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销量狂飙背后,官媒点名P7+车型的危机何解?
近期,多家车企相继披露8月交付量或销量,有人欢喜有人愁。
愁的是理想汽车,其8月销量数据显著放缓,滑坡态势凸显。具体数据来看,理想汽车8月交付新车降至28529辆,同比下滑40.72%,环比下滑7.17%;今年以来,其累计交付量26.32万辆,同比下滑8.64%。
喜的是小鹏汽车,其销量大涨一改前两年月销量不足一万的颓势。具体数据来看,小鹏汽车8月共交付新车3.77万台,同比增长169%,环比增长3%,单月交付量再创历史新高。2025年1-8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27.16万台,同比增长252%。
欢喜忧愁之间,各大车企亦有自己的“劫”要渡。
量增利薄,盈利节点将至
众所周知,2022年末,小鹏G9的市场表现未达预期,这一关键产品的失利直接导致小鹏汽车后续销量与营收显著下滑,一度引发外界对其战略落地能力的质疑。
财报显示,2023 年小鹏汽车实现营收 308 亿元,同比增长 2%,然而净亏损高达 108 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同时,小鹏汽车在2023年共交付141601万辆,车交付量明显落后于蔚来和理想,甚至被零跑汽车超越。
如今,小鹏汽车依托新品矩阵的加速落地,推动营收规模与交付量双双实现翻倍级增长,重归行业高增长主赛道。
财报数据显示,小鹏汽车2025年上半年收入340.9亿元,同比增长132.5%;净亏损11.4亿元,同比大幅收窄57%。此外,上半年小鹏汽车推出2025款小鹏G6、2025款小鹏G9、2025款小鹏X9、小鹏MONA M03 Max版、小鹏P7+ 超长续航Max旗舰版等五款改款车型,交付量创下历史新高。
值得警惕的是,小鹏汽车主销车型MONA M03售价在15万元以下,对其品牌高端化建设不利,能否按时盈利亦是个问题。
一方面,尽管小鹏汽车通过推出低价车型短期内快速拉动了销量,但这种策略或使品牌长期被锚定在中低端市场,削弱高端市场的溢价空间。以品牌销量支柱MONA M03为例,其定价锁定11.98万-13.98万元价格带,贡献近半销量,这一价格定位易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中低端认知。
另一方面,随着亏损持续缩窄,小鹏汽车公开承诺2025年第四季度将实现盈利,但业务结构失衡,能否实现盈利仍是个未知数。财报数据显示,小鹏汽车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也提升至16.5%,但汽车毛利率仅为12.6%,而技术服务收入毛利率高达60.1%。
总之,尽管销量大幅增长但小鹏汽车业务结构失衡、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市场份额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这些因素都为小鹏汽车盈利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官媒点名P7+隐患,暴露小鹏产品力不足
过去几年,在政策红利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价格战成为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常用手段,各类补贴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市场真实需求。随着补贴退坡和市场竞争加剧,单纯依靠低价策略已难以维持长期发展。
与此同时,产品力竞争成为行业新焦点。
在消费者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点从单纯的价格因素,逐渐转向续航里程、充电效率、智能驾驶体验、车辆安全性能等综合指标。在车企端,车企纷纷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长续航电池技术、快速充电解决方案、智能座舱系统等成为各家车企突破的重点领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小鹏汽车被曝出严重产品质量问题,格外引人注目。
官媒新华网一篇文章名为《车主反映:一边隐瞒缺陷,一边更换部件!小鹏疑似“瞒天过海”消解汽车召回政策》的文章指出,小鹏汽车对P7+车型方向机助力失灵问题采取“打胶掩盖、OTA升级隐瞒、缓慢更换部件”等规避召回责任的行为。
更令人担忧的是,除了小鹏P7+这一款车型,部分小鹏X9车主还遇到了空气悬挂系统突然损坏问题。而面对消费者的投诉,小鹏售后仅告知这属于“正常现象”,这种回应方式进一步加剧了车主们的不满情绪。
毫无疑问,小鹏P7+转向机质量问题的爆发,势必会给小鹏汽车带来不小的影响。
从产品力角度看,转向机作为汽车核心部件,其质量直接关乎整车操控性与安全性。小鹏 P7 + 转向机缺陷严重削弱了产品竞争力,即便该车型在智能座舱、外观设计等方面,有一定优势,消费者在安全隐患面前也会望而却步。
从品牌角度来看,产品质量问题不仅影响品牌形象,削弱消费者对其信任感,更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存发展。
特斯拉凭借成熟的电池技术与先进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在高端市场屹立不倒;蔚来通过打造高端服务体系与换电模式,赢得了一批忠实用户;理想聚焦家庭出行场景,精准定位,产品销量稳步增长。而小鹏汽车因 P7 + 转向机问题,陷入质量泥沼,品牌美誉度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关键是,据报道,小鹏汽车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方向机上“打胶”,并通过OTA升级隐瞒故障,同时缓慢更换部件,而不是正式召回问题车辆。新能源汽车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关键看企业如何解决,这样处理方式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产品质量控制存在问题,更暴露出企业对消费者安全的责任意识欠缺。
在新能源汽车竞争下半场,产品力、品牌力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小鹏汽车若不能正视产品质量问题,尽快给出负责任解决方案,恐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掉队。
机遇与挑战并存,常胜将军难当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充满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从机遇方面看,市场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技术突破带来产品创新机会,海外市场开辟新增长点,这些因素为车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外销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以比亚迪为例,凭借纯电与插混双线发力,比亚迪在重点新兴市场取得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其海外销量突破47万辆,超出其2024年全年海外销量5万以上,同比暴增80.6%。
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造车新势力也正在以更加灵活的姿态加入到全球竞争中。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2025成都车展上表示,7月首台印尼本地化生产的小鹏X9正式交付,开启了小鹏汽车全球本地化生产战略。
与此同时,市场挑战也同样严峻,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技术路线存在不确定性、供应链稳定性不足、消费者要求不断提高,多重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
这些挑战考验着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的综合实力。最直接的体现是,月度、季度、年度销量排行榜上,车企位置更迭频繁,没有哪家造车新势力企业能够长期稳坐头把交椅。
综上所述,即使是头部车企,也难以避免销量的大起大落。曾经的销冠可能因为一款车型的失利或一个技术失误而迅速跌落神坛。市场没有常胜将军,每一家车企都可能在起伏轮回中被淘汰,小鹏汽车需要把握每一个机遇,也要谨慎解决每一个投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