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宏微:笔端藏泉石 纸上见风雷

中书国画 原创

2025-09-01 16:02

 云脚低垂,山气含润。溪声细响,石色微青。野径无人,松影交臂;纸上未染,胸中已成。握毫静坐,呼吸与林同节;临风闭目,四面空明。心先至,笔乃行;意既定,墨方温。

  谌宏微行远多历,晨披露,暮踏烟;山中久坐,水边长伫。观木叶以识风,听泉音以辨势;见云起而知阴晴,望峰转而悟开合。所到处,或雨或晴,或晴还雨;眼前景,转瞬换形。记在心,存于册;返而省,复而写。久之,手与心相熟,目与纸相亲。

  其所学,根深旧法。观摹不辍,琢磨不懈;临习在前,转化在后。先问理,再求情;先安笔墨,再开精神;气息既成,文化自见。传统为根,非为饰;法度为舟,非为缰。用在今日,方见其活。

  行于西南,多雨多雾。山不高而绵,水不急而长。湿气在林,云光在谷;青苍互映,昼夜相生。谌宏微观之,取其柔韧,写成含蓄;除冗枝以明势,收喧色以安形;近景承压,远岫开怀。观者循线而入,随气而行,步步有由,处处有息。

  所用工具,随手而变。纸性或松或紧,墨性或浓或清;水痕有涨落,笔锋有圆方。谌宏微因物赋形:湿笔铺情,干笔收骨;大面定向,小线补质;偶然之渍,化作律动;回锋遗丝,连成脉络。近观得肌理,远望见大势。

  写生不唯形,亦在心。风来袖底,尘上鬓边;行路之难,入画为沉着;相逢之喜,入画为明丽。诗意生于取舍,哲思藏在比例。或以枝叶低回为私语,或以留白开阔为长叹;或以山势连峰为浩荡,或以水光一线为静定。画成之际,天地与人各安其所。

  谌宏微常言:写生为钥。入山临水,先写其“真”;返室酝酿,再取其“动”。真在性质,动在节律;真使不浮,动使不滞。简能御繁,静可压躁;收放有度,疾徐自成。以此为径,旧法得新息,新意有古根。

  贵州山川,苍润弥漫。峰回路转,不以险拔惊人;云起雾落,却以绵密动心。谌宏微取其性,化为画语。使树木不为图谱,而为气口;使远山不为陈列,而为脉络。观画之人,常疑时空倒置,若在梦游;盖因心境先入,景象随出。

  行旅既久,喜在过程。或倦或渴,或遇风雨;一旦物我相契,笔下如泉。兴至处,忽得妙合;偶失意,亦以题记化疏。写到熟处,复归生处;成在无意,功由有心。

  愿以山水安身,以笔墨安神。让自然入怀,让心灵出岫;使画中有风声,有水声,有人声;使读画之人,在静中得静,在动中得动。如此,写生不止为业,亦为修行。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