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溪洋‖字里行间觅清凉
作者:冰溪洋
七月的午后,是口密不透风的蒸笼。柏油路晒得泛油光,踩上去,热气顺着鞋底往裤管里钻,烫得人下意识抬脚。空气里浮着轮胎摩擦的焦糊味,混着墙角垃圾桶飘出的酸腐气,闷得人胸头发紧,连咽口唾沫都觉得黏滞。老槐树顶,蝉鸣炸成一团,一波叠着一波,把热浪搅得更稠。树叶蔫蔫地耷拉着,连风过时的摇晃都透着无力,失了魂儿似的。
窗台上,薄荷蜷成一个个小筒,边缘焦得发脆,碰一碰就簌簌掉渣。风扇嗡嗡转着,扇叶蒙了层灰,转起来像拖着千斤重,吹出的风裹着体温,沾在皮肤上,黏腻腻的。刚用凉水抹过的额头,水珠还没干透,细汗就又沁了出来,顺着鬓角往下滑。此刻的清凉,成了最奢侈的念想。不止盼一阵风、一片荫,更盼心头那团躁动的火苗能沉下去,像井水浸透的西瓜瓤,从里到外透着沁骨的爽利。
超市冷柜前,有人对着速冻饺子盒出神,手指在玻璃门上按出一个个湿印。井台边,湿漉漉的井绳缠着西瓜,在日头下亮晶晶地反光,井水顺着绳结滴在青石板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痕。书架,静静立在阳光的斜照里。书脊明明灭灭,像一片片等待涉足的绿荫。指尖划过那些厚薄不一的纸页,粗糙的、光滑的、磨出毛边的,忽然停住——一抹青灰色的冷调撞入眼帘,封面印着莽莽雪山,峰顶还沾着点白,像没化尽的霜。那颜色,像三伏天里猝不及防灌下的第一口井水,心尖儿猛地一“咯噔”。
掀开书页,油墨混着旧纸张的微凉气息无声漫溢。是本极地科考的散记。开篇便是南极暴风雪。铅灰色的天沉沉压着冰原,雪粒子抽打着帐篷,噼啪作响,像有无数细沙在使劲拍门。队员呼出的白气,瞬间凝成霜花,细碎的冰晶缀满了睫毛,眨眼时能听见轻微的“沙沙”声。读着这些字句,窗外的蝉鸣竟似远了,像被风雪挡在了另一扇门外。风扇搅动的热风里,恍惚间掺进了一丝虚幻的凉意,顺着后颈悄悄爬上来。
冰缝深处,透出幽蓝的光芒,作者说,像“冻住的闪电”。企鹅蹒跚着,肚子贴在雪地上滑行,在雪地上留下一行行梅花似的爪印,蜿蜒伸向遥远的海冰,尽头处,冰与海蓝得几乎分不清。深夜里,极光如一条绿色的河,在天幕上无声流淌,将冰原映照得忽明忽暗,神秘而苍凉。读到冰镐凿进冰层的脆响,仿佛真听见那“叮”的一声,冰屑飞溅起来,落在手背上似的,指尖竟也泛起一阵凉意。再摸书页,纸质薄而挺括,竟觉比桌面凉润几分,额角的汗珠也悄然收敛了,只留下淡淡的盐痕。
书页翻动,潜入深海。深潜器沉降,千米之下,阳光被海水层层滤尽,化作一片永恒的幽蓝。黑暗中,安康鱼头顶的小灯笼幽幽明灭,像遗落在海底的星星。海参舒展着柔软的身体,像一匹匹沉静的黑绸,在冰冷的洋流中缓缓飘荡,触须随波轻摇。这些文字,让闷热的午后陡然有了纵深。仿佛自己也蜷在那狭小的舱内,隔着舷窗,凝视着无边无际的深蓝,连呼吸都不由得放慢,放长,生怕惊扰了这片寂静。
偶尔抬眼,窗外的老槐树叶依旧卷着边,叶尖焦黑,像被火燎过。街角,卖冰粉的小车冒着白汽,玻璃罩上凝满水珠,滴滴答答往下坠落,在车板上积成小小的水洼。然而,目光一旦落回书页,那些燥热便退成了模糊的背景音。此刻,正读到科考队员在风雪帐篷里煮姜汤,铝锅咕嘟咕嘟冒着泡,姜的辛辣混着雪的清冽从字里飘出来。奇异地,屋里盘旋的热风,似乎也添了几分温润的气息,吹在脸上不那么灼人了。其实,书页何曾真正变凉?风扇依旧不知疲倦地转动,发出单调的嗡鸣。只是心口那团燥火,不知何时,已悄然熄灭。那些关于冰雪、深海、寒夜的文字,像无数把无形的小扇,在心底轻轻摇动,扇开了一片澄澈清凉的天地。
这时才懂得,真正的避暑,未必在空调的冷气里,更在那些能让心沉静下来的字句之间。合上书页,夕阳的金辉斜斜铺满桌面,在纸页上投下细长的光影,像给雪山镀了层金边。蝉声依旧聒噪,心却如同被清凉的井水漫过,一片澄澈通透。书脊上的雪山在余晖里泛着微光,仿佛将整个南极的寒意,都封存在了这方寸纸页之中。
暮色四合,远处隐隐传来低沉的雷声,闷闷的,像在云层后翻书。这本带来清凉的书,静静躺在桌上。纸页间,仿佛依然萦绕着南极的风雪、深海的幽寂。原来,当暑气如沸,最珍贵的清凉,不在别处,它就在那能让心神栖止的文字里——在字里行间,悄然筑起的那座永恒的清凉之居。
作者简介:冰溪洋(系笔名),原名杨锡冰,男,河南信阳商城人,娱评人、知名散文创作者、资深博主,河南省微电影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其大量作品覆盖中国作家网、央视网、人民网、凤凰网、中国知网、大河网、顶端新闻、大象新闻、今日头条、百度新闻、网易新闻、搜狐新闻、简书等众多主流网络平台。曾荣获责任中国——人民网2011年度、2012年度十大社会责任博客,人民网2014年度十大微博网友;央视网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精英博主奖、2012年度十大人气草根博主奖、2013年度十大草根名博;河南日报社顶端新闻2024年度顶端文学十佳散文创作者、2024顶端人气创作者TOP100;入围“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评选”200名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