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店商品标题禁 “秒杀”“编号” 等字样,新规约束标题、标签图与直播话术
最近,微信小店更新两份规范文件《商品标题发布指南》和《商品标签图发布指南》,有效规范了商家在商品上架环节的标题命名和商品介绍等问题。规章指出,在商品标题中禁止出现“秒杀”“编号”等字样。
和之前只强调标题不得模糊有所不同,此次指南将“好物分享”“小众孤品”“按编号拍品”“以主播实际过款为主”“在对应编号下单”“以直播间展示为准”等直播常见话术列为违规举例,违规边界更清晰。
传统的依赖“喊编号—搜编号—下单”这一类灰度链路的做法,将被扼杀在审核环节。同时,随着标题与标签图的标准化,依托编号的非标准化转化路径被压缩,搜索将更依赖品牌、品类、规格等要素,搜索与推荐的匹配也将更为可控。强SKU和头部品牌商品将被进一步推荐,但中小商家再难以通过“黑话”快速获得曝光。
在标题方面的规范,长标题必须超过5个字,且需包含商品名称、主体信息和特殊卖点,不得出现无关品牌或多个品类的组合,不应包含其他无关品牌及无关信息。如“新年新款帽子围巾”中,帽子与围巾属于不同品类,不能同时出现。另外,短标题要求简洁突出卖点,但必须与长标题主体一致。
官方主要目的是在规范商品发布流程,防止通过非标准化话术进行灰度引流,提升搜索与推荐的精准度。同时,平台要求商品标题需真实、具体,长标题须包含商品名称、主体信息和卖点,短标题须与长标题一致,且不得使用错别字或生僻词规避审核。
在标签图方面,商品标签标识内容必须清晰完整,严格按照各类目要求上传,发布至【商品资质-标签图】位置,上架成功后标签图会展示在前端商详页底图位置。
礼包/礼盒/套盒/组合商品,必须上传礼包/套盒标签图或全部子商品的标签图。若标签图数量过多,可拼长图提交。对于食品、化妆品、保健品、情趣用品等类目,均要求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逐一展示生产许可证、成分、保质期、警示语等完整信息。
实际上,微信小店通过规范信息入口(标题/标签图)和封堵灰产路径(编号导购),更多希望能提升搜索精准度与匹配效率,同时减少消费欺诈争议,优化购物体验。商家需转向合规运营,避免因违规话术导致商品下架或处罚。
