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有米”“稳融花”顶风作案,年化利率飙至120%,背后链向3·15曝光平台

九州商业观察 原创

2025-09-06 10:41

距离《助贷新规》正式实施不足一个月,网贷行业本应进入合规整改冲刺期。然而,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上,“花花有米”“稳融花”两款借款产品的投诉量持续攀升,用户反映的高额隐性收费、合同信息模糊、暴力催收等问题,将网贷行业“换壳逃监管”的乱象再次推向台前,部分产品实际年化利率甚至突破120%,远超36%的法定红线。

借款成本“猫腻多”:明息低暗费高,合同成“糊涂账”

“借6000元分12期,总还款要8156.64元,前三期每期还1046.32元,后面九期每期557.52元,多出的1400多元被算成‘咨询费担保费’,要发票还不给。”一位用户在投诉“花花有米”时无奈表示。经计算,该笔借款年化利率达60.64%,是法定利率上限的1.68倍。

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有用户通过“花花有米”匹配借款2万元,分12期还款,前3期每期需还3487.74元,剩余9期每期1858.41元,累计总还款27188.91元,年化利率高达60.9%。投诉信息显示,这笔借款中包含2040.03元“撮合服务费”和1080元“担保费”,两项费用占借款总额的15.6%,但在借款时并未明确告知。

相较于“花花有米”,“稳融花”的高息问题更为离谱。2024年7月,有用户在“稳融花”借款8000元,分12期还款,前三个月每月还1500.75元,后九个月每月还708.04元,总还款10874.61元,经媒体按IRR(内部收益率)计算,年化利率达105%。更有用户反映,在“稳融花”借款1万元分12期,每期需还1472元,提前结清找不到入口,按此计算年化利率高达120.36%,相当于借1万元一年要还近1.2万元利息。

除了高额费用,合同信息不透明也成为用户投诉的重灾区。有用户投诉称,在“花花有米”借款8000元,放款账户为“商盟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但平台始终不提供完整合同,乙方、丙方的真实名称被隐藏。还有用户表示,借款后看不到具体的还款本金与利息拆分,仅能看到每期需还的总金额,“连自己还的钱里多少是本金、多少是利息都不知道,感觉被蒙在鼓里”。

导流链条错综复杂:多平台“牵线”,空壳公司操盘

投诉信息梳理发现,“花花有米”的流量来源十分广泛,花鸭借款、融360、你我贷、极融等知名平台均为其提供导流服务。有用户在你我贷申请补充贷款时,被引导至“花花有米”APP,随后又被跳转至“天源花”平台借款1.1万元,次日却被广州市花享云科技有限公司扣除1430元“权益卡”费用,放款方则显示为陕西长银金融有限公司。

更混乱的是,“花花有米”在收到用户借款申请后,会将用户匹配至第三方平台下款,资方主体频繁更换。有用户通过“花花有米”匹配“天源花”借款1.1万元,下款后显示资方为中原消费金融;另有用户通过花鸭平台导流至“花花有米”借款2万元,资方信息未在合同中明确标注。这种“导流-匹配-下款”的多层嵌套模式,不仅让用户难以追溯资金来源,也为后续的维权增加了难度。

从运营主体来看,这些高息借款产品的背后多为空壳公司。企查查信息显示,“稳融花”运营主体为广西云腾智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西云腾”),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注册资本200万元,实缴资本为0,2024年员工人数仅1人,经营范围中无任何金融类相关服务。股权穿透发现,广西云腾持有浙江钱都信息服务有限公司65%股份,而后者前身为P2P平台“钱都金服”,已于2025年5月29日决议解散,其历史股东曾包括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广西云腾实控人陈素远名下还关联着6家公司,其中南宁小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小苔科技”)拥有“米米钱包APP”软件著作权,备案了“多惠甄选”“百灵美选”两款APP;广西花花有米米钱包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安稳借”场景消费分期产品软著,备案了“百灵办单”小程序。值得注意的是,小苔科技虽注册在广西,但其官网曾显示办公地位于杭州市拱墅区东新路690号520室,与杭州云驱智汇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杭州云驱智汇”)地址完全重合。

