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走了,快手电商急了,急补物流能成功吗?

递运指南 原创

2025-09-02 11:37

现在的中国,“内卷”早成了绕不开的事儿,不光各行各业卷得厉害,连城市之间都在暗暗较劲。

不过再卷的大环境里,也总有活得悠闲自在的人,比如成都街头慢悠悠喝茶的,或是北京胡同里晒着太阳聊天的,硬是在热闹的卷劲儿里,活出了自己的小节奏。

与此同时,有一家公司似乎也秉持着这一股“悠闲”劲儿,慢悠悠地前进着,它就是快手。

2025年7月,淘宝、京东、美团外卖大战打得火热,快手却姗姗来迟。据凤凰网科技消息,8月8日,快手APP已在首页“团购板块”下新增独立外卖入口。

再比如电商赛道,抖音、淘宝、京东早已动作不断、竞争焦灼,而快手依然延续其“慢热”的风格,直到8月11日,大家留意到,快手APP内又悄悄地上线了“快手官方自营旗舰店”。

有网友调侃快手,“慢脚,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最近,悄无声息的快手又有新动作了。

据微信公众号读佳消息,为了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快手电商新推出“明日达”“隔日达”服务,并于8月27日对首批参与测试的商家的商品上线明日达、隔日达服务,试运行时间截至9月30日,后续视情况延长。

与其他平台相比,快手一直保持着那份独有的“慢节奏”,但近期的连续布局也显示出其不甘缺席重要赛道的决心,快手好像有点着急了!

一、快手布局物流:形势所迫

那么,“慢悠悠”的快手,为何此时入局物流赛道了呢?

我们不妨先看看快手所处的战局。

传统的电商平台自不必说,早将物流体验视为竞争关键,一直在持续深耕、不断迭代优化。

京东,2007年便开始自建物流,到目前为止,已成为中国领先的技术驱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商。其服务范围不仅覆盖京东平台内商家,更主动向外扩大业务版图。

在服务能力建设上,新升级的211仓配时效覆盖城市数量增加60%,次日达时效覆盖城市数量增加35%,211时效+次日达时效订单覆盖率可达90%以上。

对于用户而言,京东,早已不只是一个电商购物平台,更是高品质物流服务的代名词。

淘天同样如此。

2013年5月,阿里集团占股43%的菜鸟网络成立,标志着阿里入局物流。

彼时,马云曾设想全中国2000个城市的任何地方,只要上网购物,24小时货一定到消费者家。

为实现这一目标,阿里动作不断,先是搭建为物流公司赋能的数据应用平台,随后自建物流,甚至推进火箭配送,并完成首次海上回收并准确溅落至预定海域。

不过,淘天自建物流波折不断,但为了守住用户并提升用户的物流服务体验,它转而加强与外部物流公司的合作力度:2025年6月,顺丰与淘天正式达成官方合作,推出“极速上门”物流服务。

与快手同处于短视频电商赛道的抖音,也开展了不少动作,与其他平台在电商物流体验上激烈竞争。

8月14日,有消息称抖音正在测试“我的快递”服务,这个功能主要为了方便用户查询自己的散件快递信息。

在此之前,抖音在物流上陆续推进多项布局。

2022年1月,抖音测试快递服务“音尊达”,针对性解决派送不电话联系、不送货上门、服务态度差等问题;同年7月,测试“极速达”服务,实现同城当日达、周边城市次日达;9月,推出“音需达”,接入顺丰、京东物流两大快递公司。

2024年6月,新增“自选快递”功能;2025年618期间,与申通快递深化战略合作,构建抖音即时零售领域“次日达”时效体系。

抖音的物流布局堪称是“激进式进化”。

相比之下,快手明显不在同一节奏上,动作迟缓。

当下,电商行业已步入存量竞争时代,体验为王,不再依赖粗放式用户增长,而是聚焦于存量用户深度运营。在此背景下,服务体验成为平台竞争的核心战场,物流服务是这场比拼中的关键支撑,是影响用户复购与忠诚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构筑平台电商生态闭环的一块重要拼图。

对于快手物流,脉脉上一位网友如此吐槽道,“快手电商终于搞时效配送了,之前在上面买东西,动不动等三四天,早被淘宝京东惯坏的人根本没耐心啊。”

