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委会来了个年轻人:乡村振兴中走出人生第一步

正观特稿 原创

2025-09-05 15:23

正观新闻记者 古晨茜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序曲中,无数青年才俊奔赴广袤乡村。他们带着对乡村的好奇和探究,怀揣着服务群众的激情和理想,踏入社会,为乡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带去了新气象。

郑州市统计局选调生、巩义市竹林镇镇北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助理、1999年出生的郭乐宜,便是这众多青春身影中熠熠生辉的一员。

走出校门考上选调生后,单位派遣郭乐宜前往巩义市竹林镇镇北街社区开展为期两年的基层服务。将近两年乡村工作的磨砺,她实现了从象牙塔中的学子,到脚踏实地为民服务的党员的华丽转身,更在实践中领悟了党“把理想信念扎根在基层”这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

郭乐宜被评为2024年竹林镇“优秀党员”

初入社区,在“五星党支部”建设中感受党心与民心

“小郭,咱们支部要参评‘五星’党支部,评选材料的撰写工作就交给你了。”

“五星”党支部建设是省委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刚来居委会还不到两周的新人郭乐宜,就接到了书记交待的重磅任务。对她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硬仗。

“刚接下任务的时候,心里十分忐忑,觉得自己没什么经验,这么重要的材料,万一写不好怎么办。”她将自己的担心讲给了办公室的同事们。“没事,放心大胆地写。”同事们的鼓励,给了郭乐宜很大信心。

之后的时间里,郭乐宜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与党员、群众深入交流,查阅历年资料,详细了解支部的发展历程、工作亮点以及群众的需求和期望。

镇北街社区长期坚持周例会、周学习、周升旗制度,书记带领三委班子成员做到人民群众第一,服务群众至上

坚持做到党员分包五必到;坚持“三评”制度;积极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建厂;围绕集贸市场人流与场地优势,打造小吃街“烧烤不夜城”;积极推进“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加快制度完善;健全多元共治社会治理体系……

大量翻阅资料后,一项项工作、一个个节点,镇北街社区规划的成果,如积木般在郭乐宜脑海中逐渐拼凑成型。“也是这段时间,让我对居委会的工作有了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

夜晚,山上静悄悄,偶尔传来几声虫鸣鸟叫,办公室里却依旧灯火通明。郭乐宜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写上一段,就停下来再反复斟酌,力求能准确、精炼地展现居委会工作风采。

经过两周的努力,郭乐宜圆满完成了任务。她撰写的文章不仅在河南日报客户端全文刊登,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这个默默在基层耕耘的居委会,更为镇北街社区成功获评五星党支部添砖加瓦。

而郭乐宜也从材料的梳理之中,第一次体会到了居委会工作的重量:它不仅是纸上的墨迹,更是党心与群众之间架起的桥梁。

群众有事立即办,真心换民心

“因为很少在乡村居住,我来之前,对于乡村工作的理解就是琐碎、简单这类印象”,郭乐宜回忆道。但来到镇北街区后,她才惊讶地发现,如今的乡村,街道整洁有序、居委会宽敞明亮、工作条理清晰,早已不是昔日印象里的景象。

但日常工作,终归要落到一件件平凡小事上。郭乐宜和同事们的工位在居委会一楼大厅,居委会的大门每天向居民敞开,谁有情况要反映,一推门就能找到工作人员。

“印象最深的是去年,社区管辖内的一个安置小区的物业和居民因为物业费产生矛盾,导致电梯维护不及时、小区环境差等各种问题出现。当时,有一群情绪激动的居民来居委会反映情况,要求解决问题。”

正在工作的郭乐宜和同事们,立刻放下手中工作,热情接待了小区居民。她们一边耐心地安抚居民们的情绪,一边认真倾听每一位居民的诉求,详细记录下反映的问题。

随后迅速行动起来,牵头组织居民代表召开会议,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会议上郭乐宜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次讨论和协商,最终居委会拍板决定由居民自治自管,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负责小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圆满解决了问题。

“今年7月,我们居委会还特意提供了镇北街暑期爱心托管服务。”居委会免费帮忙看孩子,让大人能够安心出门工作,这项贴心的服务一经推出,立即获得了不少家庭的热烈响应。

郭乐宜设计的海报

每天清晨,都有三十多个孩子被家长送到居委会。郭乐宜和同事们承担起了管理孩子的任务。早早等候在那里,微笑着迎接每一个孩子的到来。

在托管班里,郭乐宜既是老师,又是孩子们的大朋友。她耐心地辅导孩子们写作业,遇到难题时,她总是循循善诱,引导孩子们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课间休息时,她和志愿者们会组织孩子们做游戏、看电影……欢声笑语回荡在居委会的每一个角落。

