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宛城区:多维发力保障农田灌溉
眼下正值秋粮生长关键期,走进南阳市宛城区田间地头,清澈水流顺着沟渠流淌,滋润着连片的秋作物。针对65万亩秋粮生长的灌溉需求,宛城区统筹施策,通过疏通沟渠、科学调度、党建引领等举措,打出灌溉“组合拳”,为秋粮稳产增收筑牢水利根基。
沟渠清淤,畅通“灌溉动脉”
“以前,想浇地得排3天队。现在沟渠通了,一天就能浇完地,还省了三成水!”茶庵街道周庙村种粮大户张怀奇的话,道出了沟渠畅通带来的实效。作为保障灌溉的关键抓手,茶庵街道先后投入近200万元,组织机械与人力对辖区内沟渠进行全面清淤疏浚,累计疏通干支沟渠54公里,打通堵点58处。同时,开展“四沟四渠”集中整治工作,购置专业设备组建机井维修服务队,上门解决农户浇灌难题,构建起“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农田水系网络。
在宛城区金华镇,当地以党建为引领,将沟渠连通作为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实践载体。该镇相关负责人深入勘察,精准制定“一渠一策”方案,党员干部驻点指导,施工队分片攻坚,以机械化作业提升效率。截至目前,已清理排水沟22条、共13740米,疏通干支沟渠59公里,覆盖全镇24个行政村,打通堵点62处,同步完成新修管桥、平整道路等配套工程,让昔日淤堵的沟渠重焕活力,水流速度与灌溉效率显著提升。
科学调度,下好“抗旱一盘棋”
依托灌区腹地优势,宛城区建立“渠灌+井灌”双水源供水系统,通过以渠补源、以井保丰实现水资源合理调配。同时,实施回灌补源,拦蓄灌溉尾水补充河道生态流量,让水源经斗渠、农渠直达田间,实现科学调度与互补互济。在此基础上,宛城区推广“渠灌+井灌+移动喷灌”结合模式与“小水浅浇”技术,盘活各类水源,实现节水增效。
针对缺乏劳动力的群众、困难户和孤寡老人,宛城区组织当地党员干部成立“抗旱先锋队”,开展“一对一”帮扶,确保农田应浇尽浇。目前,宛城区灌区26条骨干渠道引水总量达3740.6万立方米,投入抗旱设备2.4万台套,动用机电井5800眼,玉米、大豆等秋作物长势良好,丰收态势明朗。
宛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农田灌溉和防洪抗旱薄弱环节,深化沟渠连通整治,织密“水网线”,以坚实的水利基础护航秋粮丰收,让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效能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陈书洁 李岚)
供稿:南阳市宛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