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溪洋‖邻家枝头的夏天

冰溪洋 原创

2025-09-08 09:15

作者:冰溪洋

夏天总来得轰轰烈烈,日头把晒谷场的黄土烤得发烫,蝉在村头的老榆树上扯开嗓子唱,连穿堂风都裹着股麦秸秆的热烘烘气浪。乡下的巷子窄窄浅浅,几户人家的院墙挨得紧,谁家院里的果树长过了墙头,熟了的果子就在风里晃悠,馋得巷口的孩子们直咽口水。

那年小满刚过,二柱家斜对门的李奶奶院里,那棵老桃树又挂满了红疙瘩。粉扑扑的桃子挤在枝桠间,有的顺着墙头垂到巷子里,绒毛在阳光下亮晶晶的,风一吹,甜丝丝的果香就漫开,能飘半条街远。李奶奶腿脚不利索,平时很少出院门,只在傍晚搬个小马扎坐在门口择绿豆。竹筛里的绿豆滚得沙沙响,见了孩子总笑眯眯地往人手里塞块薄荷糖,糖纸在夕阳下闪着光,剥开来,凉丝丝的甜气直钻鼻孔。

几个半大孩子在巷口的桐树荫下弹玻璃珠,手指勾着弹珠瞄准,眼睛却像被磁石吸着似的往墙头瞟。三儿用胳膊肘碰碰石头:"摘几个尝尝?"石头立马摆手:"李奶奶知道了要骂人的。"话虽这么说,脚下却像生了根,谁都没挪窝。日头爬到头顶时,蝉鸣更稠了,空气里的甜香也浓得化不开,馋得人舌尖发麻。

等李奶奶屋里的竹椅"吱呀"声渐轻,估摸着老人家睡午觉了,几个孩子猫着腰溜到墙根。三儿自告奋勇当望风的,扒着墙缝往里瞅;石头搬来院里的破板凳,踩上去够最矮的那枝;二柱蹲在地上,紧张得手心沁出细汗,书包敞着口,像只等食的小兽。

墙头的砖缝里长着马齿苋,石头站在板凳上晃晃悠悠,伸手够了三次才抓住枝条。老桃树的枝桠带着韧劲,被拽得"沙沙"响,吓得底下俩孩子赶紧捂嘴。指尖刚碰到最红的那个桃子,温乎乎、圆滚滚的,轻轻一拧就落进手心。谁知脚下板凳一滑,"哐当"一声摔在地上。屋里的竹椅"吱呀"声突然停了,紧接着传来李奶奶的咳嗽声。三个孩子魂都吓飞了,二柱拽起石头就跑,三儿还不忘抓了书包里的两个桃子,跑出老远才敢回头,见李奶奶没出来,瘫在打谷场的麦秸垛旁直喘气。

躲在麦秸垛后面分果子,粉白的果肉上还带着细绒毛,咬一口汁水顺着下巴往下淌,甜里裹着点脆,比供销社卖的水果罐头还多几分清爽。可没等吃完,三儿突然低低地说:"李奶奶平时总给咱们糖吃......"

这话一出,谁都没了声。刚才的兴奋劲儿像被戳破的气球,嘴里的甜味也悄悄蒙上了层涩。怀里的桃子被挤得冒了汁,粉红的甜水洇湿了衣角,像道洗不掉的印记。

之后几天,几个孩子见了李奶奶都绕着走,像做错事的小猫,生怕被问起桃子的事。直到某天傍晚,李奶奶在门口喊住他们,手里端着个竹筛子,粉嘟嘟的桃子在筛子里堆得冒尖。"那天听见院里有响动,就知道是你们这些猴崽子。"老人家笑着往孩子们手里塞,满是皱纹的手带着暖烘烘的温度,"果子熟了本就该给娃娃吃,下次想吃跟奶奶说,踩着板凳多危险。"

夕阳把李奶奶的白发染成金纱,竹筛里的桃子在余晖里闪着光。孩子们手里的果子沉甸甸的,清甜的汁水淌进心里,比那天偷摘的更甜,却再也没有当初那种又怕又喜的滋味了。

如今巷子里的老桃树还在,每年夏天照样把枝头探过墙头,只是李奶奶已过世多年。集市上的桃子一年四季都摆得齐整,装在印着花纹的纸盒里,甜得规规矩矩,却总吃不出当年的味道。偶尔路过老巷子,风里仿佛还飘着桃儿的清香,恍惚能看见几个猫着腰的小身影,听见墙头的果子在风里摇晃,还有那声藏在蝉鸣里的枝叶"沙沙"响。一想起,鼻尖就泛起淡淡的甜。

作者简介:冰溪洋(系笔名),原名杨锡冰,男,河南信阳商城人,娱评人、知名散文创作者、资深博主,河南省微电影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其大量作品覆盖中国作家网、央视网、人民网、凤凰网、中国知网、大河网、顶端新闻、大象新闻、今日头条、百度新闻、网易新闻、搜狐新闻、简书等众多主流网络平台。曾荣获责任中国——人民网2011年度、2012年度十大社会责任博客,人民网2014年度十大微博网友;央视网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精英博主奖、2012年度十大人气草根博主奖、2013年度十大草根名博;河南日报社顶端新闻2024年度顶端文学十佳散文创作者、2024顶端人气创作者TOP100;入围“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评选”200名单 。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