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迈入“空中运输”新时代:无人机“空降”解难题

科技新时讯 原创

2025-09-05 15:51

文/梁仲 王晓曦

昔日靠人力肩扛、骡马托运,耗时数天仍难越陡峭山路,如今凭无人机吊装,半小时即可完成“空中投送”。重庆市地矿局136地质队在丰都武平海拔1300米的山区矿山勘查现场,载重600斤的大型货运无人机成功转运钻机设备,彻底打破山区勘查“运输难”困局,为地质勘查行业智能化转型再添新实践。

据了解,丰都武平矿山勘查区域地势陡峭、植被茂密,多数钻孔位于半山腰,地质人员徒手攀爬已十分艰难,传统的修路再进行设备搬运更是无从谈起。此前,4名搬运人员运输一套拆解后的钻机,需翻越数公里陡峭山路、耗费几天时间。如遇雨天,路面泥泞打滑,人员摔伤、设备损坏风险陡增。

图为  大型货运无人机准备起飞

此次投入使用的大型货运无人机经专业改装,搭载高精度GPS定位、避障系统及智能吊装装置,可自主规划航线避开山体、树木,实现设备“软着陆”,同时能实时监测风速并调整动力,保障复杂山区运输稳定安全。现场数据显示,原本需多人耗时几天的运输任务,无人机仅用了半个小时便完成了,工作效率提升超10倍。

图为  无人机正在吊装钻机设备

“这不仅解决了运输痛点,还拓展了勘查范围。”项目负责人表示,以往受运输能力限制,勘查团队只能在平缓区域布设钻孔,部分高潜力矿化带易被遗漏。如今无人机可灵活深入深山复杂区域,钻孔布设精准度显著提升。此外,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还能同步采集地形、植被数据,为钻孔设计与生态保护提供支撑,实现“运输+勘查”双重价值。
无人机吊装技术在山区地质勘查的应用,标志着传统地质勘查向“智能化、安全化、绿色化”转型迈出关键一步。未来,随着无人机与无人车、卫星遥感等技术深度融合,将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勘查网络,为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勘查注入科技动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地矿局136地质队)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