2025年8月17日,黑猫投诉平台上有这样一则投诉,7月21日在快手购买的连衣裙,大概一星期才发货,发货超级慢。

其实,网友的吐槽恰恰戳中了快手电商的“软肋”,物流体系是硬伤。不过,在此之前,快手并非完全未涉足物流。

2022年初,快手电商试水“按需派送”,通过商家端匹配,在末端配送环节为特定消费者提供按照客户诉求派送的尊享服务。

2024年9月,快手电商曾上线过“小时达”服务,覆盖300多座城市,为用户提供最快1小时送达的极速体验。但是,该服务主要支持购买Apple系列产品,后续没有扩展,如今也难以找到相关的服务入口。

如今,快手开始测试“明日达”“隔日达”服务,似乎又支棱起来了。

二、内部困境:结构失衡+物流投诉频发

外部竞争压力固然是重要推手,但快手自身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从内部形成了迫切需求,促使其必须做出改变。

2025年8月21日,快手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快手营收350.46亿元,同比增长13.1%。

从营收结构上来看,快手核心收入分为三类——线上营销服务、直播、其他服务(电商和可灵AI业务),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快手营收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比56.4%、28.7%、14.9%。

不难看出,快手在营收上结构失衡,线上营销服务成为绝对营收支柱,这种“单腿撑局”的结构存在明显的风险,一旦经济波动,客户营销预算减少,快手营收会直接承压。

进一步拆解细分业务,这种结构失衡的问题同样凸显,以直播业务为例。

提到快手主播,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辛巴,据证券时报报道,辛巴单场直播GMV曾达21亿元,占快手直播电商大盘约30%至40%。2025年8月18日,辛巴宣布离开直播行业,再也不参与任何直播工作,对本就结构失衡的快手直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中国商业联合会直播电商委副会长曹磊认为,若辛巴正式退出,快手将面临短期流量和GMV的双重冲击。

另一方面,物流短板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冲击。

2025年7月19日,一网友在黑猫平台投诉,7月12日在快手直播间下单一辆二手小牛n1s,商家承诺2至3天送达,但截至投诉时,货物仍未送达,在投诉处理过程中,快手和商家态度恶劣。

上述案例并非孤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可以发现,快手电商存在偏袒商家、虚假发货、发货迟缓、拒绝退货退款等问题,消费者维权屡屡碰壁。

此次针对物流服务的测试,主要解决此前频发的物流时效问题。

三、时效承诺易,落地履约难

对于明日达、次日达服务,快手平台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要求,系统默认初始化截单时间为当日00:00-17:00和当日17:01-24:00,分别为明日达和隔日达截单时间。

试运行期间,平台将为商家监测相关商品的时效表达和达成情况,并对时效承诺未达成进行兜底赔付,帮助商家开通“明日达”。

那么,消费者如何判定购买的商品是否是明日达或隔日达呢?

商家店铺维度开通后,系统会主动筛选不符合标准的商品类型,比如预售类、48小时发货类、跨境类等;同时,系统会预判用户的收件地和商家的发货地之间的物流路线,判断其能否满足时效要求。最后经判定符合标准的商品,将被系统打上“时效承诺”标签。

其实,抖音、淘宝、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均已推出类似的服务。

从行业维度看,快手此次跟进此类服务,是应对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能快速补齐时效服务短板,防止对时效敏感的客户进一步流向其他平台。

从自身发展维度看,是优化服务体验、提高竞争力的必要举措,通过“时效承诺”标签提升商品转化率,助力业绩增长,推动快手电商业务真正提质增量,缓解营收结构风险。

不过,问题在于,这一服务承诺能否真正落地。

从抖音、淘宝之前的落地经验来看,想要完全做到并不容易。

和当前抖音一样,快手选择的是和第三方快递公司合作的轻资产模式,这种模式虽能降低初期投入成本,但短板也同样突出,平台对物流链路掌控力弱,这种掌控力的缺失,直接导致服务标准难以统一,同一服务,用户体验波动较大。

正如网友所吐槽的那样:在抖音上购买的商品,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在预测时间内到达,也不是所有的商品都能送货上门。毕竟能否做到,还需要依赖第三方快递公司的运营能力。

因此,对于快手而言,真正的挑战从不是贴出“时效承诺”标签,而是让承诺落地为稳定体验,这背后需要与快递公司建立超越简单合作的深度协同,打通从仓储到配送的数据链条,并通过对物流流程的精细化运营与管理,构建起一套可控、可视、可信的履约服务体系。

无论如何,快手此番测试,是一次积极尝试。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