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乡情】让海洋牧场的“第一口鲜”走向大湾区餐桌

新视点 转载

2025-09-02 10:31

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取数

成为全球首个建成的下一代大型中微子实验装置

8月26日,科研人员在江门中微子实验运行控制室共同开启物理取数,鼓掌庆祝取数成功。 刘悦湘 摄

8月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成为全球首个建成的下一代大型中微子实验装置。

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门中微子实验首席科学家王贻芳表示:“这是国际上首次运行这样一个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的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将使我们能够回答关于物质和宇宙本质的基本问题。”

JUNO在试运行期间首批获取的数据显示,其探测器关键性能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过设计预期,这使JUNO能够着手解决粒子物理学领域未来十年内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微子质量排序——即第三种中微子(ν3)是否比第二种(ν2)更重。

自项目实施以来,项目组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成功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最高光子探测效率的光电倍增管;研发高强度、高精度、高透光率光电倍增管水下防爆系统;研发高洁净度、高密封、高效率的液体闪烁体纯化系统,获得目前国际上衰减长度最长的液闪等。

作为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主导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JUNO汇聚了来自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74个科研机构的逾700名研究人员。JUNO合作组副发言人、意大利米兰大学及国家核物理研究所(米兰)教授Gioacchino Ranucci表示:“得益于富有成效的国际合作,我们将此前液体闪烁体探测设施的专业知识带入JUNO,共同推动该技术达到极限边界,为实验宏伟的物理目标开辟了新道路。”

JUNO设计使用寿命30年,后期可升级改造为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探测中微子绝对质量,检验中微子是否为马约拉纳粒子,从而解决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的前沿交叉热点难题,并深刻影响人类对宇宙的理解。(文/张浩洋 严建广 陈敏锐)

名厨云集研发“台山鮸”创新菜品

让海洋牧场的“第一口鲜”走向大湾区餐桌

厨房里灶火升腾,美食香气交织弥漫。烹饪大师轻轻翻动砂锅,飘香的酱汁在鮸鱼块上嗞嗞作响。“咖喱煮鮸鱼头”“砂锅木姜子焗台山鮸鱼”“菊花沙拉鮸鱼”“咸柠檬焖鮸鱼”“酸梅子蒸鮸鱼腩”……21道鮸鱼创新菜品逐一送上餐桌。“好味!”“鮸鱼原来可以这样煮,一点都不腥!”“很有创意,食客应该会喜欢这样的菜品。”8月21日,2025年台山市鮸鱼主题菜品研发品鉴活动现场,赞叹声此起彼伏。

当天,台山邀请粤港澳烹饪大师共同研发21道“台山鮸”创新菜品。这不是一场普通的美食交流活动,而是台山推动“台山鮸”这一来自台山海洋牧场的“第一口鲜”走向大湾区餐桌,乃至进入全球市场的积极行动。

名厨云集,研发“台山鮸”创新菜品,引来食客关注。

名厨开发新品

实现“全鱼利用”的转变

当天,在台山市“粤菜师傅”侨乡特色菜研发中心的开放式厨房里,各位粤港澳烹饪大师各显神通。灶台上摆满各式调料和配菜,金山火蒜、新会陈皮、木姜子、香茅……传统与创新在这里碰撞融合。

据悉,鮸鱼又称赤嘴鮸、黑鮸,其鱼鳔可加工制成高级食品鱼胶,经济价值高。正因如此,获取鱼鳔是不少人大规模养殖鮸鱼的主要目的,鱼肉反而“不值钱”。台山各类海产品丰富,食用鮸鱼肉的人不多,大家对于如何烹饪鮸鱼更是不熟悉。

时间来到2024年,台山顺利完成江门首座现代化养殖平台“台山1号”的建设,一批批具有更强耐受力和免疫力的鮸鱼良种陆续被投放养殖。据中山大学—台山海洋发展优势种业与智慧养殖联合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台山1号”所处海域的微生物饵料更加丰富,且水质和养殖环境较稳定,培育出的鮸鱼肉质更加鲜美,产量也更高。今年年初,“台山1号”喜迎丰收季,首批鮸鱼鲜美上市,一筐筐肥美壮硕的鮸鱼跃然而出,为大湾区的美食市场增添来自台山海洋牧场的鲜美。

随着“台山1号”首批鮸鱼鲜美上市,如何提升鱼肉价值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台山邀请粤港澳大湾区多地顶尖粤菜大师共同开发鮸鱼创新菜品,阵容可谓强大,包括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郑耀荣、中国烹饪大师张发妙、顺德名厨吴南驹,以及何永运、伍立更、钟景维、陈本领、陈健强等多位五星名厨、陈皮膳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烹饪协会负责人。大师们以精湛技艺融合传统与现代,共同研发21道鮸鱼创新菜品,涵盖冷菜、热炒、汤羹、主食等多种类型,实现从“取鳔弃肉”到“全鱼利用”的转变。

“咖喱煮鮸鱼头”借鉴东南亚风味,“菊花沙拉鮸鱼”融入西式美食艺术,“砂锅木姜子焗台山鮸鱼”采用贵州特色调料,“陈皮姜汁炒鱼球”将新会陈皮与台山鮸鱼完美融合……“研发过程中,每一次改良都经过反复调整。”江门市“粤菜师傅”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陈健强说,从食材搭配到酱汁调配,大家力求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最佳平衡。

