. “上善·轩语堂”教师/班主任成长课堂:聚焦教育教学核心能力,为教师搭建分层成长平台。针对班主任开设“班级文化建设”“特殊学生帮扶策略”专题,针对全体教师开展“‘上善’文化融入学科教学”研讨,通过案例分析、名师带教、成果展示等形式,让教师在交流中提升育人能力,成为“上善”文化的率先践行者与传递者。
2. “上善·青研社”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以“向上”为成长导向,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制培养计划。通过“师徒结对”传承经验、“教学基本功大赛”锤炼技能、“课题小沙龙”探索育人新路径,让青年教师在互助共进中快速成长,既夯实专业基础,又将“善学、善研、善教”的理念融入职业追求,为学校“上善”教育注入新鲜活力。
新学期的画卷已展开,“上善”课程体系既是育人的蓝图,更是行动的指南。当每一门课程都紧扣“向上向善,知行合一”的核心,每一位师生都能在课程中汲取成长力量,学校才能真正成为“上善”文化的孕育场,让文化不仅是符号,更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