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住供应链缘何“越做越重”?
图源:豆包
前两天,老沙参加了一个酒店行业投资沙龙。投了七八家中端酒店的资深投资人K总的一个分享让人印象深刻。
他认为,在选定合适物业和酒店品牌之后,影响投资回报周期的关键因素是筹建环节。交付工期长短、物料质量优劣和性价比、毁约之后的善后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酒店前期的一次性投入。
“一个酒店项目是三年回本还是四年回本,其实在开业前的建设环节基本上已经锁死了。”K总说。
老沙多少能够理解K总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两年,我国酒店行业连锁化率持续拉升,运营和服务标准化程度提高。但是,在上游供应链环节依然存在价格不透明、质量良莠不齐、履约成本高等顽疾。酒店终端门店的标准化,大多建立在投资人于筹开期踩了很多雷、走了很多弯路的代价下实现的。而这些“学费”往往由加盟商自己承担。
因此,酒店供应链的标准化、平台化,对于我国酒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而前几天华住旗下的供应链采购平台推出了《“华住易购网站”平台&供应商九大服务承诺》,并在官网公布了各项承诺的具体适用条件和细则,便可视为本土酒店集团的一次有益探索。
混乱的供应链与酒店连锁化并不匹配
K总在沙龙上分享了自己踩过的坑:
他在石家庄筹开一家中端酒店。最后的部分软装和公区工作,装修公司原本许诺工期是50天,但是他们还私下接活导致自己酒店工期一再延误,使得他的门店没能赶在五一之前开业,白白错失一个黄金周。用他的话说,“每耽误一天,自己损失的都是真金白银。而这些隐形成本又很难用数字量化。”
材料备货猫腻多。K总主业是水果批发生意,对于装修一窍不通。在筹开邢台的酒店时,一个搞建材的朋友把门店装修的活揽了过去。但是等到开业之后K总发现,虽然每笔开销都有清单和收据,但是价格上并没有太多优势。原本计划单房成本控制在12万,最终每个房间超了将近1万块钱。“要么是买贵了。要么是朋友中间截流了。”
K总在沙龙上总结,选好物业和品牌之后,只要能够开业,日常经营有专业团队,自己根本不用操心。但在筹开环节,需要高度依赖投资人的装修经验和社会资源协调能力。否则,加盟商很容易在建造成本上居高不下。
仔细想一想,现实的确如此。不管是住宅还是酒店,装修环节均呈现高度不透明化,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信任值极低。
所以,当推出《“华住易购网站”平台&供应商九大服务承诺》之后,老沙认为,这或许是本土酒店集团向上游探索标准化的一次有益尝试。
桔子酒店3.0
先看一下九大服务承诺内容。
平台供应商服务承诺:
正品销售·品质保障;按时送达·延期赔;优价保证·贵即赔;降价退差·降即退;7天无理由退货;30天包换;先行赔付;发票无忧;
另外,“华住易购网站”平台承诺:公开透明。
老沙把这些内容转给K总。五分钟后,他回复了一句:
针对性极强,直指人心。
事实上,对于投资人来说,酒店装修无非是担心:
买贵了;买假了;买错退不了;买过之后配送延误了。
不难看出,上述承诺都是针对供应链环节的痛点、难点展开。
就比如说“降即退”。
上述承诺提到,采购商在“华住易购网站”上采购的商品,在下单后的30日内降价的,采购商可向平台反馈,平台一经核实,将督促供应商退还差价,差价=商品单价下调的差额*采购商购买的数量。
老沙在2019年曾经全程参与筹开一家经济型酒店。对于酒店客房的开关,合伙人点名要使用某一国际大牌。
当时老沙对接了该品牌的省代,对方也给出了足够诚意。但是,在一个月后,这款产品大幅降价,原因是竞品推出了价格更低的一款产品。
大家千万别小看筹开阶段的这些小账。每一个物件在价格上相差几毛钱,放在整个酒店装修中都会是一笔大账单。
同样是采购物料,加盟商自采和在平台上采购,价格上的差异是明显的。
供应链环节的平台化、标准化运作,可让加盟商实现大幅地降本。
酒店标准化亟待向上游延伸
放眼全球酒店集团,大家所有的重心和焦点都在于门店运营和品牌价值提升。
在酒店筹开环节,业内普遍的做法是提供品牌产品目录,酒店加盟商自行挑选。酒店集团并不介入产品质量、交付以及后期履约。
