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新课堂 千名师生博物馆“云阅兵”
本报记者 董茜
在阅兵仪式的铿锵步伐中感受强军兴国的磅礴力量,在红色文物的历史印记中读懂民族复兴的精神密码。
9月3日,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组织千名师生走进河南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大信博物馆聚落,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阅兵砺志明使命 红馆寻根铸信仰”主题活动。学校创新采用“沉浸式观礼+探寻红色根源”的形式,将阅兵仪式观看、红色文化体验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引导青少年在行走中感悟家国情怀。
红色观礼
以国之盛典铸就国防信仰
9时,千名师生齐聚博物馆红色艺术展区,集体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直播。整齐划一的方阵迈着铿锵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先进精良的武器装备依次亮相,同学们凝神注目,深切体悟人民军队作为文明之师、威武之师、胜利之师、和平之师所传递的坚定底气与民族自信。“目睹国家日益强盛的国防实力,我深切领会到‘强国必须强军’的深刻内涵。”八年级二班李若曦同学激动地说。
伴随着《歌唱祖国》的激昂旋律,学生们挥舞手中的国旗,用最嘹亮的歌声表达对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衷心感谢,对祖国提供幸福安宁生活的深切感恩。
文化寻根
在红色记忆中汲取精神力量
在“红色文化探源”活动中,同学们踏入大信华彩博物馆“中国红”主题展区,系统了解中国红作为“国色”的深厚文化内涵。博物馆馆长庞学元为师生讲解“瓷器中的红色记忆”,从延安时期的粗瓷大碗到抗战时期的搪瓷缸,一件件展品串联起党领导人民奋斗的峥嵘岁月。“这些普通器物背后,是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我们更应珍惜当下。”八年级1班李亦墨同学感慨地说。
值得注意的是,活动特别设置了“国防教育微课堂”,依托大信厨房博物馆展陈的“日本侵略开封炮轰铁塔的佛像残片”“火烧圆明园瓷器残片”等历史见证物,引领学生回顾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复兴的奋斗历程。这些实物证据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民族苦难和历史教训,增强了国防意识和忧患情怀。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堂历史课、国防课,更是一堂思想政治课、人生导向课,让学生们在触摸历史中感知使命责任,在感受成就中坚定前行方向。郑州经开区实验中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持续深化馆校合作,用实际行动坚守爱国初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