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溪洋‖夏末叶落时
作者: 冰溪洋
午后的日头正毒,山脚下的柏油路被晒得泛着软,脚踩上去能觉出隐隐的烫,像踩在刚晾透的棉被上,闷燥气顺着鞋底往上窜。路边的梧桐叶密得像撑起的绿伞,可风一穿过来就变了味——裹着山谷里漫上来的热气往人衣领里钻,黏糊糊地贴在后颈,抬手擦一下,指腹还沾着汗印。
蝉在树梢头扯着嗓子叫,一声叠着一声,吵得人心里发慌,仿佛这夏天要把所有力气都耗在这嘶鸣里,永远不会收场似的。偶尔有山风从远处林子里飘来,卷着松针的淡香,也带不走满街的热意,只把槐树叶吹得簌簌响。
卖冰粉的摊子支在老槐树下,玻璃罐里的红糖浆晃着琥珀色的光,映得罐口的铁勺也发亮。守摊的李伯脸上刻着几道深皱纹,正拿蒲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扇风,额头上的汗还是顺着皱纹往下淌,滴在蓝布围裙上,晕开一小片湿痕,没一会儿又被风烘得发淡。几个半大孩子围着摊子,舔着刚买的冰棒,塑料棍上的水珠滴在地上,“嗒”一声就没了影,只留下一小圈深色的印子,快得像没存在过。
就在这时,一片叶子飘了下来。不是被风吹得翻卷着飞,也不是被虫子啃得烂糟糟地坠,就那样慢悠悠地,转着小小的圈儿往下落——掠过冰粉摊子垂着的蓝布帘,最后轻轻巧巧地落在穿蓝布衫的孩童脚边。
孩童正低头啃着冰棒,没留意,抬脚要走。
李伯伸手拦了一下:“慢些,踩着叶子喽。”
孩童愣了愣,弯腰把叶子捡起来,冰棒棍上的糖渣蹭到指尖,黏糊糊的,下意识地在衣角蹭了蹭。“伯,这叶子怎么黄了呀?夏天还没走呢。”
李伯放下蒲扇,接过叶子眯着眼看,手指轻轻摸了摸叶面,另一只手正把玻璃罐往木箱里收:“是呢,夏天还没走,可它先觉出凉来了。前儿个后半夜起夜,就听见窗户外头的风,没那么燥了——带着点山根下的凉,吹在脸上软乎乎的,不像前些天,刮过来都带着火燎劲儿。”
旁边卖菜的妇人凑了过来,竹篮沿挂着串红绳,里面的青椒还挂着露水,沾着点坡上的湿泥,篮角压着把刚采的野菊花,瓣上还沾着细草。她正捏着片蔫叶往竹筐里丢:“可不是嘛!昨儿个起早去坡上菜园,黄瓜藤上就有片黄叶子,蜷着边儿,当时还嘀咕,这暑气正盛呢。你看田埂上老张,今晌午都扛着锄头去浇玉米了,说这是最后一遍水,再热几天就得掰棒子,晚了粒儿就瘪了——山里头秋来得快,可不能等。”
孩童捏着叶子翻来覆去看,边缘那圈淡黄油亮,像被夕阳轻轻吻过,中间的绿还透着劲,叶面上留着个指甲盖大的小洞,边缘卷着点,像谁用牙轻轻咬过。忽然想起前几天在村口见着的老人,正把厚棉袄摊在竹筛上,筛边摆着晒好的干豆角,手里穿针引线补袖口,嘴里念叨“夜头风凉——山风刮着渗人,得把厚衣裳晒透”。当时还觉得老人急,可现在攥着这片黄叶,指尖顺着叶面细细的纹路慢慢滑,忽然就懂了。
日头渐渐沉到远处山尖后头,热气散了些,风里多了点凉——裹着林子里松针的气息,吹在胳膊上不粘腻了。蝉声时断时续,没了午后的急躁,声线也发了虚,偶尔叫一声,刚起头就咽了回去。孩童把叶子小心夹进随身带的课本里,书页上印着《夏天的雨后》,叶子正好压在“雷雨过后,太阳又出来了”那行字上,绿黄相间的边儿,像给夏天留了个小小的记号。
快到家门口时,看见晾衣绳上挂着刚晒的玉米皮,黄澄澄的,风一吹晃悠悠的——风里还裹着点玉米须的甜香,绳头系着串晒干的红辣椒,坠得绳儿微微弯。伸手摸了摸玉米皮,糙糙的还带着点太阳的温度,指尖蹭到皮上的细绒。闻见厨房飘来的米饭热气,混着晒黄豆的清苦香,妇人从厨房探出头,围裙上沾着点白面,手里还攥着根擀面杖:“回来啦?快洗手,饭马上好,今天炒了青椒鸡蛋,你昨儿个念叨的。”
晚饭过后,天慢慢暗下来,窗外的星星一颗接一颗冒出来,闪着淡淡的光——不像夏夜那么亮得扎眼,倒带着点山夜的清透。孩童把课本放在枕头边,翻开夹着叶子的那一页。叶子安安静静地躺着,叶脉在灯光下看得更清,像谁用细笔描的小格子,边缘的黄好像又柔了点。
趴在窗边往外看,风轻轻吹着院子里的梧桐叶,沙沙地响,没了午后的燥热,带着点田埂上玉米叶的清爽——还混着远处山涧流水的细响。伸手摸了摸课本里的叶子,指尖触到那道小小的纹路,又触到书页上的铅字。
风还在吹,梧桐叶混着山涧响,虫鸣轻细,叶子在纸上,安安静静的。
作者简介:冰溪洋(系笔名),原名杨锡冰,男,河南信阳商城人,娱评人、知名散文创作者、资深博主,河南省微电影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其大量作品覆盖中国作家网、央视网、人民网、凤凰网、中国知网、大河网、顶端新闻、大象新闻、今日头条、百度新闻、网易新闻、搜狐新闻、简书等众多主流网络平台。曾荣获责任中国——人民网2011年度、2012年度十大社会责任博客,人民网2014年度十大微博网友;央视网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精英博主奖、2012年度十大人气草根博主奖、2013年度十大草根名博;河南日报社顶端新闻2024年度顶端文学十佳散文创作者、2024顶端人气创作者TOP100;入围“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评选”200名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