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修订印发《安宁疗护实践指南(2025年版)》

健康快讯 转载

2025-09-02 15:49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安宁疗护实践指南(2025年版)》,这是对2017年试行版指南的首次全面修订。新指南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试行版同时废止。指南明确安宁疗护实践以终末期患者和家属为中心,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涵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心理精神及社会支持等方面。

新版指南详细规范了13类终末期常见症状的评估、治疗和护理要点。疼痛被列为重点管理症状。指南建议根据患者意识状态、认知和表达能力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进行连续动态评估。药物治疗方面,阿片类药物成为中重度疼痛常用药物,首选口服给药,必要时采用患者自控镇痛泵给药。指南特别强调要避免药物滥用和突然中断阿片类药物引发戒断综合征,同时需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确保临床安全及治疗效果。对于呼吸困难,指南指出难治性呼吸困难可以使用吗啡等阿片类药物,但需避免引起呼吸中枢抑制。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吸氧、吸痰、改变体位、风扇疗法等。

舒适照护部分涵盖病区环境管理、口腔护理、卧位护理、会阴护理、沐浴和床上擦浴、床上洗头、协助进食和饮水、排尿异常护理、排便异常护理及濒死期护理等10个方面。指南强调尊重患者意愿,避免因营养支持对患者造成伤害。对于终末期患者,应避免强迫其进食。病区环境管理要求布局合理、色彩柔和、温馨舒适,可根据患者的喜好摆放熟悉、喜爱或有特殊意义的物件。工作人员应做到语气温和、举止轻缓、操作轻柔。

心理精神支持部分要求评估患者情绪状态、认知能力、心理需求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指南建议以专注且非评判性的态度倾听患者,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疗法等。沟通方面,指南建议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意愿与节奏,审慎选择恰当的沟通时机。可适时组织多学科团队和患者及家属召开家庭会议,促进对疾病的一致性理解,共同决策。死亡教育部分强调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利,引导患者正视并接受当前疾病状况,帮助患者获取有关死亡、濒死的相关知识,引导患者正确认识死亡。哀伤辅导部分要求医护人员能够识别正常的悲伤反应,并重视对特殊人群如丧亲父母和儿童居丧者的支持。

新版指南更加注重患者个体化需求和多学科协作模式,内容更加全面细致,操作性更强。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