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溪洋‖化夏

冰溪洋 原创

2025-09-08 10:01

作者: 冰溪洋

日头把柏油路晒得泛出油光,蝉在老槐树上扯着嗓子喊,连风刮过来都带着股子烫人的热气。小卖部那台掉漆的冰柜蹲在门口,压缩机嗡嗡转着,像头喘气的老黄牛,冰柜旁晒着串成串的玉米,金晃晃的,沾着点午后的阳光。远处田埂上的稻草人立着,蓝布衫被风吹得轻轻晃,倒像另一个自己。

穿蓝布衫的老人掀冰柜上的厚棉门帘,“呼”地涌出来的白气裹着冰凉的甜香,瞬间压下了周身的燥热。手指刚碰到冰棍的包装纸,就被粘得轻轻一扯——那凉意顺着指尖往骨头缝里钻,连额头上的汗都好像凝住了。

“嘶啦”一声,塑料纸撕开的脆响在午后的安静里格外清楚。冰棍裹着薄霜,赤豆粒嵌在冰中,阳光一晃,像是撒了把碎星星。老人把冰棍举到眼前,指腹蹭过冰面,沾了点凉意,又抬头望了望田埂上的稻草人,嘴角轻轻翘了翘。

第一口咬下去,冰碴子在嘴里“咯吱”响,甜丝丝的凉意顺着舌尖往喉咙里滑,瞬间浇灭了满肚子的火气。老人眯着眼嚼,连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手里的冰棍稳稳当当,棱角分明,像是能攥住这难得的凉快。

没等嚼完第二口,阳光就开始显本事了。冰棍侧面先沁出小水珠,亮晶晶地往下爬,“嗒”地落在手背上,凉得人一激灵。老人赶紧把冰棍往嘴边凑,舌头追着水珠舔,甜意混着凉意更浓,心里却莫名慌起来——这冰,怎么化得这么快?

才眨眼的工夫,水珠变多了。原本挺括的棱角软下来,赤豆粒周围的冰先化开,露出暗红色的豆肉。向阳的一面化得更快,冰面凹下去一块,糖水顺着木棍往下流,滴在蓝布衫上,晕出一小片深色的印子。他左手摸出兜里的蒲扇胡乱扇两下,右手转着冰棍,可糖水还是黏糊糊沾了满手。

有孩子攥着皱巴巴的五毛钱跑过来,凉鞋沾着泥点,裤腿卷到膝盖,额头上的汗滴在水泥地上,瞬间就没了影。“爷爷,要根赤豆的!”孩子踮着脚往冰柜里瞅,眼神亮得像刚才冰棍上的光。

老人应着,掀帘拿了根冰棍递过去。孩子的笑声落进耳朵里,老人的手不自觉摸向裤兜。看着孩子急急忙忙撕开包装纸,嘴角沾着白霜啃得“咯吱”响,他忽然想起几十年前——那会儿冰棍用自行车驮着卖,木箱里垫着锯末,一毛钱一根,自己攥在手里舍不得吃,最后化得满手糖水,连指缝里的甜都不肯放过。

风吹槐叶沙沙响,冰棍化得更快了。刚才还能攥住的冰,这会儿只剩小半截,糖水顺着木棍流到手腕。老人加快速度,却总咬到木棍,嘴里的甜意没品够,手里的冰棍又矮了一截。他掏出裤兜里的手机,屏幕上是去年孩子回家拍的照片,照片里的人也拿着冰棍,笑得比太阳还亮。

终于,木棍上只剩一小块残冰,颤巍巍的像要掉下来。老人把最后一点冰含在嘴里,凉意慢慢散开,甜丝丝的味道却更清楚。最后一滴糖水从木棍顶端滑下来,“啪”地落在地上,在滚烫的水泥地上印出个深色小圈,没等看清形状,就被热气烘得没了踪影。

手里只剩一根光秃秃的木棍,湿漉漉的,沾着点没散的甜。老人捏着木棍,看着孩子蹦蹦跳跳跑远,背影融进田埂边的绿里。他又望了望槐树上的蝉,田埂上的稻草人还立着,影子被日头拉得老长,心里那点怅然慢慢淡了。风再吹过来时,槐树叶的影子晃在冰柜上,像把刚才的甜,轻轻盖在了心上。

老人把木棍扔进垃圾桶,往冰柜里添了几块冰。压缩机还在嗡嗡转着,日头还挂在天上,蝉还在叫,可他的脚步慢下来,手里的蒲扇轻轻扇着——舌尖上,好像还留着那点凉。

作者简介:冰溪洋(系笔名),原名杨锡冰,男,河南信阳商城人,娱评人、知名散文创作者、资深博主,河南省微电影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其大量作品覆盖中国作家网、央视网、人民网、凤凰网、中国知网、大河网、顶端新闻、大象新闻、今日头条、百度新闻、网易新闻、搜狐新闻、简书等众多主流网络平台。曾荣获责任中国——人民网2011年度、2012年度十大社会责任博客,人民网2014年度十大微博网友;央视网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精英博主奖、2012年度十大人气草根博主奖、2013年度十大草根名博;河南日报社顶端新闻2024年度顶端文学十佳散文创作者、2024顶端人气创作者TOP100;入围“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评选”200名单 。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