今年年初,“台山1号”喜迎丰收季,首批鮸鱼鲜美上市。

延伸产业链条

助力海洋经济发展

“我们联合名厨团队研发21道鮸鱼创新菜品,希望通过持续推广,让‘台山鮸’走上百姓餐桌,助力海洋经济发展和粤菜文化传承。”台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赵湖滨表示,这批创新菜品研发的意义远超美食本身。台山市希望通过“粤菜师傅”工程,推动“台山鮸”美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餐饮市场,助力海洋经济发展。

台山作为鱼米之乡,物产丰饶,拥有“台山鳗鱼”“台山大米”“台山蚝”“台山青蟹”等多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饮食文化底蕴深厚。基于这一优势,此次聚焦“台山鮸”,台山正在尝试打造全新的地域性食材品牌,通过美食文化传播进一步强化“台山味道”的辨识度和影响力,推动“台山鮸”从海洋牧场走向大湾区餐桌,乃至进入全球市场。

另一方面,开发多样化、高品质的“台山鮸”菜品,不仅有助于刺激餐饮消费、消化海洋牧场产能,更能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台山市正在加快建设广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当“台山鮸”创新菜品被更多消费者接受,示范区和物流基地的建设,将为鮸鱼产业提供坚实支撑,贯通从生产、加工到冷链配送的全链条。

从深海养殖到百姓餐桌,从以往“取鳔弃肉”到如今“全鱼利用”,“台山鮸”的全新旅程,生动诠释现代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文/图 陈素敏)

十五运会江门赛区首个开赛项目圆满收官

广东队取得历史性突破

广东队在男女混合组比赛中获得铜牌,取得历史性突破性。郭永乐 摄

8月25日下午,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气排球项目决赛在江门台山新宁体育馆正式落幕,标志着江门赛区首个开赛项目圆满收官。值得一提的是,广东队在男女混合组比赛中获得铜牌,取得历史性突破性。

在为期5天的精彩角逐中,来自全国各地的63支代表队、623名运动员同场竞技,呈现了一场全民参与的体育盛宴。各年龄层、不同职业的选手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共同推广气排球这一适合全民参与的运动。

男女混合组广东队教练林远明表示:“作为江门人,38年前我曾代表广东队参加在这里举办的六运会。如今能带队回到家乡参加十五运会,并与队员们一起努力取得好成绩,让我感到特别圆满。希望更多排球爱好者能了解并喜爱气排球运动。”

吉林队在竞争激烈的女子青年组中夺冠,显示出其在青少年气排球培养方面的成效。队员樊响表示,队伍团结协作实现赛前目标,期待再来“排球之乡”比赛。(文/李嘉敏)

《故园飘梦》走进美国芝加哥

侨胞泪洒观影现场

观影侨胞展示微型《故园飘梦》海报。

近日,江门首部原创华侨主题电影《故园飘梦》欣赏会在美国芝加哥举行,吸引了众多台山籍旅美侨胞到现场观看。

本次欣赏会以“铭记历史,不忘乡情”为主题,旨在透过光影讲述台山先辈移民的艰辛足迹,唤醒旅美乡亲对故土的深切眷恋,以及他们心中那份跨越时空的乡情。

《故园飘梦》讲述了一位老华侨带着孙子回到故乡寻根的故事。影片展现了华侨百年历史,以及侨乡丰富的民俗文化,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多种特色美食等,为观众呈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长卷。

此次观影活动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美中台山一中校友会常务副会长梅冠良观影后深有感触:“此刻,我对‘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的意境,有了前所未有的体悟。”台山籍旅美侨胞梅美杏表示,《故园飘梦》取材真实,拍摄于台山市斗山、台城、梅家大院和海口埠等地,令人仿佛穿越回到那段熟悉的岁月,对剧中情节感同身受。

《故园飘梦》用乡愁情怀讲述寻根故事,让不少侨胞产生共鸣而落泪。“自家祖辈经历的故事与影片情节惊人契合,片中那些既熟悉又略显陌生的事物,让我无比怀念家乡的气息与亲人的温情。”观影期间,台山籍旅美侨胞梅怡中情不自禁泪洒当场。(文/图 朱磊磊 黄柏军 李伟年)

恩平举办关爱侨童夏令营

开启感知家乡脉搏的体验之旅

侨童们在恩平市博物馆了解恩平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

8月20日,“情暖侨乡·爱伴侨童”恩平市关爱侨童夏令营在恩平市博物馆开营,30名在恩平就读的侨童开启为期三天两晚的感知家乡脉搏、浸润文化底蕴的体验之旅。

作为著名侨乡,恩平有逾60万侨胞旅居海外。近年来,不少华侨华人子女选择回家乡求学,这些孩子面临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及亲情分离等多重挑战,需要社会的关爱支持。

据了解,此次夏令营时间为8月20-22日,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行程,涵盖实地考察、文化交流、团队拓展及户外体验等多个环节,旨在为侨童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恩平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来自家乡人民的温暖与关爱,增强文化自信和归属感。(文/图 胡伟杰)

来源:国际日报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