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居委会还专门开展了假期安全教育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案例,向孩子们讲解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知识,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安全、愉快地度过这段时光。

郭乐宜在暑期爱心托管班中给孩子们辅导作业

直到每天将孩子平安交还给家长时,郭乐宜和同事们才会稍稍松一口气。

积极融入农村,当好老年人的“小棉袄”

26岁的郭乐宜,是居委会中最年轻的工作人员。她到来之后,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创新能力,为镇北街区宣传工作注入了一股年轻力量。

互联网时代,短视频是宣传工作的重要渠道。郭乐宜在承担日常宣传工作之余,开始利用个人账号发布短视频,记录自己眼中的乡村生活。

在她的镜头里,村里的美丽风景、文化活动以及党员群众的工作生活场景,都变得生动有趣,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点赞,展示出了乡村的新面貌、新变化。

在同事们眼中,郭乐宜还是当之无愧的工作小能手。无论是需要设计海报、还是帮忙修改图片,只要同事们有技术上的需求,郭乐宜总是立即伸出援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忙解决。

如今乡村老龄化严重,许多年轻人看起来稀松平常的事情,对于老人来说却十分头疼:刷视频的奖励怎么提现,有人加好友咋通过,微信运动怎么找不着了,手机号码咋存……常常有老人拿着手机推门来到居委会大厅求助,只要郭乐宜碰上,她都会耐心帮助他们将问题一一解决。

“之前有一位爷爷,拿着户口本让我帮他在手机上缴纳全家的新农合费用。”郭乐宜告诉记者,当要为老人儿媳妇缴纳时,手机上弹出了一个“重复订单”提醒,“我觉得应该是他儿媳已经交过费了,但那个爷爷觉得不可能。”

郭乐宜让他不要着急,先打电话确认一下。经过一番沟通,确认了其儿媳妇的娘家已经帮她缴纳过了费用,避免了重复缴费,老爷爷紧皱的眉头也终于舒展开来。

“每次成功帮大家解决问题后,心里都会有一股成就感和自豪感。”郭乐宜真诚地说道。

郭乐宜在“三评”会议的学习阶段领学“赵书记精彩语言59条”

如今,她已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的“外来者”,而是用热情与活力,青春和汗水,在这片乡村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实践篇章。

学习竹林精神,点亮青春奋进路

来到竹林镇,首先要学习的就是“竹林精神”。初到时,郭乐宜怀揣着崇敬与好奇,专程前往竹林博物馆参观学习。

踏入博物馆,仿若进入了时空隧道。展厅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实物,将竹林镇在老书记赵明恩引领下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在老书记赵明恩的引领下,一代代竹林人披荆斩棘,谋发展、勇创业,使这一贫瘠的小山村崛起为全国文明镇。

“当看到老书记带领群众开启“引黄入竹”工程,解决了长期困扰这里的缺水问题时,我心底的震撼无法言说,该是拥有多么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敢为人先的勇气,才能完成这样一项工程。”提起老书记的事迹,郭乐宜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走出博物馆,郭乐宜带着对“竹林精神”的深刻感悟,投入到了忙碌而充实的工作中。她惊喜地发现,“爱竹林、比贡献、谋发展、永创业、讲文明、共富裕”的竹林精神,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每一位领导和同事的身上。

“我们社区党支部张书记,作为竹林镇最年轻的党支部书记,一直敢想敢干,是‘竹林精神’的生动实践者。面对上楼住户“种菜难”问题,他积极号召、率先垂范,带领党员干部和社区群众开垦荒地、铺平道路,打造出种植、采摘脚不沾泥的“一米菜园”,保障了辖区群众的“菜篮子”。在他的带领下,镇北街社区经济、环境、居民生活水平节节攀升,这种为民服务、敢拼敢干的精神,让我深受感染。”

镇北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新坡带领大家共同打造“一米菜园”

郭乐宜的同事们,也从不吝啬给予她深切的温暖和关怀。入户张贴发放政策宣传页时如何有效与居民沟通,去乡村大集巡视时怎样以亲和态度做好各项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怎样灵活应变……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郭乐宜不断成长和进步,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工作能手。

这段经历在郭乐宜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乡村大地的工作实践中,她感受到了居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潜力和前景,人也如同蓬勃生长的树苗,努力向下扎根,变得更加坚实、稳重。

虽然两年的驻派生活即将结束,但郭乐宜与竹林镇的缘分未结束。未来,她将带着这段宝贵的经历和深刻的感悟,带着“竹林精神”赋予她的力量和勇气,踏上新的征程。

“我希望将来前往更广阔的天地时,自己能作为一颗螺丝钉,为乡村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郭乐宜坚定表示。

统筹:石闯

编辑:岳炎霖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