但是,当整个市场进入存量时代,行业迈向精细化运营和管理阶段,酒店行业上游的供应链环节,同样需要标准化、平台化运营。
因为,酒店供应链环节原本混沌、无序状态,客观上为加盟商的降本增效提供了更多的挖潜空间。任何一个环节的“跑冒滴漏”都能转化成成本端的优化项。
只是,在国内市场,要想实现供应链环节的标准化、平台化,单一加盟商、国际酒店集团、本土中小酒管集团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或动机。
这种历史使命自然落到了本土头部酒店集团身上。
汉庭4.0
如果回溯华住供应链平台的发展便可知道,华住在供应链板块的做法,与其在酒店品牌的轻资产运营的模式属于“背道而驰”,但最终又“殊途同归”。
“背道而驰”,指的是不同于酒店品牌的轻资产运营,华住在逐渐做重供应链。
这种“重”,并不是亲自进场操盘。而是在平台搭建、服务周期、品类覆盖、标准制定等环节投入诸多精力,用平台化的思维,打破酒店上游供应链环节的混沌秩序的状态。
它们通过深度介入产品质量、交付物流、上游原材料的标准,不断做重运营,用更“重”的投入,将上游供应链环节进行标准化重塑。
“殊途同归”,则是指华住所有战略动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酒店运营效率,确保加盟商的核心收益以及终端用户的实际体验。
不难发现,上述9大服务承诺是综合性的,将服务质量、成本整合在一起,形成对加盟商的最佳保障。这也突破了行业的“不可能三角”(质量、价格、服务)。
而这些前端的投入,最终会反馈到门店经营数据上。
最新发布的2025年二季报显示,华住实现营业额269亿元,同比增长15%。具体到门店经营指标,华住国内旗下门店入住率为81.0%,显著高于同类竞品。
如何打造生态伙伴共赢圈?
面对愈发内卷的酒店市场,酒店集团、加盟商、消费者的诉求并不完全一致。
部分酒管集团为了迎合消费者诉求,逐渐提高酒店运营成本,虽然门店RevPAR的数据表现抢眼,但是加盟商的投资回报周期被无限拉长。业内将其称为“肥了酒管集团,苦了酒店加盟商”。
也有部分加盟商为了追求降本,在日常运营中“缺斤短两”,虽短期获利,但长久来看对于门店经营和品牌价值都是稀释。
所以,传统的酒店生态伙伴圈中,酒管集团、加盟商和用户是最为核心的成员。当华住整合供应链并提出9大服务承诺之后,无形间将供应商也拉进核心生态伙伴圈中。
这并非是单一成员上的变化,更多体现在各自权益获得更大释放。
华住供应链平台提出“9大承诺”之后,加盟商无疑成为收益最大的一批人。
城际酒店
当供应链环节实现标准化和平台化,华住解决了酒店加盟商在筹开环节的所有后顾之忧。前者打通了从筹开到运营的一站式服务。
只有当加盟商的利益得到保证,其降本事宜才更具良性和确定性。最终,这也将保证终端用户的实际入住体验和感受。
同时,供应商也是获利的一批人。
华住提出的“9大承诺”非以赔付为目的,旨在建立信任体系,形成长期价值与倒逼机制。
华住联合研发、品类、质量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如建立产品标准、品控),供应商有了底气才敢承诺。也就是说,上述承诺建立了加盟商、供应商、供应链平台之间信任机制。
并且,进入华住供应链体系,全国超12000家门店、每年新开2000多家门店背后的市场订单,足以让平台上的供应商获得足够多的客源和利润。
值得关注的是,“9大承诺”除了涉及酒店筹开之外,还能支撑酒店前端(具体门店运营)改善,将成本控制、服务质量、品牌价值整合到一起,满足用户对于酒店服务和体验需求。
当供应商、加盟商和用户实现共赢,酒管集团的价值便得到凸显。并且,除了规模竞争之外,酒店集团借助上述生态圈,从另外一个维度搭建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上述服务承诺是一种探索,有望带动整个酒店行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至少在K总这里,他已经开始尝试拿出一两家酒店翻牌成华住体系品牌,切实体验一下9大服务承诺的实际落地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