杭州云驱智汇的股东信息同样可疑。该公司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本100万元,实缴资本0,参保人数0,股东为叶兴淼和杨绍欢——而杨绍欢同时也是广西云腾的股东。更关键的是,杭州云驱智汇使用的公司邮箱,与“盈盈有钱”关联公司杭州鼎贤财务管理有限公司(由“盈盈理财”叶进武实际控制)一致,且“花花有米”上架主体广西企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也留有该邮箱。

关联“盈盈有钱”旧部,资方涉嫌违规跨省放贷

提到“盈盈有钱”,不少人仍有印象——它正是2019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714高炮”平台,创始人为原支付宝高管叶进武。当年曝光后,“盈盈有钱”虽下架整改,但据媒体报道,其仍通过“间接导流”方式为高息网贷平台提供支持。同年12月,央视新闻再次曝光“套路贷”问题,“盈盈有钱”再次上榜,有用户反映通过51公积金管家向其借款,实际年化利率最高达76.08%。

如今,“花花有米”“稳融花”的运营模式与“盈盈有钱”高度相似。公开信息显示,“盈盈理财”曾投资抚州爱盈普惠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现更名为抚州高新区熊伟建材有限公司),叶进武至今仍持有该公司股份。而“花花有米”的前身正是曾被51公积金导流的“金元贷”,当时“金元贷”IRR年化利率已达77%,如今换壳为“花花有米”后,利率仍维持在80%-100%区间,与“盈盈有钱”的高息模式如出一辙。

除了运营模式关联,“花花有米”“稳融花”的资方合规性也存疑。用户投诉显示,两款产品的资方多为地方小贷公司,包括南宁市新源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新源达小贷”)、南宁市鼎荣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企查查信息显示,新源达小贷的经营范围仅为“小额贷款业务”,不含互联网贷款业务,更不具备跨省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资质。但从投诉情况来看,新源达小贷的借款人遍布全国,明显涉嫌跨省放贷。

根据《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公司,注册资本需不低于5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而新源达小贷等地方小贷公司,注册资本远未达到这一标准,却通过与“花花有米”“稳融花”合作开展跨省放贷业务,背后是否存在“牌照出借”问题,亟待监管部门核查。

新规落地在即,穿透式监管亟待发力

《助贷新规》即将落地,旨在规范助贷业务流程、明确各方权责、遏制高息放贷。但“花花有米”“稳融花”的乱象表明,部分平台仍在通过“换壳运营”“多层导流”“借牌放贷”等方式逃避监管,将合规要求抛之脑后。这些空壳公司没有金融资质,却能借助知名平台导流、地方小贷公司提供资金,堂而皇之地在应用商店上架高息产品,暴露了当前网贷监管中的漏洞。

业内人士指出,要遏制这类乱象,关键在于强化“穿透式监管”——不仅要监管借款产品的运营主体,还要追溯流量导流方、资金提供方的责任,杜绝“平台导流赚佣金、小贷公司借牌收利息、空壳公司操盘躲监管”的链条式违规。同时,应用商店也应加强上架审核,对无金融资质、投诉量高的借款产品及时下架,从源头切断违规产品的传播渠道。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助贷新规》落地前,借款时需格外谨慎,仔细查看合同条款,通过IRR公式计算实际年化利率,避免陷入高息陷阱。若遇到隐性收费、暴力催收等问题,应及时保留证据,向监管部门或投诉平台反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助贷行业的合规转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监管、平台、消费者共同发力。在《助贷新规》即将实施的关键节点,对“花花有米”“稳融花”这类顶风作案的平台进行严厉查处,不仅能震慑违规企业,更能为行业合规发展扫清障碍,让网贷真正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满足合理融资需求”的本质。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